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危机教育反思

2020-09-10 07:22于永海张佳菲
新教育论坛 2020年13期
关键词:高校问题对策

于永海 张佳菲

摘要:新冠疫情的爆发对危机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危机教育作为危机管理基础和后备力量培养需要与时俱进进行改进。基于此,从高校危机教育内容局限于个人危机、教育体系不够健全、与人生观融合教育不足、社会力量整合缺位、教育模式较为单调等方面剖析了目前高校危机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其针对性地改进对策并强调关注社会局势与时俱进修整危机教育的必要性,旨在提升高校危机教育质量,为社会培养具有危机管理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高校;危机教育;问题;对策

2019年底新冠疫情突如其来,随着工作人员返乡和高校学生春运的大规模人口迁移迅速向全国扩散,整个社会笼罩在了这一公共危机的阴影之下。国家和各省市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系列举措,以医务人员为代表的诸多群体齐心协力占疫情。至2020年3月,国内“战疫”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新冠疫情基本得到了控制。与此同时,新冠疫情在国外迅猛扩散。目前国内进入了“后疫情”时代,新冠疫情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却远远没有消除,它促使高校教育工作者痛定思痛,总结、反思和提升我们当今的危机教育质量。

一、高校危机教育概述

在现实工作生活中,危机的突发性、破坏性、不确定性、急迫性、信息资源紧缺性和舆论关注性等特性,决定了尽管其发生概率并非很高,但却需要积累经验慎重对待。根据发生的主体,危机包括了个人危机、企业危机和公共危机,危机教育也涉及到这三个层面。

育人工作作为高校的核心功能之一,不仅仅是专业育人,更需要包括危机教育在内的全方位育人,毕竟大学生群体是社会成员的重要构成。目前高校危机教育可能并没有以此命名,但其实质教育已经普遍开展,主要针对个人危机教育进行开展,教育内容涉及到心理健康、人身安全、网络安全、隐私安全、就业安全、交通安全等。由于长期学习和生活于和平、稳定、安全的环境中,国内高校大学生危机意识往往比较淡薄,高校危机教育质量提升任重而道远。

二、高校危机教育问题剖析

(一)高校危机教育内容不够全面导致育人功能方面存在盲点

危机意识在高校危机教育中处于首当其冲的地位,直接决定着大学生接受危机教育的态度和水平,左右着危机教育中的学习动力,是危机教育的基础性内容。目前高校危机教育主要针对学生个人人身和财务安全展开,这些教育是高校育人价值的根本保障,其存在价值毋庸置疑。与此同时,除了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少数专业,高校危机教育基本不涉及包括自然灾害、灾难事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和经济危机等公共危机教育。与理工、经管、医学、艺术等专业相关的企业危机教育,在专业课和思政课学习以及现行危机教育中,也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二)高校危机教育过度依赖思想政治课而没有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

高校危机教育是一项系统工作,思想政治课是实施的重要载体。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计划内课程,思想政治课核心任务是宣讲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并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由于教学大纲和教学课时的局限性,思想政治课程虽然涉及危机教育的部分内容,但是却难以独立承担完整的危机教育。大学不同阶段学生对危机教育不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也存在差异,因此危机教育需要根据教育内容的需要,而将始业教育、职业规划课程等其他课内课外多种教育形式与思想政治课各司其责地结合起来,避免对思想政治课程产生过多依赖。

(三)高校危机教育侧重于具体应对而与人生价值观教育融合尚为短板

针对学生安全层面的个人危机教育历来受到高校的高度重视,但教育内容主要停留于危机预防以及危机应对对策方面,危机教育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融合教育,没有固定的要求框架和学习范本,教育质量取决于危机教育工作者的个体把握呈现出因人而异的局面。危机期间,一部分高校学生过于轻视而以身犯险且给社会带来危害,一部分学生极端恐惧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且学习与生活处于混乱状态。危机教育与人生价值观融合教育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这两种极端情况出现的隐患。危机过后的大学生,会由于经历而而改变甚至颠覆原有的端正的人生价值观。

(四)高校危机教育视野不够开阔而使高校与社会力量的整合处于缺位状态

随着“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等系列工作的开展,高校开放办学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但这些还主要停留于高校专业教育的层面。危机教育涉及领域较多,专家相比高校教育需求而言是极度稀缺的,这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是常态。高校危机教育师资视野停留于校内、局限于课堂讲授,更是加剧了这一矛盾并削弱了危机教育的实际效果。

同时,各高校危机教育难以以直观的指标体现于育人质量,没有受到各界重视,高校之间有关的沟通交流也没有受到重视。高校危机教育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与其他高校和团体经验交流的缺乏,制约了危机教育水平的相互促进和提升。

(五)高校危机教育模式多样性不够丰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和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经过多年的教育改革,在兼收并蓄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高校教育模式已经呈现出了多样化的态势。相比较专业教育的模式变革,以及“零零后”大学生强烈的个性化特征迥异于以往,高校危机教育模式仍显单一。危机教育全程采用凯洛夫与赫尔巴特倡导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于知识的传授是非常有利的,但同时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处于不利局面。在学生兴趣不足以及操作层面欠缺的情况下,要提升应用性较强的高校危机教育质量,使学生达到融会贯通的教育效果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三、高校危机教育对策探讨

