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20-09-10 12:15叶秋钊
新教育论坛 2020年10期
关键词:有效性农村小学语文

叶秋钊

摘要:教育事业在近些年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为提升学生文字分析能力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小学属于学生思维意识形成的初始阶段,通过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促进其他学科的基础能力的形成。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要保证课堂的有效性,使教学内容充分渗透进学生的脑海中,才能达到教育部门对语文教学效果的要求。本文将以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为例,深度探究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有效性

一、提高课堂有效性过程中的劣势

(一)农村教育环境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周围事物的认识尚处于萌芽阶段,自制力不强,难以形成稳定的学习状态。一方面由于处在农村环境中的学生基础语文素养不高,缺少幼儿期的家庭教育,其次家长的教育水平也很难对学生的作业内容充分把握,起不到家庭辅导的作用,并且目前农村教育中的普遍问题是:留守儿童较多,学生管理工作开展难度大。教师们想要利用微信群监督作业质量的方式很难实现,所以基于当前农村这种教育环境背景下,教师必须要充分探索提升语文知识水平的合理策略。

(二)知识讲授方式

农村教学条件相对落后,虽然小学每个班级都已经配备有班班通等信息化的教学设备,但是仍然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可利用时间少等等,于是教师们急需想要引入更多新型的教学方式,课堂有效性的提升对于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帮助。相比新型的教学方式,固化的教学模式无法激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对于基础内容的学习也一直维持在被动接受的层面上,带有重复性特点的课堂展开形式,以至于延缓了语文教学的发展。

(三)课堂氛围

小学教学课堂的氛围应当是有趣、积极的,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能够更好的感受中华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体味名家大师的正统思想,感受语文的魅力。但现阶段农村语文教学的课堂学习氛围是比较缺乏活跃度的,教師仅通过让学生读课文、识记生字和完成课后作业的方式开展教学,落后于新时期的教学水平,不利于学生产生共情心理,阻碍他们与文字间的对话,进而对课堂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提升课堂有效性的办法

(一)完善备课环节中具象化知识的准备工作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前期准备内容,有引导课堂走向和填充课堂内容的作用,是教学有效性提升的重要环节,应当引起教师的重视。与实际生活接轨的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降低由于他们自身水平较低带来的理解难度,从学生本位出发,采取教材内容与实际内容相对比的方式,引导他们置身于课堂氛围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备课环节,确定好本课使用的教学方法,适时的加入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教学语言要在学生可以理解的范围内,给他们轻松愉快的感觉。

比如,在讲解“纸的发明”这一课程前,整理好四大发明的相关材料,印制好每一个发明者照片和初始的形态,让学生根据图片的内容联系生活中正在使用的物质的特征,采用对比的方式,构建起历史与现代社会的联系,体会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身边的工具和物品被优化,感受科学进步为实际生活带来的便利,促进学生科学意识的形成。四大发明只是我国古代发明创造的一角,可以在课后带领学生一同找寻生活中工具在古代的应用形式,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周围的世界。

(二)学会预习,分组交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间的互动是有效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小学的学生更偏好与其他学生的交流,此种互动的方式帮助缓解紧张感,是对以往教学方式的改进。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自我想法的基础上,在小组谈论中适当引导他们回归教材,及时将偏离教学内容的活动拉回正确的轨道中。

(1)提前预习

预习是分组交流取得成效的前提,充分利用学生的家庭时间,查找关于课程内容的资料,提升课堂效率。例如,在学习《惠崇春江晚景》这篇古诗时,可以先让学生们去查一些跟这首古诗相关的写作背景,查看一些相关的春江晚景的图片等等,学生有疑问可以先做备注,以便上课向老师提问。

(2)自主学习

课堂上,结合学生的水平,适当增加自主学习的时间,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出现自我探究难题后,老师们首先要允许学生以小组交流的方式,与其他学生积极探讨,大家集思广益从而解决问题。例如,学习《惠崇春江晚景》这篇古诗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对生活环境春天景色的交流,分享所见所闻,学生在交流中逐渐拉近与生活的距离,从生活中找寻美好的事物,对他们的审美情趣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3)归纳总结

课堂学习结束以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小组交流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及时向老师提出,老师则要及时给学生做出解答,老师也可以通过学生间交流的方式,让他们领悟到细致观察景物带来的美的享受,使他们在主观意识上提升对景物的观察程度,帮助高年级作文写作的内容填充,使文章读起来有血有肉。农村学生生活在自然环境中,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教师也要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增加感受自然的教学活动,利用本地区优势,加强特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渗透。

(三)适当在教学中设疑

学生的思维逻辑尚未发育完全,需要教师帮助他们理顺思路,可以采用设置问题的方式,增加与他们的交流黏性,学生基于问题的引导,集中注意力,进而提升课堂的有效性。语文学科的设疑,要根据文章的内容,有见地的提出与思维发展相适应的问题,学生在潜移默化间形成对文章内容分析的流程。

例如,在讲解《陶罐与铁罐》的一文时,先让学生通读课文,然后询问他们:“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这是学生对主要内容记忆的提取,整体把控文章的中心思想。在学生积极回答问题之后,对他们的回答给予肯定,对于叙述准确详尽的加以表扬,接着提出:“划出文中描写陶罐和铁罐语言神态的句子,并与其他同学分享他们的不同”,学生在小组中分享中,对于文章重点问题做细致分析,为作者的写作意图服务。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应当结合当地的特色地理环境,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增添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提高课堂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万艳清.新课程理念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过程设计策略研究[A]..教师教育论坛(第三辑)[C].:,2019:2.

[2]马艳松.探究农村小学语文习作指导与技巧[A]..教师教育论坛(第四辑)[C].:,2019:3.

[3]高晓东.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20:124.

[4]徐亚红.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
有效性农村小学语文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