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职业心理教育研究

2020-09-10 07:22邓蔚雯
新教育论坛 2020年7期
关键词:中职

摘要:职业人的职业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职业化水平和职业教育的质量。脱离中职生的职业心理素质发展诉求,中职学校将无法构建“德技并修”的职业教育。本文以顺德区胡锦超职业技术学校“准职业人六心”教育实践为例,从构建“准职业人六心”教育理念、探索职业心理教育体系化、创新职业心理教育方法三方面阐述将职业心理教育融入中职学校“准职业人”培养全过程的实践。

关键词:中职;准职业人;职业心理素质;职业心理教育

所谓准职业人,“就是按照企业对员工的标准要求自己,初步具备职业人的基本素质,能够适应在企业的发展,即将进入企业的人。”[1]中职生正是中职学校要培养的“准职业人”。“职教二十条”中强调“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正所谓“修心、正身、持家、治国、平天下”,具备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是中职生能够“德技并修”的基础。此时职业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不言而喻。近年企业反馈中职生就业的种种问题,归根结底与欠缺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职业心理教育未能到位有关。

一、中职生职业心理素质现状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为主、个别访谈为辅的调查方式。调查时间为2018年10月。采取抽样方式对胡锦超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进行调查。发放问卷调1175份,回收有效问卷1096份。其中男生601人,女生495人。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学生占26.4%、计算机技术类学生占28.1%、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占26.2%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占19.3%;一年级占35.5%、二年级占30.6%、三年级占33.9%。问卷采用自编《胡锦超职校学生职业心理素质调查问卷》。所有数据运用spssl1.5进行统计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1.职业价值观

根据调查结果,超过半数以上的中职生在择业时优先考虑经济收入和工作的舒适性、稳定性。只有不足三分之一的中职生首先考虑个人与职业的匹配程度,仅26.5%的中职生会优先考虑该工作未来的发展空间。由此可见,中职生在择业上存在趋利心态,这与家庭教育和当前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冲击有极大关联,也说明学校职业价值观教育的不足。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有助于他们长远的职业发展,成为“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的时代青年”。

2.职业认知

全面、准确的职业认知对个体职业发展规划至关重要。统计数据显示,有接近三分之一的中职生不太清晰所从事的职业包含的各项活动,只有20.1%学生了解自己与职业的匹配度、19.2%的中职生比较清晰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这也一部分解释了“择业优先考虑因素调查”里他们较少考虑职业匹配度与未来发展空间的原因—--缺乏相关的客观全面的认知,影响了他们的择业心理。此外,在“了解职业活动”与“了解职业对个人的要求”中,年级越高了解程度越高,但“自己与职业的匹配度”,整体处于一般或不太清清晰的程度。经过个别访谈的补充,这是经过三年的实习实训,学生逐步加强了对职业活动和职业要求的认识,但由于入学时被迫选择该专业或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或自身仍处在个性、心理活动多样多变的成长期等原因,学生未能准确定位自身与职业的关系。

3. 职业道德

心理需要是人的行为活动的原动力。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喜爱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职生的学习动力和今后工作的敬业程度。而对工作的责任感则体现了爱岗敬业意识。值得宽慰的是,调查显示有37.8%的中职生明确表示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36.3%受访者愿意从事基层岗位工作。说明他们对所学专业有一定的认同度,对自身岗位定位有一定认识。但同时也要注意到有31.1%的中职生不愿意从基层岗位做起、57.4%的对专业的选择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并只有19.7%的中职生认为自己具有较高的工作责任感。这些都不利于中职生形成爱岗敬业的意识。

4. 职业品质

乐观进取的心态奠定了职业人生的底色,坚定的意志品质和稳定的情绪是职业发展中必备的个性品质。如调查所示,72.2%中职生自认为乐观进取程度为一般与较低。只有22.4%的中职生认为自己意志品质坚定,28.6%中职生表示自己情绪稳定。

