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编辑基础课程“赛教结合”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

2020-09-10 07:22王敏静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摘 要:本文立足非线性编辑基础教学现状,将竞赛引入项目教学的过程中,从项目化实践与考核评价方式两个方面探索非线性编辑基础课程的教学方式,研究“赛教结合”的教学模式,旨在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提升高校传媒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非线性编辑;项目教学法;“赛教结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7-0041-01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西安翻译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竞赛+项目’的翻转课堂改革与应用——以非线性编辑基础课程为例”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18B33;西安翻译学院校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M1904

非线性编辑基础课程在高校影视传媒类专业广泛开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作为一门实践性要求比较高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知识讲解以及非线性编辑软件的演示操作为主,学生所谓的实践在很大程度上流于“模仿”,缺乏创新。在课堂中,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很难完成知识的内化和迁移、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在当前“赛教结合”背景下,如何引入竞赛的机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真实的项目情境中完成知识的内化,是我们思考的方向。本文从教学设计、项目化实施流程以及考核评价3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教学设计力求理论与实践结合

在课程体系中,这门课的实践性强。对学生而言,软件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不能一味追求技术崇拜与工具理性,理念的学习与内化比技能传授更重要,也更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非线性编辑基础课程的学习中,基础理论知识不容忽视。教师应该从整体的基础理论体系出发来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这门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有非线性编辑与线性编辑系统、蒙太奇的表现方式、剪辑的节奏、场面过渡的依据、视听语言的构成等,这些基础知识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予以充分的重视。

二、围绕项目教学法引入竞赛机制

在非线性编辑基础这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主张采用项目教学法开展课程后期综合实践类教学。“项目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集中关注某一学科的中心概念和原理,旨在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过程,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以现实的、学生生成的知识和培养起来的能力为最高成就目标。”[1]通过这种方法,力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同时,将教学内容融入学科竞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学生的参赛作品完全可以看成是一个项目,项目的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围绕参赛主题设计项目主题

对非线性编辑基础课程而言,项目教学法在前期主要是按照教学进度,完成软件技术知识的学习,主要包括讲授和案例教学环节。而到了后期,在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如何将其应用在综合实践类项目中变成了当务之急。之所以引入竞赛机制,是为了使项目在真实的情境中开展,以加强学生对课程要求的职业能力的锻炼。比如制作拍摄微电影的成本、人员之间的分工和合作等,这些在课堂上没有办法量化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而各类比赛的主题就是项目设置的主题。

(二)制定整体计划——撰写剧本及分镜头

在确定参赛主题后,学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开展项目实践,小组成员需要明确各自职能分工,分解任务,完成剧本创作、分镜头脚本撰写等工作。这个过程中,剧本是一剧之本,是拍摄的基础。“分镜头稿本是导演以镜头为基本单位对文学稿本进行再创作的稿本,也是影视作品拍摄过程中开展工作的重要依据,还是影视作品最后审查的重要依据。”[2]其决定了后期拍摄的细节和方向,因此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尤为重要。学生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这两个环节的初步方案并不断修改完善。

(三)计划实施——拍摄与后期剪辑

在完成前期的准备工作以后,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分镜头脚本开始拍摄环节,这是影视作品创作的关键环节。摄像师根据导演的意图和分镜头脚本制定的细则进行拍摄,在拍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摄像技术与技巧来提高画面的拍摄质量。完成拍摄后,进入后期编辑的环节。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认真查看镜头画面,筛选画面、考虑剪辑点等,利用课程学到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软件技术来完成作品的剪辑。在项目的整个环节中,小组内部成员职责明确,有利于教师把握学生个体的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从而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同时,教师也需要根据项目进度,及时观察和掌握小组成员任务的执行情况,监督并指导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拍摄、剪辑、修改等实践活动,保证项目顺利开展。

(四)交流评价——展映与问题总结

组织展播进行交流评价是项目的最后一个环节。展示学生的项目成果即影视作品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同时也能利用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小组成员可以进行自我评价,对小组作品给出中肯的评价,并对团队合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不同小组间通过学习评价也能取长补短,增强集体荣誉感。教师可以对小组实施项目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及最终作品进行点评分析,并与学生就影视作品制作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交流,分享视频制作的经验,引导学生改进学习中的不足。

三、评价方式多元化,全面立体反映学生水平

(一)评价内容综合性

在非线性编辑基础教学过程中,通过项目教学的方式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做到动态的监管督促,评价的内容相较于传统而言具有综合性的特征,体现在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项目前期的剧本与分镜头创作、中期的拍摄实施进度以及人员分工组合、后期的剪辑合成和成片的质量优劣都可以纳入考核评价的范畴。从整体上考虑影视作品的质量,评价内容是综合的、全面的。例如西安翻译学院举办的微电影大赛中设立了“最佳编剧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剪辑獎”等奖项,这样评价的内容更具体全面,不仅可以考核整体的作品质量,而且也点出了作品的特色。

(二)评价标准明确化

在非线性编辑基础教学的过程中,在掌握前期的软件基础操作以后,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制作影视作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孰优孰劣没有统一的标准。尽管考核内容无法固定,但考评评价却要有相对明确的标准与维度。在这个过程中引入竞赛机制,就可以很好地实现这一点。比如西安翻译学院举办的微电影大赛,从宣传海报出台就明确了比赛的评判标准,虽然每年的主题可能不尽相同,但一般都会从主题立意、剧本创作、技术手法、创造力等若干方面制定详细的评判规则。对参赛作品的筛选也是层层把关,经过初赛、复赛、决赛等几个环节的考量,每个作品的层次是优良、中等还是合格,基本上都是一目了然的,评价作品的标准也更明确。

(三)评价主体多元化

传统的评价主体主要是教师,任课教师比较熟悉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目标,评价学生学习成果无可厚非,但教师有可能会受到主观喜好、视角单一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项目考核评价过程中引入比赛,可以使评价的主体更多元化。如西安翻译学院连续两年举办的微电影大赛,参赛作品最终的评判主体不仅包括任课教师,在校的广大师生以及校外的专业评委也被纳入其中。在比赛的过程中,还设置了网络投票环节,决出最佳网络人气奖,这样一来,评价的主体就更为广泛多元。在作品参加汇报展演后,通过专家评审、现场点评、师生代表的评价、网络投票等方式,最终对参赛项目作品给出评价。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取长补短、对自己的作品和知识掌握情况有一个更客观的自我评价,而且可以丰富教师的考核标准。

四、结语

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非线性编辑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围绕相关知识点,如视频编辑、音频编辑、字幕编辑等,融入项目化教学法。在前期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竞赛的机制,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创新和应用能力,还能建立更客观的多元考核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胡庆芳,程可拉.美国项目研究模式的学习概论[J].外国教育研究,2003(08):55.

[2] 王润兰.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5-56.

作者简介:王敏静(1986—),女,陕西武功人,研究生,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影视与新媒体传播。

猜你喜欢
项目教学法
高校声乐小组课教学效率的提升途径探讨
项目教学法在“Flash动画短片制作”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项目教学法在建设项目LCM课程实训中的创新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PLC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探析项目教学法在化工管路拆装实训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flash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基于项目化教学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探索
浅谈项目教学法在房屋建筑学实训课中的应用
基于高职教育的印品整饰与成型课程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