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院制”模式下高校文化育人的功能及途径研究

2020-09-10 07:22闫亚菲
新教育论坛 2020年3期
关键词:文化育人

摘要:双院制教学模式下,书院在对学生的的管理及立德树人和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程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文化育人要努力提高两个自觉:大学的文化自觉和学校素质教育自觉。为人之道是文化的核心,文化素养的提高,集中在“尚德”。本文从文化育人的功能及途径,抓住“尚德”开展文化育人等几方面展开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关键词:“双院制”;文化育人;功能及途径

双院制的特色就是在传统二级学院制的基础上增加了书院制。现代书院制的核心理念是强化通识教育(博雅教育),提升学生人文素质,促进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均衡发展,培养学生完整人格。书院制正是基于这一思考,强化通识教育,实行导师制和完全学分制。最终通过多视角汇聚,实现实践育人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社会参与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文化艺术修养、道德品鉴能力,最终培养学生完整人格,发展其潜能。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双院制”模式是以通识教育和导师制为核心,通过双院联动,社区自治,提升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社会参与能力、道德实践能力、文化艺术修养等综合就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完整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幸福打下基础。

接触在校大学生会发现,不少学生常把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作为奋斗目标,但他们并不完全懂得只有在为党的事业,为祖国服务的紧密结合时,才会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这便是大学生的理想信仰的树立与追求的问题。

一、书院制大学文化育人的功能

文化育人是大学第一要义,学习是其最主要的内涵。大学文化育人功能的根本是对优秀的大学文化将积极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做人”之道和“处事”之道,渗入到个人灵魂的深处,凝结成组织的精神气质。具体来说,大学文化在育人方面,主要发挥四大功能。

(一)价值引领功能

大学文化的首要功能即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秉持价值原则,培养具有正确价值取向的高素质人才。大学以其特殊的文化氛围和精神内涵,创造着陶冶道德情操的场所。不管是整洁有序的校容校貌、教育者的举止仪表,还是生机盎然的校园环境;不管是积极向上的校训校风、班风学风,还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都会给大学生启发和心理暗示,“润物细无声”地使学生认同并接受大学核心价值所倡导的人生观、价值观与道德观,实现大学生精神、心灵、品性的塑造与提升。

(二)规范约束功能

大学文化的规范约束功能主要体现在大学的道德约束和制度约束中,为学生的行为方式提供内在的价值尺度和行动准则。学校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都会对学生产生一种无形的规范与约束力量,使学生理解、接受、认同大学文化所倡导的道德追求、價值理念和行为规范,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意识与自觉,保持个体思想和行为举止与学校以及整个社会的要求协调一致。因此,大学文化对培养学生养成符合社会角色期待的行为举止和自律意识,示范并引领社会公民恪守道德与法律具有积极的重要作用。

(三)凝聚激励功能

作为人类文明和优秀人才的集聚地,大学具有强大的精神感召和激发力量,这种力量也就是大学文化所具有的凝聚与激励功能。一所大学的文化集中反映了师生的期望与诉求,是学习、工作、生活于其中的全体师生的理想与信念、目标与价值的精神基础。当这种大学文化被师生认同时,就会成为精神的粘合剂,把大学成员凝聚在一起,释放出巨大的合力,在师生间形成一种团结向上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追求。

(四)能力提升功能

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文化促进人的发展的活动。大学文化不仅能够传承知识,而且在提升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其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以及校园文艺体育、科技创新和素质拓展等活动,为提升素质、陶冶情操、培养高雅气质提供了实践舞台。

“双院制”模式的大学,其书院在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程中居于特殊的重要地位,决定一切事业成败的关键是人才,而国家赋予大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其中也包括文化专门人才),也就是培养未来的知识精英群体,其培养质量如何,尤其是文化育人的成效如何,对于文化强国的目标能否实现起着直接的决定作用。

(一)坚持正确育人导向,提升文化引领功能

大学是传承、创新、发展文化的重要场所,是弘扬先进文化、引领社会文化的重要阵地。优秀的大学文化是引导大学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其对于育人的作用远远超过具体的课程、实验和活动的价值。向素质教育转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学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立德树人”育人理念。《礼记·大学》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育德是教育的首要要求,既是我国传统的育人理念,也是当前社会对大学文化育人的基本期望和要求。大学除了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还要树立“育德”“弘德”理念。培养有德之才,传播道德文化,在帮助学生成功、成才的同时,关注学生成人,即高尚品格和健全人格的养成教育。

(二)坚持全员育人理念,发挥多方主体作用

高校应坚持把育人工作融进大学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不断拓展教育渠道和路径,充分调动和发挥多主体在育人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形成全员育人合力。加强党政合力、加强师德文化建设,高校是高素质人才的集聚高地,大学生思维活跃、团结奋进、朝气蓬勃,是文化育人的生力军,要尽可能地发挥他们在文化建设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之在优秀的大学文化氛围中接受熏陶和教育,凝练气质和精神。

(四)优化文化育人环境,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马克思曾说过:“既然人的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那就必须使环境成为合乎人性的环境。”大学文化育人环境主要表现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三个方面。因此,优化大学文化育人环境也需从这三个层面入手。营造和优化大学精神文化,凸显精神文化的主导作用。营造与优化大学制度文化,发挥制度文化的规范作用。

参考文献:

[1]单德伟唐善梅:《“双院制多元立交式”实践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016.3。

[2]施卫华:《大学文化育人功能及实现路径研究》,《思想教育研究》,2016.5。

[3]王增藩:《大学文化育人中若干理论问题与途径研究》,《上海论坛征文》,

作者简介:闫亚菲,女,河南许昌,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智行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为文化与外交政策,大学文化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文化育人
以文化育人为视角,探索教育学院文化与基层党建的双辐射机制
基于“文化育人”的校服研发与品牌建设
浅析大学文化育人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技术文化
鲁班文化育人的研究与实践
第五届全国职业院校“文化育人”高端论坛举行
广东省和平县实施“文化育人”获批复立项
文化育人视角下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