5. 职业能力

本项调查针对个体在职业活动中必备的综合能力,极大地影响着他们未来职业发展的程度。从数据上看,沟通与合作能力比耐挫与适应能力整体稍优,同时近三分之一的中职生不认可自己合作与沟通的能力,35.5%与30.8%的中职生在耐挫能力和适应能力上自认为较低。创新思维能力有助中职生灵活解决各类问题,但如图所示,只有25.6%的学生认为自己有较高的创新思维能力。

6. 综合分析

将各专业的各项目高程度选项百分比作横向比较,各专业在“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职业认知”项目上差异不显著,在“职业品质”和“职业能力”项目上有较大差异。电商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比动漫与游戏制作、计算机技术类专业学生更善于与人合作和人际沟通,也更加乐观进取,具有更强的耐挫能力。而计算机技术类和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在意志和思维能力上则更有优势。分析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中考志愿填报实现了学生的自动分流。在填报志愿时,同等条件下善于人际交往的学生会更乐意选择文科类例如电商和学前教育专业。二是专业学习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例如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未来的幼师,因此强调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人际沟通,艺术技能训练等课程也潜移默化有助于学生情绪调节。电子商务活动强调“客户至上、服务为先”,相应注重教育学生调控情绪、积极沟通、耐心处理问题。而计算机类和动漫制作专业在解决技术难点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长期的技能训练也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

二、中职生职业心理素质与职业心理教育现状的思考

(一)中职生职业心理素质有待提高。

从调查可知,他们职业认知薄弱、择业时存在趋利心态,导致他们难以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和人生目标,更难以立志与国家发展“同呼吸共命运”;爱岗敬业意识淡薄,反映了中职生仍欠缺“工匠精神”的践行;职业品质与职业能力的不足,制约了他们职业化道路的宽度和深度,总的来说中职生迫切需要提升职业心理素质。作为未来的新时代劳动者、生产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中职生的心理发展目标,不仅是身心健康的人,还是具备良好职业心理素質的“准职业人”。

(二)中职学校职业心理教育尚未到位。

中职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发展由个体自身起决定性作用,但中职学校发挥教育培养的作用,责无旁贷。从前面调查中反映出,中职学校职业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到位。

1.教育内容。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内容是以中职生常见的心理现象为主,如自我认知、学习心理、人际困惑、青春期性教育等等。以俞国良教授主编的《中职心理健康》教材为例,职业心理教育内容从比例上占27.8%。我们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发现目前的职业心理教育内容不能满足中职生职业化成长的诉求。这背后的原因是中职学校普遍将职业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心理健康教育,使得职业心理教育被边缘化。

2.教育理念。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长期以来存在重技能教育轻心理教育的现象。“职教二十”强调落实“德技并修”的人才培养体系,所谓的“并修”不是两条平行线,而应当是相交相融。职业心理教育是德育的坚实基石,也应是与职业技能教育互为支撑。中职生的职业心理素质, 时刻影响着他们的日常行为、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并最终影响到他们的职业化发展。从结果来看,如前调查可知,学生通过技能学习有助提升职业心理素质。在中职学校,技能教育是专业教育的一部分,专业教育还包括专业文化的浸润、专业实训环境的熏陶、乃至专业教师的示范引领。因此将专业教育与职业心理教育相融合,过去是自然而为,如今转变为有意为之,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中职学校职业心理教育的新命题。

3.教育的运行方式。中职学校职业心理教育主要以课程为主,辅导和讲座为补充。但如前所述,课程欠缺针对性、系统性,辅导和讲座的随机性、临时性较大,缺乏整体的规划,导致无法达到教育的实效性。此外,师资不足,协同育人机制的不完善,也制约了职业心理教育的发展。

三、职业心理教育融入中职学校“准职业人”培养全过程的实践探索

为落实“德技并修”的目标,提升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笔者所在学校积极探索将职业心理教育融入中职育人全过程,助力培育优秀的“准职业人”。为此学校从构建“准职業人六心”教育理念、探索职业心理教育体系化、创新职业心理教育方法三个方面,推进心育的“三全育人”。