(一)构建较为完整的高校危机教育体系,编写危机教育大纲并将其纳入高校人才培养方案。

出于综合素质育人的考虑,公共危机以及结合专业或学科特点的企业危机教育应该纳入高校危机教育范畴。构建高校危机教育体系,教学大纲的编写是重要的实现途径。根据危机种类编写危机教育教学大纲,将不同危机教育内容安排于大学不同阶段,有利于危机教育内容系统化和规范化。

在具备危机教育大纲指引的情况下,可以将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保证了其实施的制度化,规避了因教育工作者主观认识不同而处于不稳定水平的问题。这样实施的附加收获就是,大学生也会因为危机教育地位提升到了关系自身在校期间直接利益的水准,而从意识层面将危机教育重要性提高。在此态势下,以始业教育、第二课堂、选修课、思政课程等多种教育形式,将高校危机教育贯穿于大学学习生活的不同阶段,将有助于全方位育人的实现。

(二)汇编危机中模范人物事迹融合于危机对策教育当中,以强化大学生人生观教育。

高校育人工作的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大学生,高校危机教育作为育人工作的重要构成,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融合至关重要。《道德经》提到“死而不亡者寿”,对死亡端正的人生观态度,完全靠人在社会经历中自发形成,这是高校教育不希望看到的。通过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提升医疗保健水平,延长寿命是人类一致致力的工作,但完全没必要对死亡产生过度恐惧,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需要榜样的力量。

高校危机教育中,疫情中的医务人员、地震和洪水救灾中的解放军战士、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中的见义勇为者,其事迹都具有榜样的力量。除此之外,各高校在公共危机中表现突出的往届校友事迹也是重要宣讲对象,因为身边人的行为对大学生更具有强大的示范效用。对这些经典或鮮明案例,按照公共危机、企业危机、个人危机的不同篇章进行汇编,作为危机教育读物将会成为危机对策教育的重要补充,它将会指引着大学生前进的方向。

(三)以“校外专家团队构建共享课程+校内团队运作”模式,解决高校师资与个性化问题。

危机教育涉及内容较为广泛,为了解决高校相关师资不足的问题,针对不同危机种类邀请公安消防、疾控中心、防汛防旱等相关领域专家,根据危机内容差异化的采取语言讲解、操作示范等形式,进行课程视频录制以慕课等形式进行推广,充分发挥专家团队作用且不给其造成过重负担。在此基础上,各高校立足于校内师资力量构建危机教育运行团队,进行危机教育共享课程的教学组织以及危机教育的其他环节工作。

校外专家团队在省级和国家层面都可以共享,通过创建危机教育共享课程,避免了重复建设问题也解决了各高校不可能具备各领域专家的问题,为危机教育质量提供了保障。在校外专家团队共享课程的基础上,各高校由于发展历史和学科建设重点不同而各具特色,立足本校力量构建运作团队可以进行个性化的危机教育补充。

(四)根据学习阶段和危机教育内容,采取多样化教学模式实施高校危机教育。

高校教学向来不排斥课堂讲授,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疫情期间普遍开展在线教学的当今也是如此,但这并非意味着课堂讲授是普遍适用的最好教学模式。

危机教育不同模块内容迥异,没有一种万能教学模式普遍适用。当今高校学生成长环境和学习生活条件普遍比较优越,个性鲜明特征比较明显。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的多样化,需要教育工作者根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思路探寻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以提升危机教育效果。在传统课堂讲授基础上,通过专家慕课的线上学习、危机中模范人物影片观摩与交流讨论、危机项目模拟演习、危机主题的学生科研项目立项等多形式开展教学,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危机管理学习的兴趣,也便于引进校外危机教育资源,从而提升高校危机教育的育人效果。

(五)加强各高校之间危机教育交流和对社会局势的关注,保持高校危机教育与时俱进。

与高校教育管理以及专业教育相比,高校危机教育基本处于“闭门造车”的状态,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危机教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教育学会、教育协会等机构定期组织召开危机教育主题研讨会,便于各高校对国内危机教育现状有着较为全面的了解和确定调研学习的对象;不同高校在危机教育方面各有千秋,教育工作者以专题调研目标高校能够获得深入的经验交流机会。这些集体交流与个体交流,都是高校危机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动态发展,危机教育的内容和侧重点也随之发生变迁。保持对社会环境的敏感性进而对危机教育内容和形式进行适当修整,适应社会对危机管理的需要,是高校危机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也是危机教育发展的要求。

四、结语

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环境变化日新月异,对危机管理提出的挑战也越来越高,对高校危机教育要求也随之提升。高校危机教育中的上述问题,这只是目前表现出来的部分问题。危机教育质量提升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工作,这就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梳理和整改危机教育的不足,为培养专业与危机管理能力兼备的复合型人才而不断地摸索和前行。

参考文献:

[1]白长虹.疫情中反思危机管理[J].南开管理评论,2020,23(01):2-3.

[2]侯娟妮.网络环境下高校危机教育优化策略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17.

[3]向立文,张茜.高校危机教育研究述评[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8,9(02):166-169.

作者简介:于永海(1977—),男,山东威海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服务经济与组织管理。

猜你喜欢
高校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