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逆”

2020-09-10 12:15吴征孙鲁宁
新教育论坛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与时俱进

吴征 孙鲁宁

摘要:公共艺术作品所处的环境一般是三维空间内,但带给观者的体验往往是各种各样的。本文在分析了社会热点问题以及社会现状的情况下,对作品的材料以及表达方式进行分析以此来研究公共艺术作品艺术性、情感性的问题。探寻公共艺术这个年轻的“门类”,借助一件作品来研究如何与当今的社会热点问题结合,并向人们传达出公共艺术所能带给人的情感。

关键词:与时俱进;材料表达;情感传递;

在众多的艺术门类中,公共艺术虽然没有红极一时的行为艺术来的时髦,但公共艺术作品的务实性是其他艺术门类无法相比的。在我理解的公共艺术作品中,首先是要普罗大众参与进来,其次要有当下人们所关注的问题,能引起人们的探讨,最后还有要借鉴雕塑艺术、纤维艺术、金属艺术、玻璃艺术、陶瓷艺术等成熟艺术的成功经验,在明白每种材质所能传递给观者的情感中进行筛选。

公共艺术是普罗大众所能接触到的造型艺术,不仅仅是代表物质意思上的公共,空间上的共有,也具有在精神层次上“一同拥有”,“一同参与”,“一同分享”的文化理念,展现每个人的文化意愿与审美特点,这些决定它们的创作和执行与传统的艺术家的个人创作有不同的作用,方式和规律。

由于公共艺术不仅仅是由大型作品揭露了在公共场所的接入,客观上,它还要求公共艺术具有许多“同制性”较高的社会群体进行对话的可能,并要求以可诉诸大众的艺术语言及展示形态。否则,公共文化艺术的公共性,及其公共服务精神的存在便值得怀疑。另一方面,公共艺术并不一定都要求具有观念上或风格的前卫,它同样可以表达人类恒常的理性与平凡的情感,公共艺术拒绝精英的自我欣赏或对大众的训导。在多层次社会、多元文化的时代,尤其如此。如果说,公共艺术具有较为独特和明显文化价值的话,恰恰是它与它所存在的文化背景一道,被公共大众引申出更为广泛的话题,并载入公共文化生活的视觉记忆的核心之中,而非仅为公众对艺术作品本身的关注。诚然,在一个国家开放开放而且多元的民主主义社会中,公共艺术也及易受到来自不同民众文化取向或政治见解的社群的异议和争论,这已为国外研究公共艺术的时间所证明。然而,这正是其“公共”和“公共参与”的真实写照,也正是公共艺术与社会产生双向互动的必然表现。它往往起着培养一个国家民族的公共服务意识,锻造市民社会文化品格及其公共精神的潜在作用。

作品背景

浩瀚的世界中人乃沧海之一粟,极为渺小。偶然一个机会去到医院时,看到各种病人有感而发。病人奄奄一息,一旁的家人焦急、害怕、紧张等等表现在我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来是那么的无奈与辛酸,想要拉回病危的亲人却不止从何下手。直至如今的新冠肺炎,每次看到新的报道总会心里一颤,那声“我没有爸爸了,我怎么办啊”。不管是何种病症,最揪心的都是亲人。所以我想做一件有温度的作品。

公共艺术作品材料的发展史

公共艺术是在一个公共空间内视觉和心里产生影响的艺术作品,不同于其他艺术,它是将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进行结合。早在两千多年前欧洲众多国家出现过的罗马式、哥德式文艺复兴式的建筑。直至19世纪出现的装饰性的建筑,但在20世纪艺术家有与建筑师合作的机会进行雕塑与建筑的结合,算是公共艺术的一次革新。在20世纪末的时候公共艺术被引入亚洲,首先涌入日本,这也跟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密切關系。为了使市民对雕塑有更多的认识他们在城市内广泛的布置雕塑,以此来提升国民文化素养以及欣赏水平。我国在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出现了大量的户外艺术(以雕塑和壁画为主)。公共艺术的发展也是靠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为依托进而前进的,由最初的只对材料的外部形态进行考量(硬度、颜色以及质地),慢慢的开始重视材料语言的表达。材料的不断革新也使公共艺术这一门类不再局限,比如雕塑中金属的使用会比石材的雕塑多一份现代感、神秘感、以及艺术感等。再由现在的声、光、电的运用又使得公共艺术作品得到了升华,得益于时代发展的技术,公共艺术和材料不断地结合创新给了人们不断眼前一亮的机会。

材料的表达语言

每种材料都有各自的优势,也具有当时时代的意义。公共艺术的材料没有优劣之分,每一种都是各自出现时代的标志,代表着当时的社会经济与社会文化。比如一件雕塑作品用斑驳的金属人们就会联想到工业社会,小小的材料大有乾坤,细节处才能体现出一个艺术家的艺术水平和造诣,就是看他对材料的把控。如果把自己创作的理念和材料的把控完美的结合在一起,那么出来的作品也必定是能引起观者强烈的认同感,带观者走进自己创作的意境中去引起共鸣。优秀的设计离不开材料的承载,所以材料语言的把控也就极为重要。

