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信息深度融合,提高课堂实效

2020-09-10 22:23洪文青
高考·上 2020年8期
关键词:整合研究高中物理信息技术

洪文青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优势得到了明显体现。本文以高中物理教学为例,从课前预习、情境创设和物理实验等几方面分析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整合策略及其价值。

关键词:高中物理;信息技术;整合研究

前言:核心素养背景下,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整合是近些年物理学科研究的重点内容。依托信息技术,高中物理教学在教学模式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有效提升了物理教学的质量,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手段也为物理学科教学提供了改革的思路,有效降低了物理学科学习的难度,提升了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1]。

一、注重物理信息教学,培养课前预习习惯

高中物理知识点比较多,而且大部分的知识点相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比较困难。因此课前预习是帮助学生提高课堂效率的好方法,通过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提前了解物理概念性的内容,对基础知识进行理解和把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概念性内容、基础性内容集中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但课前预习一直是学生的薄弱对点,学生在物理学习时掌握不了重点,对内容缺乏足够认识和理解,预习效果普遍不理想,采用信息技术教学优势,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与课前预习整合起来,通过信息手段降低学生预习难度,指导学生如何进行预习。

以《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为例,这一章节的内容设计知识比较多,包括静电产生(两种电荷、带电的三种方式)[2],原子结构与电荷守恒(原子结构、电荷守恒定律),应用防护。这一章节的知识点理解难度不大但比较复杂,因此教师在教学前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的优势,提前录制相关的微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如以带电的三种方式为关键词的微视频资料,时间控制在五分钟左右,学生在观看这一主题的视频资料时,形成了虚拟一对一的教育环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了带电的三种方式、理解了带电的本质,通过提前预习的方式帮助学生提前将基础内容记忆和理解,从而降低课堂的教学难度,提升课堂的效率。此外,微课教学模式下,教师还可以录制一些关于如何进行物理预习的资料,以视频的资料方式提供给学生,帮助学生在观看视频中学会如何进行物理预习,培养学生物理学习的效果和质量,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

二、注重信息情境创设,降低物理学习难度

高中物理知识的理论性比较强,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抽象思维和能力,但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理解能力有限,在物理学习方面的难度比较大。学习难度比较大的情况下,学生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无法及时了解教师教学意图,无法及时理解教师教学内容,只能被动记录一些物理笔记,留在课下完成,这种学习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课堂效率明显下降,成绩逐渐下滑。采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将物理的内容转换具体的情境,通过信息技术进行物理内容的呈现,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的理解物理内容,降低物理学习的整体难度。

以《用磁感线描述磁场》为例,这一章节教学中,需要知道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直线电流、环形电流和通电螺线管的分布情况,会用安培定则判断直线电流、环形电流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3]。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接触到的磁感线描述磁场都是静态的内容,只能通过箭头的方向来想象磁场方向,在安培定则判断磁场方向时,虽然有固定的概念和定义帮助学生进行判断,但学生对磁场方面的内容很难理解。采用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可以将磁场方向的判定,教材中关于磁感線的图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动态展示,帮助学生加深对磁场的理解。如磁感线的密集程度代表着磁场的强弱,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将这一规律进行动态展示,帮助学生在观看视频资料中加深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而且在蹄形磁铁等磁场分布情况介绍时,都可以利用视频资料进行呈现,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课程内容的印象,降低磁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难度。

三、注重物理实验情境,提升实验直观效果

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实验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实验是将理论内容转换为具体实践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会进行实验的演示,帮助学生了解物理的原理,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对于实验内容主要是死记硬背,在物理实验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不是很强,在学习过程中很少动手实践或只是简单记录物理实验的现象和操作,做好物理笔记,至于具体操作很少涉猎和关系,由此造成了物理实验教学的低效率。采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实验的直观教学,通过视频+讲解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实验的认识,提升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

以《探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为例,左手定则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定律,在教学中教师通常会进行左手定则的演示,通过具体实验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传统左手定则实验一般是让学生在实验室操作并按照规定进行实验记录,这种方式下学生容易出现偷懒、没有按照规定操作的情况,有的学生即使通过实验的操作也对自身左手定则的认识没有帮助。因此教师可以积极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将左手定则的演示用视频资料的方式进行展示,通过视频让学生观察到左手定则演示中出现的现象,而教师对现象和操作步骤进行重点的讲解和说明,通过教师讲解+实验动态演示的方式可以加深对学生对左手定则的认识,提升学生物理学习的效果。除微课进行实验的视频演示以外,近些年,交互式白板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也得到了明显的应用,交互式白板具有很强的互动性特征,教师应根据物理实验的不同原理进行白板的互动,积极发挥信息技术在直观教学和互动教学上的优势,帮助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加深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提升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结: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整合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学科教学的特点,从物理学科特点入手,分析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选择信息技术的切入点,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最大限度降低物理学习难度,提升学生物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谷志云.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0,22(03):191.

[2]李高伟,王磊,徐传军.探讨现代信息技术对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影响[J].中国农村教育,2019(35):98.

[3]王晶晶.分析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J].学周刊,2019(29):129.

猜你喜欢
整合研究高中物理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电子白板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研究
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语言课程有效整合的应用研究
多媒体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