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线上协作模式

2020-09-10 07:22贾苗雨田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知识共享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幕布公司组织线上协作项目,既为用户生产出丰富的抗疫礼包,又将自己的产品推而广之。开展线上协作的共创项目这一思路值得推广。

关键词:新冠肺炎防控;线上协作;知识共享;知识共创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7-0056-02

2019年12月以来,我国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广泛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当前开展的全国性疫情阻击战,也是全民参与的一次声势浩大的抗疫战斗。[2]

众所周知,居家隔离使人与人之间的亲身传播受到阻碍,由此,利用互联网进行的交流成为新冠肺炎期间一种主要的传播手段。全民“宅家”现象可以称为线上协作模式的温床。本文以幕布官方发起的共创活动为例,分析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线上协作模式。

一、“互联网+”時代的协作项目

(一)互联网+知识生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的生产模式也在不断改变,从曾经的政府主导到精英主导,再到现如今的大众生产,互联网赋予大众相对自由的表达权利,也激发了大众参与知识生产的热情。如今,人们在各种社交媒体平台都能分享自身经验,回答他人问题。这种人人参与、知识共享的模式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维基百科、知乎等平台都成为互联网环境下大众参与生产知识的典型代表。

(二)互联网+沟通协作

在各种劳动场景中,协作的性价比很高。这一模式能帮助人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个人难以完成的任务。由于互联网对时间和空间的解构,协作模式在互联网的加成下有着更高的效率和更强大的能力。对于线上社交平台而言,互联网+协作无疑是它们成功的关键。大量的网络社交媒体用户通过协作模式产生内容,构建联系。

(三)线上协作模式下的知识生产——以幕布知识共创项目为例

线上协作在新媒体时代应用最多的场景是移动办公软件,用户可以通过协作模式与同伴共同编辑同一份文档。本次疫情防控期间,特殊社会背景催化了多种线上协作场景,例如线上授课、线上工作以及线上知识共创。幕布平台就发起了2020抗疫专项活动,该活动整理的抗疫大礼包,涉及了疫情防控期间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旨在帮助大家安全安心地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这次活动面向所有幕布用户,通过幕布软件的“分享”功能进行协作,分别对“抗疫攻略”“安全返工”“公益资源”“抗疫科普”“抗疫前线”5个方面进行了深度的挖掘、学习和整理。

二、2020抗疫专项活动

(一)活动序幕:吸引用户

首先,幕布软件拥有数量可观的用户和宝贵的经验。在发起2020抗疫专项活动之前,幕布曾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共创活动——得到知识春晚共创。这次共创集结了31位用户,对10个小时的直播进行实时共创,为抗疫活动积累了用户基础和管理经验。其次,幕布制定了适宜的奖励措施。幕布官方为本次活动提供了会员特权作为奖励,完成共创的优秀作品即可领取相应会员时长。对于幕布用户而言,这份奖品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最后,特殊时期的意义赋予。在全民抗疫时期,大众既关心疫情的发展,又感到无能为力。幕布的活动通过赋予人文关怀的办法,让用户自发作出贡献,参与共创。

(二)活动开篇:任务分配

本次共创活动有5个主要板块,负责人首先设置了总群,方便对所有参与共创的成员进行答疑和初步分配任务。总群里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加入不同板块的社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作。其次,在人数较多板块中,负责人继续将任务拆解,形成多个子任务。每个子任务中设置新的志愿者作为负责人,并且将任务落实到个人。正是这样层级化的分配管理模式,使得此次协作共创的效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三)活动高潮:颁奖环节

在9天的协作共创项目结束后,幕布团队在总群和每一板块的子群都进行了颁奖活动,通过颁发电子证书和相应时长的幕布会员的形式,对在共创过程中付出的用户给予鼓励和感谢。

(四)活动结局:成果概述

首先,完成了内容相对较为全面的抗疫大礼包,在这特殊时期,通过线上协作的方式完成了对灾难的记录。其次,部分作品有很强的实用性,在发布当天阅读量就破万。最后,作为大礼包的衍生品,疫战2020语料库基于木兰宽松许可证第二版开源,社会各界均可根据该语料库发布疫情问答服务和API(应用程序接口)。

(五)活动尾声:日常分享活动接力

抗疫项目结束后,幕布团队发布了日常任务以维持群的活跃度。首先,发布日常共创内容。用户可以随时分享读书笔记和课程笔记与大家共享。其次,建立积分制度,按照积分制度,每分享一篇优质笔记可以获得10积分,在群里进行优质内容分享可获得5积分,在群里发言可自动获得1积分。并且有算法机器人与群成员互动,即在群内回复“我要查积分”就有管理员自动回复积分和排名。最后,运营人员也会定期在群里分享书籍,进行探讨。

三、浅析疫情期间幕布的知识共创活动

(一)调查研究

在2020抗疫专项活动结束满一月之后,笔者对群内成员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该调查结果显示,参与共创的成员的年龄分布以20—29岁为主,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76.92%,30.77%的成员仍是学生,已工作的成员中,私企/外企成员占到了44.44%,64.1%的人是通过幕布官方公众号了解该项目。在参与原因方面,“想要通过整理输出提升自己”成为最受欢迎的原因,其次是“想要为疫情出一份力”;在收获方面,大家普遍认为“了解了知识共创模式”“学到了有用的知识”和“享受创作输出的过程”。在问及推动知识共创模式发展的重要原因时,79.49%的用户选择了个人因素,另外,选择氛围影响的用户占到51.28%。在评价本次线上知识共创活动时,51%的人打了5分(满分),35.9%的人打了4分,最终平均分为4.33分。