石材在公共艺术领域中的运用也是最早最为广泛的,最早是因为社会技术以及认知还停留在落后的时期,但同时又是最为广泛的是因为石材能给与人们一种可靠厚重的感觉,因为石材的种类多肌理丰富对于历史性雕塑的展现也就会显得游刃有余。

玻璃这种材质会给人纯净、豁朗的感觉,这也是源于玻璃具有反射、折射的特性,玻璃在表达空间层次性的同时又能与环境充分的融合,达到与观者近距离接触的目的实现更好的互动性,玻璃作品以这样的表达语言也就会直击人心灵深处那最纯净的土地,在这生根发芽生生不息。

金属材料也是现代材料之一,充满着现代科技感、强劲的力量感、绚丽的奢华感等。金属材料可谓是公共艺术作品的宠儿,金属质地的公共艺术作品散布于世界的角角落落,经典之作也是数不胜数。冷峻严肃的金属材质以不同的色泽、肌理出现给人的感觉也就不同,金属材料承载着公共艺术丰富着公共艺术。

再比如如今的高分子材料——橡胶,橡胶局限于室内环境是因为它容易被氧化的特性,虽然橡胶的延展性强但是耐热性也就较差,对环境要求较高。但橡胶给观者的感觉与其他硬性材质有着不同的作用。它会引起人们去触碰的欲望感,也就会因此拉近与观者的距离,从而实现近距离的互动。

公共艺术的作品与商业也进行了结合,这位艺术家是杰夫·昆斯(JeffKoons),2010年这位波普大师把他早年的不锈钢材质的兔子雕塑变成一个巨大的银色兔子气球,漂浮在伦敦的科文特花园(CoventGarden)的市场上空。这已经不是大兔子第一次漂浮在天空中了,而在这之前,为了庆祝美国感恩节在2007年的时候,大兔子曾经在百老汇街上空参加庆典。不锈钢的表面光滑会反射周围的环境,这使得这件雕塑作品完美的融入到它所在的每个环境中去,显得既是同一间作品又不尽相同。

与不锈钢质地截然不同的公共艺术作品,艾未未的商场纸风筝,艾未未在巴黎蓬马歇商场的一个展厅里,展出了自己最新的作品《儿戏》。作品的外形就像是中国的纸风筝,很多外形以《山海经》里的人物怪兽为原型,这些形态与上空的巨龙一起,整个商场都充满了梦幻热闹的气氛。这也是基于材料的特性,木质骨架轻盈即有安全性又有可塑性。

在芝加哥这座充满艺术性的城市中,让人眼前一亮的公共艺术作品也比比皆是,皇冠喷泉(CrownFountain)位于芝加哥千禧公园内,由艺术家约姆·普朗萨(Jaumeplensa)设计2004年7月推出。

这座喷泉中心是一个倒影池,两侧是玻璃砖搭建的塔楼,这两座塔楼上,交替播放着芝加哥1000位市民的笑脸,欢迎着所有来到这个花园的人。这便是将声光电结合起来,有着丰富的材质,有着高科技的观感又不失与来参观这座城市的人们的互动性。

结语:总之,材料语言包含着特别丰富的个人理解、个人对于艺术的追求,以及材料对于展现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艺术家应不断地完善自己对于材料的认知和理解。材料也代表着当代的文明,在当下社会环境中,材料不再是单纯的艺术材料不再是片面的艺术品的载体,艺术家对于公共艺术作品的创作,也不应仅仅是局限于将材料进行反复的堆砌,而是将材料作为自己作品的展现官用材料来介绍自己的作品。不同的材料向我们展示着不一样的艺术感和对于心里的情感。材料在表达作品时对观者心里微妙的影像上有着极大的潜力。在如今的公共艺术作品中,材料的运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逐渐从幕后转向舞台,它所拥有的潜能也逐渐被发现,也会越来越被重用。

参考文献:

[1]王林.裝置与中国经验[J].美术研究,1998

[2]杨彤.室内设计中玻璃的装饰艺术表现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

[3]徐珊珊.公共艺术在城市空间建构中设计美感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6.

[4]叶向东.从装置艺术的观念谈创作[J].视觉经验,2005.

[5]刘莉。艺术心理治疗的环境因素与设计研究[D].山东艺术学院,2015.

[6]周宪着.审美现代性批判[M].商务印书馆,2005

[7]闫丹婷.情感设计与设计情感[M].湖南美术出版社,2012

[8]贺万里.《中国当代装置艺术史》[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

[9]吕澎、易丹著.中国现代艺术史[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2.

[10]徐淦.什么是装置艺术[J].美术观察,2000.

通讯作者:孙鲁宁。

猜你喜欢
与时俱进
革故鼎新优化数学教学
高职院校工会工作需与时俱进
习近平党建思想的时代特征与理论品格
信息化时代基层党建如何“牵手”互联网
浅析医院党建工作中的人本管理
电视台新闻播音创作空间的拓展探讨
改革口语测评方式,提升口语测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