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下艺术设计类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研究

2020-09-10 10:23任义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9期
关键词:培养机制创新创业能力产教融合

摘要:当今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产教融合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操能力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愈发注重产教融合教学的背景下,研究如何提高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跟创业能力,从而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解决学校人才培养机制跟社会岗位对学生能力需求机制不匹配的问题是很有必要且意义重大的。本文首先介绍了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存在的问题,接着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产教融合;艺术设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

当今时代,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为了培养出创新能力较强,岗位胜任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各大高校纷纷引入了产教融合教学模式。但是受制于教学资源匮乏以及该教学模式应用较晚等因素的限制,导致很多高校的产教融合教学模式还存在诸多缺陷,该模式的人才培养价值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以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为例,产教融合背景下,该专业教学却存在实践教学环节薄弱、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模式传统老旧等问题。本文客观地分析了我国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存在的问题,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改革思路,并提出相应的创新性对策,为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参考跟借鉴。

一、艺术设计类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存在问题分析

(一)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跟关联性

首先,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实际设计需求脱节。历史的原因,我国艺术设计专业与纯绘画和工艺美术有着很深的渊源,许多院校因而固守传统的绘画基础教学和工艺美术训练,脱离设计中至关重要的创造力的培养和新的设计操作技能的训练。其次课程间缺乏系统性和关联性。受早期欧洲设计教育课程体系影响,直接拿来的许多设计基础课与设计实践课严重脱节,未能很好的起到准备和铺垫的作用。

(二)教学模式传统单一

很多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环节依然是课堂教学为主,学生缺少实际的设计创新能力和客户互动交流的经验。教学授课方式還是以往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的形式,教学内容也多以理论授课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

(三)实践环节薄弱

艺术设计专业对实践硬件条件的要求比较高,让财力不足的院校望而生畏。艺术设计专业师资力量不足,师生比失衡,教师自身实践经验不足,难以带领学生进行深入实践。因而必须跳出传统的实践形式,考虑新的实践方式。

二、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改革思考

(一)借助网络数据信息调整专业教学内容

课程结构是构成所有教学活动的基础,可以理解为开设的课程门类、设置编排、组织结构。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安排应同时注重系统性与交叉性,部分基础性质的课程应与相关专业课或实践课同步进行,才能真正加深理解并发挥基础作用。此外艺术设计专业应适当扩充人文类课程,人文精神的缺乏直接导致设计的枯萎。艺术设计专业更应重视人文素养的提高。新媒体技术背景下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结构,应该呈现出多角度分类,各环节密切关联的特点。它的调整要以新媒体技术发展需求为动力,并且依办学层次特点而变,可以说是复合型、立体化、开放式的课程结构。

(二) 应用大数据辅助教学内容选择

基于大数据分析结果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通过建立专业信息平台,实现专业教育教学与实践需求的联系,及时了解实践领域的变化趋势及对教学的要求,从而调整课程内容使其趋于合理化。可以公布现行的培养方案,或相应课程教学过程、实践过程、教学成果,进而收集所有关于课程评价的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将用人单位、专家同行、普通用户对现有课程的关注度、认可与否的数量、对人才能力素质的要求等,都纳入系统设计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内容的增删和调整。例如对某一条评论的赞同数量,可以反映这条评论或建议的认可度或合理性;对某段音视频的暂停、快进、退出、回放的次数,都能作为分析数据反映出某类课程的实际效果,或某种能力素质的社会需求热度。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大数据分析来辅助课程内容的选择,可以实现内容的常新,使课程改革趋于合理化。

(三)创新教学模式,注重感官体验

在艺术设计类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或者说原创能力的启发是至关重要的,脱离了创造,设计就会变成临摹或抄袭。多数院校都惯于沿袭传统美院的造型训练方法,说白了就是描摹,追求画得像,这无益于创造力的发挥,导致我们的学生到后期做不出有新意的作品,也因此国内设计市场少见原创,充斥着没有感觉的抄袭。问题是在具备雄厚的文化素养基础之前、在看到优秀的值得借鉴的作品之前,如何让学生知道自己也具有设计能力呢?那就是调动学生自身的感官,让他们对事物充满敏锐的感知能力,并试着以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这就会成为有个性的表达。对此,艺术设计类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而要创新教学模式,要走出教室,更多地去感悟自然,写实社会。在这方面,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的造型总合课值得借鉴。他们让学生用自己身体的各种感官去体验生活中简单的事物,然后去记忆、想象、表达。而表达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可以通过语言、剪贴、绘画、装置。课堂也不局限于教室,可以在公园、在树下、在草地上,可以在运动中体验手脑的协调,可以利用光、声音、风等自然界中身边的一切进行创作,这也有利于他们在后期对多媒体的理解和综合运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认识到自身所蕴藏的巨大创造力,才能传递出丰富多彩的、真诚的设计。

(四)整合设计教育资源,提高专业实践效果

建立能够整合多方面信息资源的专业平台,引入实际设计项目。艺术设计专业很难实现集体顶岗实践。一方面这是由专业性质决定的,多数企业都是生产者数量远大于设计者,所以不会一次性接受大量设计人才;另一方面企业容纳实习生会涉及诸如安全、管理等很多问题,所以不愿意接受现场实习。但是借助新媒体技术技术,学校就可以与理想的企业建立联系,即便相隔很远,也能够顺利实现学生设计作品的传输,以及企业技术人员对学生的指导。企业不必为接纳实习生而承担额外的安全管理责任,学生也不必集中组织或长途跋涉,有效解决了学生缺乏实践学习机会的问题。

三、结语

艺术设计专业一方面承受着技术发展和交流方式变革所带来的冲击,另一方面在以自身的专业特点推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的普及,它需要我们尽快成为“数据脱盲者”。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运行,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完善,例如政策支持,完善学校师资力量建设,加强不同性质平台的沟通合作等等,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各位教育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和积极参与。

参考文献:

[1]徐静.艺术设计专业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5.

[2]张啸,杨得聆.法国移动数字媒体设计艺术高等教育[J].艺术教育,2017,(11):156-157.

[3]刘锐.黑龙江省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对策[J].哈尔滨:122-124.

【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产教融合下艺术设计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9JGZ164。

作者简介:

任义(1983.12-)男,苗族,籍贯:重庆,讲师,最高学历:本科,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猜你喜欢
培养机制创新创业能力产教融合
校园环境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机制研究
探索具有吉利特色的产教融合之路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高校知识产权普及教育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途径的探索与思考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