(一)构建“准职业人六心”教育理念

本着“理念先行,引领实践”,我校自2018年始,积极探索“在有形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教育的路径下,构建一个隐形的以职业心理素质为目标的‘辅助’系统”,[2]使之融入中职三年教育的全过程。我校以职业生涯设计为落点,建设中职“准职业人六心”心育工程。中职一年级以“找心、明心”为主题,教育和帮助中职学生“找回信心”、“明确出发心”。初中成绩不佳、中考失意等原因造成中职生普遍存在“伤痕心理”,不除“心病”学业难成。因此首先要调适心理,找回信心。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专业,了解自己与职业的关系。明确自己的目标后以“准职业人”角色再次出发,为职中三年的学习与生活奠定基础。中职二年级的主题是“强心、扬心”。“强心”就是增强信心,结合二年级的专业考证、实习活动进一步坚定职业信念。“扬心”是指在校园生活中飞扬个性,充实自我。三年级的主题是“成心、稳心”。“成心”是帮助学生成功就业、成就自我。教育和帮助学生面对就业竞争能够“自尊、自信、自强”。“稳心”是针对离校实习期学生的种种心理波动,要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提升耐挫力,顺利从“准职业人”过度到“职业人”。建设中职“准职业人六心”的心育工程,将心育融入“学生—准职业人—职业人”教育的全过程。

(二)探索中职心理教育体系化

职业心理素质的养成是一个“慢”过程,没有体系化的保障就难以得到落实。

首先是职业心理文化的营造。校园环境对学生能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象征职业文化先祖的“墨子”像、雅致的文化长廊无不展示着职业学校的文化内涵;整洁舒适、管理有序的专业实训场室也让学生浸润在职业心理文化中。

其次是扩充职业心理教育课程。为了将普通心理学与职业心理有机结合,我校配套“准职业人六心”理念开发了系列职业心理训练课。从一年级的“你好,准职业人”--培养职业兴趣、“穿越生死线”—培养团队精神……;二年级的”变形虫寻宝“----培养人际沟通能力、 “青蛙来跳水”—培养职业责任感……;三年级“职场红黑大战”—培养合作共赢意识、“面试红绿灯”—培养面试应挫能力、……以“先行后知 ”的体验式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积极愉快的参与中学到职业活动中的知识与方法, 在亲身体验中养成职业心理素质。

再者是专业教育融合心育。职业心理素质的养成,仅凭课程教育显然是不足的,只有在日复一日的实践中内化、升华。依靠专业教育与心育的相融合,是中职学校的可行之道。不同专业的教育体现出各自的职业特点,将心育有机融入其中,学生在技能学习体验中、在专业文化的感悟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例如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的“心力教育”,以“让每一个孩子成就一座属于自己的山峰”作为教育教学理想,以“唤醒心灵,锤炼心智”作为核心文化。入学即对学生进行“始业课”,让他们了解专业、了解教师团队,树立对专业、对学校、对老师的信心,烙印本专业学生的成长基因:“自尊、自立、自强,自助、人助、天助、助人”;并且开展“以画载道”项目教学,要求学生用三幅手绘漫画来分别表达出“责任”、“梦想”、“责任成就梦想”,学生在技能学习过程中重新思考了自己在职中的定位,树立了发展的目标,找到了前进的动力。学生在校三年,心智得到锤炼,专业受到训练,术道相辅相成,融为一体。心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使心育、专业教育与学生达成“三赢“。

(三)创新职业心理教育方法

“职业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是教育过程的一类教育”。[3]为了保证心育的质量,教育方法必须创新。除了开展课程教学、心理个辅与团辅以外,笔者学校还做了“活动渗透”、“阳光直通车”、“成长导师制”的创新工作。

