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2020-09-10 22:23朱海滨
高考·上 2020年8期
关键词:化学课堂一致性教学设计

摘 要:高中化学是高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对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有重要意义。高中时期的化学,具有内容较多、应用性较强的特点,学生在理解、学习中必然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在高中化学传统教学模式之下,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传统、陈旧,不利于学生化学兴趣、能力的提升。在此种教学现状之下,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方式,为学生构建出更加高效的化学课堂。从“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理念出发,为学生构建出三位一体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化学知识体系能够得到进一步完善。本文以盐类水解原理为例,简要分析基于“教、學、评”一致性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高中化学的教学理念、目标也在不断优化,旨在为学生构建出更加高效的学习环境,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化学新课标的施行,要求教师能够理解、实施“教、学、评”一体化,并树立发展学生化学素养的教学目标[1]。在化学课程的教学设计中,紧扣化学学科教学目标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出发,为学生设计出“教、学、评”一致性的化学学习课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也需认识到“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才能设计出更加高效的化学教学设计,促进学生化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1.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中的以“教”促“学”

从课程领域来看,“教、学、评”应当是一致的。有相关教育学家曾说:“课程思维本来就需要一致性的思考在目标统领下的教学、学习及评价的问题。”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课堂教学属于其中的关键环节。若想在课程教学中体现出“教、学、评”的一致性,必然需要在特定的教学活动之中,要求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及对学习的评价具有目标上的一致性[2]。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的安排过程中,需要从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出发,考虑到“教什么、怎么教及为什么而教”等问题,进一步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例如,以《盐类水解原理》的教学设计为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水的电离与离子积,并认识到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间的联系。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从水的离子积出发,引导学生主动研究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与水的电离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通过研究来认识到溶液酸碱性与pH值间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课堂上,设计出的教学目标,也需能够让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达成。从课程教学的目标出发,深入解读教学内容,进而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在教学目标中体现出学生的学习目标,使得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相互融合,促使学生更好的养成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2.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中的以“学”促“评”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教师也充分认识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设计中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设计的安排中,需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师在教学课堂上,关注到学生学会了什么,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有多高,通过学习达成了哪些目标?从“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理念出发,倡导在课堂教学中将教、学、评价相互整合,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让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行为及学习的评价融合为一个整体,让学生更好的达成学习目标。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也需重视到“以学促评”的教学原则。例如,以《盐类水解原理》的教学设计为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理解到溶液pH值与酸碱性间的联系,并能够掌握水解的规律及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教师在此时,可以为学生设计出实验课题,让学生在自主实验中达到学习目标。学生书写离子方程式的能力,也是一个评价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标准。在学生的实验活动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验过程、操作水平及思维方式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而为接下来的学习评价奠定基础。

3.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中的以“评”促“教”

在传统形式下的化学教学中,教师普遍均更加重视教与学,对评价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忽视。而倡导“教、学、评”的一致性,可以很好的完善这一教学倾向。同时,教学评价环节的过程中,也不能忘记课堂教学的评价需要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性评价及形成性评价,认识到教学评价的目标是为学习目标的达成而服务的。从学生的学习表现出发,了解到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教师此时可以结合教学评价的结果来优化教学设计,促进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例如,以《盐类水解原理》的教学设计为例,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程度出发,对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表现的进行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一种正常现象,教师此时则需要从中测评学生掌握、应用所学基础知识时存在的问题,进而通过反馈、及时讲解来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可以直观的认识到学生在知识体系、思维方式上的不足,进而让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完成改善、优化,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化学知识。

4.结语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课堂上,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将“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理念应用在教学设计中[3]。在此种教学模式之下,认为教学是帮助学生学习的,评价则可以有效推动教学、学习的进行,对实现教育专门化有重要意义。此时,教师在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认识到教、学、评之间的两两促进关系,并认识到教、学、评与课时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进而设计出高效、科学的教学设计,为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养成奠定基础。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一致性’研究”(课题批准号DHA180418)阶段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玉娟,朱征,许亮亮.“创设情境、驱动任务”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以“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为例[J].化学教学,2018,16(5):89-91.

[2]严华英.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化学互动课堂的构建——以“苏教版选修化学反应原理专题3:盐类水解反应(第一课时)”为例[J].高考,2018,30(12):73-74.

[3]翁志勇.证据推理素养下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以“镁的提取及应用”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23(9):179-180.

作者简介:朱海滨;男;出生年月:1978.06;籍贯:福建东山;学历:本科;民族:汉;职称:中学一级;研究方向:高中化学教学;单位:福建省东山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化学课堂一致性教学设计
离散异构线性多智能体系统的输出一致性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实践——以“电解质溶液”教学为例
基于Paxos的分布式一致性算法的实现与优化
化学实验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
初中化学课堂中问题教学的设计与实践尝试
如何让化学史在化学课堂中焕发独特的魅力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