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用户移动短视频使用之思考

2020-09-10 07:22陈晨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短视频危害价值观

摘 要:移动短视频时代到来,沉浸式、碎片化、娱乐化、视觉化的信息传递方式重构了新一代年轻群体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模式。青少年作为互联网“数字原住民”,从一出生就面临着无所不在的网络,他们在面对新媒体环境带来的多元开放的信息传播、网络技术变革的深刻影响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有害信息、错误行为和不正确价值观的危害。本文简要探讨青少年现阶段使用移动短视频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青少年;短视频;价值观;危害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7-0040-01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使用与满足视角下大学生移动短视频使用及群体性孤独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CYS18290

一、移动短视频成为青少年人群的新宠

移动短视频迅速崛起,不仅抢夺了成年人世界的大部分时间,更是成为了青少年娱乐生活的新关注点。

2018年6月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以及腾讯公司在北京联合发布的《中国青少年互联网使用及网络安全情况调研报告》指出,调查显示,近半数青少年每天上网时长都能够控制在2小时以内,24%的青少年每天上网时长达到2~4小时。在所有的娱乐活动中,20%青少年表示“几乎总是”在看短视频,“每天看几次”的青少年比例也接近10%。[1]这个沉迷比例已经超过了网络游戏。可见,移动短视频已经在青少年群体中成为了新的流行。

二、青少年追捧移动短视频的原因

据调查,超过四分之三的青少年拥有自己的手机,83.6%的青少年使用手机作为其主要的上网工具。[2]如今,青少年接收知识的方式越来越依赖于手机媒介,小屏幕、竖屏的浏览和阅读方式使得传播内容越来越琐碎和浅薄。手机为移动短视频的传播提供了最佳方式,视觉化的冲击吸引了大量的青少年群体。

(一)创建了自我表达的空间

移动短视频具有内容年轻娱乐化、操作技术门槛低、情感消费分众化、交互性强等特征,青少年在使用过程中极易对这种“一触即发”的简单重复玩法上瘾。在短视频的场景中人人都是参与者,青少年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参与性使他们成为了需求的主体。通过移动短视频平台,青少年可以拥有属于个人的话语权,自由地表达真实想法,他们可以是视频的创作者或主角,等待他人的欣赏。同时,由于面临繁重的课业压力,青少年需要寻找途径来排解,移动短视频在一定程度上为青少年提供了这样的平台,满足了他们释放自我、逃避现实的诉求。

(二)满足了青少年的社交需求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当一个人满足了较低的需求之后,就会出现对较高级需求的渴望。对于已经获得生理需求、安全需求这类低层次需求满足的青少年来说,社交满足是现阶段最主要的需求,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交往,在交往过程中获得他人认可和关注、成为焦点,是青少年群体渴望的高级需求。在短视频平台上,青少年可以通过点赞、留言或上傳自己拍摄的视频来展示自身个性,在虚拟世界中建立社交关系,通过与他人的社交行为获得满足感,同时实现自我认同。

(三)同辈群体压力下的顺从

同辈群体在青少年的成长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彼此之间交往频繁、相互影响,共同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都是维系青少年间关系的纽带。青少年群体常常更倾向于从同辈群体获得信息和社会经验,当一部分群体率先使用移动短视频后,就会将这类信息内容传递给其他人。青少年会出于两种动机产生使用短视频的行为:一是主动动机,表现为为了满足个人的好奇心,想要了解短视频的具体作用;二是被动动机,为了不被群体排斥,需要有共同话题,选择使用短视频。同辈群体对青少年对短视频内容的选择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移动短视频使用对青少年的危害

移动短视频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青少年有意识并且主动追求的心理需求。当前的移动短视频区别于之前的视频功能,不仅仅是简单讲述故事,更多是以营造视觉奇观为目的,追求感官刺激,短视频在短短的15秒内需要快速抓住受众的眼球,一些内容制作者为了片面追求感官刺激、迎合受众心理,故意将低俗视频发布在平台上。当前,移动短视频对青少年成长的不良影响主要为以下方面:

(一)负面信息造成情绪极端化

数据显示,三分之一的青少年在社交软件、网络社区和短视频平台上遭遇过色情信息骚扰,遭遇网络诈骗的比例则为35.76%。此外,多达71.11%的青少年在社交软件、网络社区、短视频和新闻评论区等场景中遭遇过网络欺凌,主要形式包括嘲笑和讽刺、辱骂及侮辱性词汇、恶意图片及动态图、语言或文字恐吓等。[1]长此以往,这类负面信息会被青少年视为正常的娱乐方式,体现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对其成长产生重要影响。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在移动短视频平台上处于弱势地位,总体认知率较低,缺乏有效的自我认知,不具备完善的信息筛选和过滤功能,面对色情信息、诈骗或网络欺凌、网络骚扰,青少年最常用的应对方式是“当作没看见,不理会”,甚至不愿意告诉父母。他们在遭受网络暴力的时候,更多是压抑自己的情绪,也存在极端的反抗,表现为性格暴躁、行为暴力,不利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言行正确。

(二)娱乐内容导致思维直线化

移动短视频具有观看方便、内容丰富、互动性强的特点,使得青少年对其无法拒绝,其可以取代文字和图片,带来全新的视觉上的冲击,新奇炫酷的玩法使青少年欲罢不能。法国思想家居伊·德波指出,“生活本身就是被拍摄好的,展现为景观的庞大堆积”。[3]移动短视频平台展现在青少年面前的是各种各样迷人景象所堆砌的“景观社会”,这些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青少年的审美情趣,娱乐化是这类平台的主要特征,青少年可以随时随地观看短视频,不需要任何的启蒙教育和学习,不必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为青少年提供了便利。青少年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来浏览“段子”,这种注意力的假性集中具有较强的被动性,使得他们相信短视频世界传递的信息是值得信赖的,青少年不再会思考也不需要思考,更多是追求听觉和视觉感官的满足。碎片化的信息传递方式也使得青少年沉浸在舒适圈中,一旦习惯了这种放松舒适,就很难再集中注意力完成一件事情。同时,长时间沉浸在虚拟娱乐化的内容中,也会挤占他们现实交往的时间和空间,日益弱化的人际交往能力会导致人际关系淡漠,从而使他们再次投入到短视频当中,形成恶性循环。

(三)操作机械致使行为同质化

对于移动短视频传递的信息,无法分辨其针对性,也就是成人和青少年都可以选择观看和跟从。短视频操作简易的特殊性使其不具有神秘性和排他性,青少年在掌握了属于自己的移动设备之后,可以随意下载APP来浏览,青少年一进入应用页面,软件就会自动推送和播放短视频,根据个人喜好,可以随意滑动。短视频的内容制造者多为成年人,其面向的对象大多数也为成年人,青少年在进入短视频的一瞬间即进入了成人的世界,屏幕上的过万点赞和留言以及视频内容的娱乐性使他们失去了判断力,过度的视觉刺激使他们盲目认为成人在视频中的“引导”都是正确的。于是,青少年开始模仿成人,盲目跟风,仿佛自己也是成年人的形象,他们的动作和行为模糊了大人与青少年的界限,不停地在视频中搞怪、扮丑,甚至为了博取关注拍摄一些低俗的内容,比如未婚生子、未成年妈妈等视频,严重干扰了青少年的道德观塑造。

四、结语

从当今网络发展需求来看,针对移动短视频对青少年产生的影响,在制定相关的保护措施的时候,不能一味地实行“保护主义”方式。移动短视频等新兴平台已经无法从青少年生活中抽离出来,我们要看到技术对青少年的利和弊,创造一个比较合理的互动情境,通过家长、学校、平台等相关政策,趋利避害,使新技术对青少年产生正面影响。同时,技术与人的成长并行,在管控平台的同时,也应不断加强针对青少年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国青少年互联网使用及网络安全情况调研报告[EB/ OL].中文互联网数据资讯网,http://www.199it.com/ archives/731753.html,2018-06-01.

[2] CNNIC:2018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EB/OL].中文互联网数据资讯网,http://www.199it. com/archives/862520.html,2019-04-18.

[3] 居伊·德波.景观社会[M].王昭凤,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3.

作者简介:陈晨(1991—),女,黑龙江富锦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媒介文化传播。

猜你喜欢
短视频危害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符号学视角分析恶搞短视频
移动社交时代短视频的传播及营销模式探析
喝饮料的危害
喝饮料的危害
用户自制短视频的受众研究
后现代视域下新媒体短视频的美学特征
“久坐”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