一是“活动渗透“,以活动为载体全面渗透职业心理教育。中职生是思维活跃、个性鲜明、活力十足的群体,他们热衷参与群体活动,尤其是借助新媒体开展的活动。为此,我校在学生实习期间展开”职场正能量金句网络集结活动“,师生在网络上热烈讨论属于他们自己的正能量语言,有摘录名言也有学生原创,最后将票选最多的十大金句制作成短视频在校园公众号广泛传播。又如每年举行的文明风采大赛,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积极参与大赛,比如动漫专业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微电影《一张海报的诞生》,呈现了自己创作作品的心路历程。在活动中锻炼了学生团队合作、技能迁移的能力,学生也在自我教育中形成良好的职业心态、职业意识和职业价值观,更好地引领自身专业发展。

第二个方法创新是“阳光直通车”。在组织上建立学校—级部—班级—宿舍—心理社团的“五位一体”的机制,让心育成为全员参与的大事,保证心育通道顺畅。“阳光直通车”起到了关注学生心理状况、及时实施教育引导的作用。学校与年级主要是工作的决策、重大活动和心理问题的处理。班级、宿舍和心理社团是学生的心灵之家。心理社团的成员有老师也有同学,每周定期的社团活动影响辐射更多学生。“阳光直通车”还有校外版,学校—家庭—社区—企业,由学校牵头与家委会、社区组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制定学生心育的联动机制,明确协同育人的职责。针对成长问题,学校层面举办“家长学校”、班級层面组织“家长成长营”、家长委员会组织“家长沙龙”,分层地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以及驻校社工、社区组织入户辅导作为有机配合。针对学生就业择业问题,学校牵手校企合作单位,结合学生三年实习实训,聘请企业导师分阶段开展“职业大讲堂”、“职业解困直播室”。“阳光直通车”的校内和校外版为学生编织心理的安全网。

第三个创新工作是“成长导师制”。中职学生处在一个复杂多变的成长期,难免遇到心理困惑和困扰。“成长导师制”就是让学生在关键时刻能够获得教育和引导,尤其是在实习期,有效指导学生解决择业、就业等问题。成长导师由德育处物色、学生自主选择,可以是班主任、科任老师、企业导师、驻校社工等。建立辅导关系后定期辅导,形成学生的“成长档案”。为了提升“成长导师”的心育水平,学校大力投入心理ABC培训考证、班主任心育能力提升、全体教工的心育知识讲座等。在学校“心理健康发展指导中心”的辐射下,吸引一批热心心育的老师,形成学习小组,共同提升心育能力。这样的做法一方面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需求,一方面扩充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增强了心育的力量。

近两年我校在教育教学中成绩显著,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省级“文明风采”大赛“优秀案例”一等奖、区级先进学校等等多项荣誉。在校企合作单位回访中,我校毕业生职业素质获得较高评价,实习结束留用率由之前的20-30%提高至50-60%。这些成果的取得,都表明了“准职业人六心”教育渐显成效。

中职学校开展职业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准职业人”教育质量的内在要求。促进中职生职业技能素质与职业心理素质同步提高,是满足学生“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的必要选择。

参考文献:

[1]景英锋.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目标及其实施途径—以中国一重技师学院为例[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5)

[2]周晓玲,邱开金. 高职生职业心理与职业心理教育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8(09)

[3]石发良,蔡静文,刘敦明.广州市中职学生心理素质状况的调查研究[J] .职业技术教育.2013 (06)

[4]张大均,余林.职业心理素质及其培训[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3(04)

[5]蓝彩霞,宋艳.当代技校生职业素质现状调查与实施途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0)

作者简介:邓蔚雯,1980年10月,女,讲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德育,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中职班主任和家长合力应对学生违纪行为的沟通策略
分析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关于中职学校提高“中职升本”升学率的几点思考
中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浙江试点中职与应用型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
从中职与自考衔接问题谈中职会计课程改革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