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思考

2020-09-10 07:22郭强
高考·上 2020年8期
关键词:教学思考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郭强

摘 要:高中数學学科的六大核心素养有“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如何有效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一个非常复杂和综合的系统性问题,本文仅通过作者在一线实际教学中的一些尝试谈一点自己的思考。如能触发广大奋战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们有所思考,甚而对大家有所启迪,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能多想、多试、多用的话,就达到本文的目的了!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教学思考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核心素养已有些时日了,但在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中,对待新课标、新教材以及核心素养似乎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困惑,不知道在具体的教学实际中该如何有效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核心素养,怎样才能使核心素养落地生根。针对这些困惑,本文将根据作者自己的实际一线教学经历给出如下的思考,希望也能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思考。

首先,任何学科、任何教材、任何素养和能力,当然包括我们的数学应该是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的!不少同志在使用新教材,实行新课改,落实新课标的过程中,只注重了形式而忽略了新课标的实质,曲解了新教材的编排,这是极不可取的。其实新教材每一章节的选材、安排都是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规律入手的,遵从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的原则的,它始终注意知识的产生和发生过程,始终注意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始终把培养和锻炼学生核心素养、综合能力、综合素质放在首位的。我们上课过程中就更该充分的体会这一点,并且应该用我们的智慧和水平去不断的完善和充实这一意图内容,而不该瞻前顾后,只知抱怨。现举例来说明:

高中新课标选修4-4《极坐标与参数方程》一章,我们在讲解《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公式》一节时,有不少教师单纯以学生会做题为目标,很少讲解公式的来源,甚至有老师直接就给出了公式,要求学生直接记住,直接用就行了。我觉得这是极不正确的,虽然在当时看来,学生可能也会用公式进行解题,似乎也达到了某种“能力”,具备了某种“素养”。但从长远来看,这样的做法根本不利于学生的兴趣培养和能力锻炼,完全没有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完全背离了“核心素养”的初衷,是典型的应试教育。

我自己在上课时采用了如下的方法:以现实生活中学生熟知的“问路”情景导入,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从生活的角度予以分析,再抽象出数学问题:同一点的极坐标与直角坐标有何联系?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其次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讨论;教师可抽取部分同学代表小组发言,展示所得结论,最后进行点评总结;并解决引例提出的问题,首尾呼应。紧接着选取两个实际背景很强的例子——“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与“两会中姚明座椅”来强化巩固,使学生真正意识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本质!这样学生学得容易,教师教得轻松,而且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也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能力,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再比如说,在必修3《统计与算法》一章中,学习《抽样方法》一节时,不少教师只是简单的介绍了各种抽样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而没有给学生讲解为什么这样去抽样?这就导致学生可能只会做题而不会在实际中操作,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也没有很好的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我在上这节课时,设置了这样几个与生活密切联系、学生很感兴趣的例题:例1、假定延安市区内有大型、中型与小型的超市共100家,它们的家数之比为2:3:5.现在要了解超市的每日零售额情况。若要抽取其中的30家进行调查,应采用什么抽样方法?2、NBA总决赛刚刚落下帷幕,多伦多猛龙队夺得冠军。若要从1003名观众中,抽取50名幸运观众,用什么方法较好?3、“宝塔区教研室”为了了解我校高一年级2400名学生(其中尖子生200人,学优生1000人,其余1200人)的中期考试成绩情况……”,要从中抽取240人进行调查.试问如何抽取更能客观地反映我校实际情况?这样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自然也就好了。更为重要的是随着这种现象的增多,积累到一定程度,占据课堂主体地位的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得到了不断的强化,学业成绩也得以稳步提升;与此同时,起主导作用的教师也得到解放。这就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循环。

精心的备课与教学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一堂成功的课可以带给我们无尽的喜悦,也能激发我们更高、更远的追求。

在上到必修3《概率》一章时,我又把前面提到过的《抽样方法》一节进行了充分的挖掘,选取了如下例题:例1:假定延安市区内有大型、中型与小型的超市共100家,它们的家数之比为2:3:5.要调查超市的每日零售额情况,若要抽取其中的30家进行调查,应采用什么抽样方法?若想要在抽取出来的大型超市中(假定有百货大楼和银海超市——延安市区内的两家知名超市)再抽2家作进一步的调查,求(1)恰抽到百货大楼和银海超市的概率;(2)至少抽到其中一家的概率;(3)俩家均未抽到的概率。例2:NBA总决赛刚刚落下帷幕,多伦多猛龙队夺得冠军。(1)若要从1003名观众中,抽取50名幸运观众,用什么方法?(2)若要从5名主力队员中,抽取1名最有价值球员后再抽取1名最佳防守球员,问两次均抽到莱昂纳德的概率。(3)若规定最有价值和最佳防守不能是同一人,共有多少种可能?例3:某人忘记了自己的手机密码。只记得是由1、2、3、4四个不重复的数字组成的,问最少需要多少次就可将其解锁?最多需要多少次?例4:若有你一份快递,送件人可能在早上6:30—7:30之间送到你家,而你家有人的时间在早上7:00—8:00之间,求:能收到快递(称为事件A)的概率。

这样设置的一些例题,虽然要比使用教材中的现成例题付出教师更多的心血和精力,但是与“让学生既达到了复习巩固的目的,又学到了新的知识,且掌握更加牢固”这一“优点”相比,笔者觉得性价比是非常高的。更何况如能长此以往坚持下去的话,其中隐形的价值读者可以自行去想象。

总之,新课程标准的实行、新教材的改革和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锻炼是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之路任重而道远。谨希望通过本文的抛砖引玉,能使广大奋战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们有所思考,甚而有所启迪。如能在具体的一线教学中多想想、多尝试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有趣,怎样才能真正的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本质?这将是作者会非常乐见的!

参考文献

[1]王春燕《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文存阅刊》;

[2]杨婷《浅谈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赢未来》

[3]佘爱萍《浅谈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课程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教学思考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语文教学目的的思考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民歌融入音乐课的教学思考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