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科学创新意识的渗透

2020-09-10 07:22黄祥嘉
高考·上 2020年8期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创新意识核心素养

黄祥嘉

摘 要:社会的快发发展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创新意识及科学意识的培养逐渐受到越来越多老师的重视。核心素养是人才衡量的一项重要标准,也是新课改的重要要求。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意识,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一直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点。2020年年初,新冠病毒的袭击,学校无法正常上课,也让更多人认识到科学意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与作用。基于此,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中科学创新意识的渗透策略进行了分析,以期更好地培养高中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及科学创新意识。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创新意识;科学意识;核心素养

科学意识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培养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发觉科学潜能的能力,其在学生学习成长及今后发展中均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价值。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全国各地的小学、中学、大学学生为抗击疫情都只能居家隔离,无法到校上课,网络课程一时间成为各阶段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这一事件的发生也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科学意识”在当前人们生活中所占据的地位,同时也必然会成为今后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高中生面临着高考这一重大事件,其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影响更甚。因此,加强对高中阶段学生科学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尤为重要。而高中数学则在高中学科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教学过程高中教师更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知识学习进行反复思考,培养其科学意识、创新意思。基于此,本次研究以高中数学教学为例,对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科学创新意识进行了简要分析。

一、融合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科学意识

合理的對现代信息技术、科学技术进行融合,是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重要手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的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利用,将数学教学与现代科技进行融合,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更为形象直观的教学课件,为学生创建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从而尽可能的继发学生的感官参与度,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正弦函数的图像》时,教师可提前设计好PPT课件,通过动画方式对“五点作图法”进行呈现,同时可在PPT展示效果中设置闪烁效果,以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让学生明白影响正弦函数图像的关键点,从而更好的突破课堂教学的重点、简化教学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合理的对信息技术进行应用,实现教学内容的动态化,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教学内容。比如,在学习《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时,教师同样可利用多媒体对二次函数抛物线的绘制过程进行动态、完整的展示,并进行抛物线上下左右平移、翻折等,从而更为直观、形象的向学生展示抛物线情况,帮助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平移法则,实现抽象知识具体化、简单化处理的效果,从而尽可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此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科学意识培养的重视,将科学意识培养与知识能力培养放在相同的教学目标上,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认知出发,尽可能将学科教学与科学意识培养进行有机整合。比如,学习上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的向学生讲解函数、抛物线等在生活中的作用于价值,在人类发展史中的价值,有意识的对科学技术教育进行渗透,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了解,促使学生更为深刻的认识科学、感受科学的力量,从而实现以数学为载体,培养学生科学意识的效果。

二、合理利用素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最好的驱动力,学生只有对数学产生兴趣,才能更为主动的开展学习。因此,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意识。然而,由于高中数学知识较为抽象,且具有逻辑性强、枯燥等特点,学生学习难度大,使得多数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尽可能的为学生创生良好的教学环境、利用趣味故事、趣味实验等来继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与主动性,从而促使学生更好的开展探究思考与创新。比如,在学习《正弦定理》时,教师可通过趣闻问题进行课程引入:“如果只给你测角仪及皮尺,你怎么才能准确的测量埃菲尔铁塔的高度呢?”,通过提问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让学生认知到通过测量观铁打的角度,然后再测量地面和铁塔间的水平距离,这样就可以利用三角函数的知识计算铁塔高度。在得出结论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将距离问题转化为函数关系,从而引出课程内容,通过这样趣味性的教学帮助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自主创建教学模型、解决生活问题,从而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科学意识。

三、强化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科学意识

教师作为课程的主要授课者,教师自身的科学意识、专业素养往往会对学生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学校需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教师自身也需要积极主动的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科学意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既往改革成果进行有效继承,同时还需要积极主动将科学意识转化成“可教”的内容,有意识的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科技教育与科学意识。比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介绍某些数学思想、数学定理、数学方法产生的背景、探究过程等,帮助学生了解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原来,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同时也可结合以数学教命名的定理、公式,如笛卡尔集、西摩松定理、梅涅劳斯定理等,在想学生介绍这些数学家数学成就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对数学、对科学的热爱,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科学意识、创新意识的效果。

四、总结

数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场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不断提升自身科学素养、更新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合理的引导学生学习、探究、创新,同时合理的对科学技术与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融合与利用,尽可能的提高数学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科学的魅力,从而尽可能的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岳孟田,娄玉党.简述中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J].河北理科教学研究,2015,(4):38-39.

[2]陆永刚.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探析[J].信息化建设,2016,(6):00121-00121.

[3]李丹.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的四种策略[J].广西教育,2016(22):32-33.

猜你喜欢
高中数学教学创新意识核心素养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与反思
解析情景教学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中应用算法教学的研究
高中数学任务型教学模式下分层教学的应用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