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之我见

2020-09-10 07:44肖伟
新教育论坛 2020年3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创设情境

肖伟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设置悬念,创设好的问题情境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数学问题情境,是指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障碍和困难,激发他们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排除这种障碍和困难,进而获得学习上和心理上的成功的情境。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那么,怎样创设才会呈现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呢?

一、创设生活性问题情境,体验数学源于生活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体验到数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原来是那么贴近生活,那么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例如:在《同类项》教学中,我拿出三小袋硬币,问:“哪些同学能帮助老师数数这里一共有多少钱?谁能数得又快又准呢!”学生手一下子都举了起来,都希望能帮上老师的忙。有学生把1角的硬币10个10的,一堆1角的,然后分别数出每一堆的数量……,接着我又问,如果是满满一罐,你会怎样数,你会选择哪种数法?然后引入整式中类似的分类---同类项,学生感觉合并同类项和数钱是一个道理,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又轻松活泼。

二、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中面对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师要创造性地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故事、童话世界,创设轻松愉悦、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又有趣味的事情,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探索、去实践、去创新。例如:在《整式的加减》教学中,一上课,我就对学生说,老师有一个神奇的本领:连猜两数。同学们每人任写一大的整数,将你写的数减去2,再加上它本身,再乘以5,再加上3,在得数后再随意加上一个小于10的正整数,将结果告诉我,我就能马上猜出你想的两个数。学生争相参与,无一不灵验,这时学生充满了好奇与疑惑。我对他们说:“老师只要把你们报给我的数加上7,就能猜出。如一学生报出结果110,老师在心中算出110+7=117,个位数7是第二次想的数,余下的两位数便是一开始写的数。明白了吗?”学生摇头,我趁机说学完这节课你们也能表演了。下课前,我揭示了谜底:设参与者先后写的两个数为a、b,则5(a-2+a)+3+=10a+b-7,把对方报的数加上7后,得数的个位是趣味性问题情境,能极大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智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绚丽多姿的数学王国,享受着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从而深深爱上数学。

三、创设应用性问题情境,体验数学建模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对生活起指导作用,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数学问题,如银行利率,商品打折等经济有关问题;市政建设与环保问题;时政新闻;计划决策问题;广告的可信度问题等等。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选用贴切生活的实际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启迪他们的思维,让学生在应用中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在应用中更深刻地感受數学的魅力,并通过应用促使学生更主动地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在学习和生活中更主动地运用数

四、创设探索性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精神

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学生与生俱来就有一种探索的欲望,他们常常把自己当做或者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而富有挑战性、探索性的问题情境,能使他们的这些角色得到充分的发挥,促使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灵活处理教材,给学生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吸引学生,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发现数学知识,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也使学生品尝到思维成功的乐趣。

五、创设活动性问题情境,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各种活动,让学生动起来,以活动促学习,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数学实验等活动,来发现数学,认识数学,研究数学,从而实现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在数学教学特别是几何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利用几何画板创设活动问题情景,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图形观察和操作,从直观想象到发现、猜想和归纳,然后进行证明。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尝到成功的乐趣,产生对数学的强烈兴趣。

六、创设类比性问题情境,培养数学建构能力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从已经具备的经验知识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中学数学中有许多知识、概念、解题方法等具有相似的属性,对于这些知识的教学,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知识的属性,然后创设类比发现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去发现,尝试给新概念下定义,解决新问题,这样,新的知识容易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得以同化与构建。

课堂教学要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学习的内驱力,这是学生能够主动建构的前提。“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过程精心设计,创设各种问题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真正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让数学课堂会生机盎然,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创设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未来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