(二)综合分析

1.用户分析。通过对用户身份的分析可以看出,参与本次线上知识共创的用户多为“90后”网络原住民,并且受教育水平普遍偏高,职业方面也多为学生或者私企/外企员工。由此可见,目前线上知识共创模式的主力仍是青年知识分子。根据调查,参与者的收获可以归类为输入和输出两方面的自我提升,由于互联网具有便捷性,因此知沟理论顺应时代嬗变的数字鸿沟现象仍然显著。

2.动因分析。首先,由于本次共创活动特殊的时代背景,用户想要为疫情出力的“忧民”之心成为一大动因,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共创活动的由头和社会环境十分重要。其次,用户提升自我的主观动因也不容忽视。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用户可选择的事物越来越多,“使用与满足”理论关于信息量的局限性越来越少。最后,幕布官方对本次活动提供“虚拟物质”支持,即幕布APP高级会员权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本次活动招徕用户。[3]

3.成果分析。首先,共创产品“抗疫大礼包”的生产本身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该大礼包从前线新闻、居家攻略、疫情科普3个大类,为所有被笼罩在疫情阴影中的人们提供信息帮助。其次,根据调查中的打分情况,用户对本次活动评价较高,由此可见,用户也从该活动中受益匪浅。最后,对于举办方幕布而言,本次活动不仅推广了产品的新功能——分享幕布,也为幕布未来在线上协作方面的发展打好了基础。此外,还通过人本主义的价值理念取得了“吸粉”“固粉”的效果,培养了一批通过参与活动而产生归属感的高黏度用户。从活动结束后幕布工作人员对社群运营的方式,我们可以推测,幕布举办这次活动已经达到了双赢甚至多赢的目的。

四、在线协作模式的无限潜力

本次幕布主办的在线协作活动仅仅是疫情期间的冰山一角,但是基于该案例,我们或许可以窥见在线协作模式的无限潜力。

(一)从古至今,人类对在线协作一直存在需求

在线互动的案例可以追溯到19世纪50年代,美国电报公司在波士顿和缅因州的卡莱之间的电报线沿线的报务员下班后举行了一次电报会议,讨论他们的总监辞职的事情。这条700英里的电报线沿线的33个电报局有几百个报务员参加了会议。据当时的一个人回忆:“发言人用键盘写出要说的话,沿线的所有电报局立即同时收到了他的话,空间和时间消失了,与会者虽然相隔几百英里,但如同共处一个房间那样聚集在一起。”会议的讨论进行了大约一个小时,通过了几项决议后,在和谐友善的气氛中散会。从这一历史可以见得,人类一直对在线协作存在需求,只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无线业务的普及,在线协作越来越不受时空的约束。

(二)全民“遥在”,灾难推动在线协作模式迅速发展

我们可以将这次疫情带来的空间局限当作在线协作模式的助推器,它不仅使技术公司意识到在线协作的重要性,也为受众普及了这一技术的巨大便利。

在罗杰斯和休梅克提出的创新扩散理论中,前提条件包括接受者变数和社会系统变数对我国现在的传播环境而言都较为友好。加上不断发展的技术背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线协作模式一定会从更多维度在更长的时间轴上为更多受众带来便利。

(三)技术红利,5G加持下的在线协作未来可期

5G技术的特征之一是大连接,《5G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介绍,5G的连接数密度可以达到100万个/平方公里。3G和4G的使用场景中,常常出现因区域内连接人数过多而降低网速的情形,而5G的超大连接容量则可以在人员密度大、使用需求高的区域依然实现高速数据传输。[4]此外,5G技术催生的“云上平台”和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等“升维空间”,将明显提高用户在线协作的使用体验以及降低使用门槛。[5]譬如,华为公司发布的华为云5G Cloud VR服务为虚拟现实环境下的在线协作互动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途径,虚拟图像的生成将从本地客户端转移至云端完成,用户终端的成本明显降低,在线协作体验将更加流畅和便捷。[6]

五、结语

在线协作模式的优点今天才初见端倪,我们的思维局限性或许还不足以对其发展做出预估和判断,更难以做出深入的分析。但无疑,疫情防控期间在线协作模式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莫大的便利,我们应该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期待这一模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沈正赋.突发公共事件的危机管理、舆情应对和共情传播——基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检视与思考[J].对外传播,2020(02):42-45+1.

[2] 朱金平.疫情信息传播应以受众需求为主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发后的国内舆论场观察[J].新闻战线,2020(03):6-8.

[3] 李鹏. Web2.0环境中用户生成内容的自组织[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16):119-126.

[4] 慕海昕,彭兰.新体验、新风险:5G环境中的人与传播[J].新闻论坛,2019(03):20-25.

[5] 彭兰. 5G时代“物”对传播的再塑造[J].探索与争鸣,2019(09):54-57.

[6] 李海峰,王炜. 5G时代的在线协作学习形态:特征与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19(09):31-37+47.

作者简介:贾苗雨田(1999—),女,内蒙古鄂尔多斯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網络与新媒体。

猜你喜欢
知识共享
基于关键词分析的国外LIS领域信任研究进展
价值网络关系结构跃迁中知识共享模式演变
西部独立学院教师知识共享现状与对策研究
基于ISM和AH的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研究
信息自由与版权法的变革
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
基于“知识共享”背景下的高校教师教学角色新定位
员工知识共享行为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高职校企合作模式下的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
“经管之家”用户知识共享及社会资本影响因素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