心理学角度探究小学生学习中问题的产生及解决策略

2020-09-10 20:18陈丽君
南北桥 2020年1期
关键词:解决策略小学教育问题

陈丽君

【摘    要】当前学校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在知识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本文中我想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并结合实际教学谈谈我的教学看法和经验。

【关键词】小学教育  儿童心理学  问题  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1.159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学生正式进入系统教育的开端,也是学生开始进行健康身心塑造的源头。所以小学教育可以说是人才培养打地基的时期,小学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受教育过程中的个人发展,甚至是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未来的身心发展。小学阶段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之所以这么重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小学阶段学生基本都在六到十二岁之间,而这一时期恰好是学生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学生的心理方面,自我意识决定,不论是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社会各项事务增多,开始具备社会经验,更重要的是在学校接受教育过程中开始接触集体,接触未知的知识内容,并接受阶段性的考验。所以学生在这一时期,心理方面需要转变的内容角度,也就自然而然更容易出现心理发展方面的问题,导致思维和行为方面出现偏差,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将这些偏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另一方面,所谓“三岁看小,七岁看大。”这虽然是民间俗语,但一定程度上也揭示了儿童教育在孩子一生中的重要性,小学阶段,学生不仅需要教育更需要引导,需要好的榜样做示范,从而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在日常言行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和思维方式,最终打好基础让学生一生受益。

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当前面临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相对以往来说学生能够接触的内容也就更多,心思也相对更为活跃,懂的内容多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学生的心理早熟,或者是自认为早熟,所以在日常行为和学习方面产生过度的“个人意识”,反而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本文中我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去探究日常学校教育中教学工作的展开,在素质教育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影响下,从教育的初衷“育人”方面入手,不仅仅针对于知识教学,更是着重于小学生本身的成长,来探究学生受教育期间所产生的心理问题,并分析成因,最终找到对应的解决策略。为整个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心理学角度探究小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问题

心理属于精神层面的内容,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个概念,其在人的行为方面或有一定的呈现,但大多数情况下,一个人心理的状态和问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都清清楚楚地表现出来。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心思更加细腻、敏感,所以我们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具有耐心和恒心去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结合自身的心理学知识进行专业的、科学的分析。此部分中我就从实际教学中总结出几点普遍性问题。

首先,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看,小学生在知识学习方面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畏难和退缩心理。当然,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出现退缩心理是非常普遍的一种现象,但是多次的退缩,甚至是无论困难大小一律逃避、退缩就是一种需要校正心理问题。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够看到一部分小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就存在这种心理,破罐子破摔、逃避等,如果听之任之,直接会导致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工作中都会出现这些问题。而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学生自身性格问题,而性格问题的来源则往往是家庭教育,溺爱、父母生活中遇到问题的退避示范等都会导致学生懦弱、畏难的出现。另外,还有部分原因是教育过程中过度批评等问题,导致学生对学习、对教师出现惧怕心理。

其次,从学生个人性格和品质的发展角度来看,小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容易出现集体化、社会化适应不良的情况。这种情况可以分为两个较为分明的方面:一是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融入不了集体,适应不了和他人的合作交流,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讲的不合群。而导致这一类不合群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成长环境中的缺乏安全感,缺乏情感交流等;二则是,部分学生在集体学习过程中呈现出“小霸王”状态,挑衅他人、浑身带刺等,这种情况大多数一方面和家庭教育有关,另一方面也来源于互联信息的良莠不齐所影响,进而导致学生在心理和行为发展方面,误入歧途。

二、针对小学生受教育过程中的心理问题解决措施分析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在学习过程中一旦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会对学生自身产生一系列的连帶影响,最直接的就是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方面,另一方面,则是会对周围学生产生辐射效应,作为教师只要我们态度端正,方法正确,就能一点点地帮助学生纠正所呈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首先,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呈现的退缩、逃避心理。作为教师我们从自身来说最重要是要有耐心,通过观察和交流明确学生问题产生的原因何在,然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去制定对应的解决策略。就如上文所分析的,部分在学习上逃避退缩的学生,很多存在自身性格方面的软弱性,并且受到家庭溺爱的影响导致自身抗打击能力弱。那么我们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循序渐渐地设置合理的障碍,然后鼓励学生去尝试,只要成功一次学生的信心也就大大的增加。另一方面,加强教师和家长的联系,了解学生家长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解决,进而实现家校共育,纠正学生的心理问题。

其次,针对学生在集体化、社会化适应不良方面,作为教师我们一方面要从学生方面出发,从整体上打造班级和谐、活跃的集体氛围,然后利用自身为引线带动学生融入集体,如对于自卑、缺乏安全感的学生,我们通过鼓励、不断提点的方式,让周围学生感知到其存在,让学生感受到爱与关怀,进而增加与周围人接触的勇气;另一方面,从教育的角度出发,针对班级“小霸王”进行谈话教育等,规则约束等,通过付出爱,教给学生正确的处世规则方法等,逐步培养其融入集体意识。

总之,小学教育中学生在心理方面存在问题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但正常不代表不需要重视,相反我们需要运用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将问题掐灭在萌芽阶段。所以作为教师,除了以上所讲的几点,我们还需要从自身专业素养的塑造出发,进一步研究心理学,培养自身的心理干预和引导能力,从而在小学教育过程中给予学生身心发展更为科学的引导。

参考文献

[1]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小学生问题行为转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尤晓杰.小学生学习不良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J].亚太教育,2016(9):15-15.

猜你喜欢
解决策略小学教育问题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