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问题探究

2020-09-10 07:22沈俊楠
高考·上 2020年8期
关键词:问题探究生物教学高中

沈俊楠

摘 要:普通高中生物教学要以《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教基二〔2014〕1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29号)、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依据,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为指引,坚持素质教育导向,促进学生发展学科兴趣和个性特长。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问题探究;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是科学领域的重要学科课程之一,它展示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它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高中生物学习中,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和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是以提高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为宗旨的学科课程,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

一、让学生在形成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同时,能用科学的观点、知识、思路和方法,面对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要达成这样的课程目标,就要高度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历。“重实践”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参与的过程,教师既要让学生参与动手活动,又要让学生积极地融入涉及动脑的环节。在“植物体细胞杂交”一课的教学中,从得到白菜和甘蓝的设计思路、促进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帅选杂种细胞,每一个环节都设计有思维力度的問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利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解决问题,训练学生思维能力。通过设计问题、问题串等多种形式启发学生思考,并为学生的独立思考留出了一定的时间与空间,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中获得成功。在“DNA分子的结构”一课的教学中,把DNA分子结构建立科学史中重要研究过程简要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分析后得出结论,并结合学生自己利用模型学具从基本单位到链状结构到空间结构动手构建的过程,体验DNA结构模型建构的过程、研究性思维方法。

二、通过探究类学习活动或完成工程学任务,加深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提升应用知识的能力。在“减数分裂”一课的教学中,贯彻了高中课标明确提出的“核心素养为宗旨、内容聚焦大概念、教学过程重实践、教学评价促发展”的课程理念。减数分裂是生命繁衍和进化的驱动力、是必修二的核心内容,突破对减数分裂的认识,对大概念“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并代代相传”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也是重要概念“有性生殖中后代多种基因组合”的实证。“教学过程重实践”的课程理念是通过学生分组,自愿去实验室重做教材中的实验,这一做法充分体现的生物学科作为实验科学的本质,学生在实验室工作中能获得科学探究、科学思维的训练。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基础生物学知识,形成生命观念,使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光合作用相关曲线分析”一课中,曲线1与曲线2之间是训练的能力上应有所侧重,应该有重与递进,曲线1侧重定量实验,而曲线2侧重定性实验,曲线1与曲线2的顺序换一下更能体现能力训练的渐进。同时能兼顾实验设计、文本阅读与表述能力就更好了。学案中的资料难易搭配,且在思维深度上能渐进为宜。为学生实的验探究与实验分析、文本阅读与文本表述能力的提升一般方法,而不就题论题。

三、要适当地将跨学科知识和技能融入实践活动,特别是将“科学、技术、工程学和数学”(STEM)整合到实践活动中,以适应在教学中对超越学科本身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在“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一课的教学中,从早孕试纸的原理解读入手,提出抗体的应用价值,进而分析传统获得抗体的方法的不足,而引出应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培养单克隆抗体的思路。在单抗制备的流程中不是简单的讲授,而是通过系列问题串引发学生调动已有知识分析和思考,逐步完善抗体制备的流程,最终形成单克隆抗体的基本概念。在“遗传标记在育种中的应用”一课的教学中,应符合“能力提升带主干知识理解”的高三年级二轮复习策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遗传学的上位概念的同时,通过精心剪辑的“标记育种技术”视频,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提升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常规思路,教学效果好。学案的容量不易较大,会带给学生练习、交流、汇报的时间不足,每节课能力点的训练宜详略得当,同时能力训练也不宜重复。

四、要在教学中将生物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和经济活动等内容适度结合,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背景中学习生物学,进而能运用生物学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在“基因工程的应用”一课的教学中,从教学资源的收集、整理与提炼中创设真实生物学情境,以人类健康的热点话题“糖尿病防治”为主线,精心选择教学素材,从糖尿病防治新闻视频、科学史,引出利用基因工程生产胰岛素这一主要内容,进而再次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逐一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转基因生产胰岛素的流程,在教学资源转化为学生学习资料过程中训练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在“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实验解题策略”两课的教学中,分别以“癌变与DNA复制转录之间关系”为线贯穿始终,以实验题的解题策略为主线,以近几年高考真题为例梳理了实验解题策略,对学生的能力训练主要侧重文本能力,新信息的获取处理与表述能力,以及科学探究与科学思维为基础的思辨与创新能力。以高中课程标准为标准,引领教师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把握学科本质,切实增强课程教学的执行力,学科核心素养超越学科,但又基于学科,不是简单的去学科化,而是深刻把握学科的本质。学生能力提升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练习出来的。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的工作热情、学科专业素养、课堂教学素养、课堂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对生物的知识内容进行深入探究等至关重要,而教学设计和实施与教师对生物教学所持的认真负责、虚心好学、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密不可分。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2014.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教基二〔2014〕10号).2014.

[3]普通高中生物学课标研制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17.

[4]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29号).2019.

猜你喜欢
问题探究生物教学高中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在初中化学课堂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