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成长

2020-09-10 07:44杨丽
新教育论坛 2020年3期
关键词:法布尔蜜蜂方向

杨丽

我现在担任的是三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三年级的学生通过两年的学习,他们已经有了很好的学习习惯,而且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特别是对于他们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事物,经常在课上能畅所欲言。《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这一阶段:“要培养学生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并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能在教师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在教学中,我也希望能无时无刻地去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去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真正做到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成长。

《蜜蜂》是人教版第五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的作者是法国的生物学家法布尔,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學态度和求实作风。

课文首先写“我”听说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想做个试验;再写“我”试验的过程。过程大体是在自家花园蜂窝捉20只蜜蜂,在背上做上记号,叫小女儿守在窝旁,“我”走出二里多路,放飞蜜蜂。然后写“我”途中的观察和猜测以及试验的结果。有17只蜜蜂没有迷失方向,先后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最后写结论:“我”尚无法解释蜜蜂为什么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课前我让学生回忆曾经学过的课文《蜜蜂引路》,留心和收集有关蜜蜂的资料。在教学过程中,我由图片导入,让学生自己谈谈对蜜蜂的了解。再介绍作者及他的巨著《昆虫记》。在教学时,由于课前已让学生预习过课文了,所以一开始就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由词到句,再到读文。紧接着是让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在小组内根据老师的提示来说一说。

接下来是再次默读,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通过之前的反复读课文,学生很快就能在第一自然段找到答案,然后我会重点抓住“听说”一词。让学生明白:是听说的就不一定真实可靠,因此这既成了“我”作试验的原因,也体现了“我”不轻信盲从的求实的科学态度。

试验原因知道了,那试验的结果又是如何呢?自然而然地,我会请学生默读第五自然段,划出相关语句。交流试验结果:这样,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尽管它们逆风而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教学时,我抓住“准备无误”“确确实实”研读句子。“无误”是指什么?(逆风没有迷失方向,陌生景物没有偏离方向)。还可以换个词吗?(万无一失 不失毫厘 不差毫发)引导用确确实实的语气朗读。在这里,我将试验结果首先呈现,蜜蜂确确实实有辨认方向的能力,那么,试验到底是怎么做的呢?是不是具有科学性呢?一系列的问题将在学生脑海中形成,这样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的欲望,同时这里也是朗读训练点,将词语的理解溶入了个性化的朗读体验之中。

然后是要让学生初步了解作者的试验过程:默读课文第二小节,简单说说实验步骤。与小组同学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试验的过程。引导学生用“先……再……接着……然后……最后……”理清试验脉络。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捉蜜蜂 做记号 放蜜蜂 等蜜蜂  并紧接着让学生讨论:这些过程重要吗?少了其中一个行吗?你能从试验中感受到什么?学生交流感受,教师相机点拨,并指导读出自己的感受。在交流中明白作者用了捉自家花园的蜜蜂,为的是便于观察;给蜜蜂做上记号,是为了好与其他蜜蜂区分;在两里外放飞,路稍远一点,更能说明问题;叫小女儿等在蜂窝旁,是为了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等等。如去掉做白色的记号的这步,就体现不出试验的真实性。这一系列试验过程,充分体现了作者做事严谨的品质。作者不光是认真观察,而且用心思考。在教学中要提示学生注意“我想”“我推测”“也就是说”“确确实实”等词语不仅十分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心理,还体现了作者善于思索的品质。

最后,相信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心中的情感早已溢满于胸,让学生把想说的话或想对法布尔说些什么,写下来就变得水到渠成了。此时可以给学生提供很好地表达自己个性化阅读体验的机会。更让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得到一次升华。——法布尔不仅有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他还认真观察,用心思考。

学完课文后,在课文拓展延伸环节中,我出示了第一段,同学们,读到这里,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还是听说的吗?那么法布尔可以肯定地说(生接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此时他的心情多么地激动,他兴奋地对人们说,生再读。

那除此之外,法布尔还得出了什么结论。学生齐读最后一段,带领学生小结:可以肯定的是——蜜蜂辨认方向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无法解释的是——辨认方向的本能。这个结论让你想到些什么?鼓励学生多元思考,比如:什么是本能,资料袋里说的蜜蜂会跳舞,它们就是这样认路的吗?怎样才能寻找到真正的原因?《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指出:“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紧扣末尾这一结论,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再生疑,促使学生去主动地发现、自主地探究。

于是,我又拓展讲述奥地利生物学家费里希的研究成果。相信如果同学们对蜜蜂的知识感兴趣,可以去查查资料,自己再做一番探究。资料的适时补充,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距离孩子年代久远的事实,从而更好地感悟法布尔求实严谨的科学作风。

在课下,我又布置了一项任务,利用学校组织科技节活动,在班里开展“小小调查员”“小小记者”活动,既然法布尔是先提出问题,再动手去分析问题,最后得出结论去解决问题。我也让学生就身边的一个小问题去展开调查,通过采访、观察、分析、思考,最终来解决问题。如: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植物的生长过程或是班里同学的近视问题、同学们的阅读书籍情况、小区内的垃圾现象等。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积极参与其中。最后,我根据学生交上来的作业,针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组成一个小组,教会学生运用各种手段、调查方法,深入去拓展此次实践活动并评出各种奖项,大大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相信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更能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对自然界、对科学知识的热爱。

猜你喜欢
法布尔蜜蜂方向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法布尔
我想对法布尔先生说
蜜蜂
蝉壳
读《“怪人”法布尔》有感
蜜蜂
蜜蜂
蜜蜂谷
改变颜色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