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权”背景下信息鸿沟化的现状与对策

2020-09-10 07:22吴佳桐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7期

摘 要:大数据引导的“数权”时代下,信息鸿沟化在个人、企业、国家以及伦理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随着大数据的普及,信息传播更加开放,但是数字权利被侵犯、受众信息获取能力低的现象屡见不鲜。本文分析“数权”背景下出现的信息鸿沟化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数权;信息鸿沟;互联网下半场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7-0076-01

一、引言

新技术的产生与应用使数字传媒这一概念与互联网公司的发展融合,大数据成为互联网企业的重要资源和获利手段。但是,任何新兴技术的发展都可能导致信息鸿沟化。本文对数字经济背景下产生的信息鸿沟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二、“数权”背景下的媒介趋势特点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传媒开始进入数据时代。新型话语模式下,用户在互联网上的痕迹——时间、社交、消费逐渐成了个人和企业的重要资源。媒介不仅生产内容,也积累数据,培养用户习惯、生活方式,形成了一套新的关于数据利益的分配方式——数权。

第一,数据资产化且集中。用户数据被少数的数据寡头掌控,如腾讯公司掌握着社交数据、阿里巴巴掌握着消费习惯、百度洞察着搜索习惯。媒介的生产方式将从仅仅生产内容向数据的整理和搜集转变,用户的行为习惯可以迅速被分析得出结论,实现进一步的营销、信息发放等行为,产生用户黏性。互联网技术为用户提供了均等的受益机会,但不意味着其从中的受益均等。

第二,产业与传媒的结合更加紧密。传统背景下,媒介与产业结合的主要表现是通过广告宣传。数据驱动下,产业通过数据分发、场景构建等行为实现进一步营销以及话语体系权利的扩散。例如,luckin coffee(瑞幸咖啡)通过朋友圈裂变实现了对当前都市白领行为习惯的建构、各类“网红”企业对于场景化模式的打造,媒介理念成为企业服务受众的主要方式。

三、“数权”背景下信息鸿沟化的表现及问题

(一)发展问题——数据阶级差距

以往的研究中,研究者关于“数字鸿沟”“知沟假设”对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都有详细的阐述,因此本文采用不同的角度——个人、企业、国家3个层面来阐述信息鸿沟化的问题。

1.个人——机遇与挑战并存。经济状况、基础设施水平等网络基础条件,个人的媒介素养(信息的筛选能力,发布以及传播信息的仪式,受众习惯)差异以及互联网个性化推荐所导致的“信息茧房”多个因素下,出现了传播效果不均,文化高低不同者的信息鸿沟进一步拉大。

互联网为处于信息链下层的受众提供机遇。李凤萍(2019)提出,在教育程度、数字鸿沟和知识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上,仅在教育和互联网接入之间发现交互作用,由于教育程度高的群体从互联网接入中提升的知识要显著少于教育程度低的群体,缩小了两者之间的癌症知沟。[1]“数权”背后,个人生产数据的门槛降低,同时受众也在接收由数据推荐的信息,可能导致信息接收片面、单一化的同时,也提供知识拓展的机遇。但由于互联网信息质量参差不齐、搜索方法要求高等因素,文化水平低者并不能依靠其成为跨越阶层的手段。

2.互联网企业——信息分配不均。互联网上半场时代,传统的互联网企业依托新鲜的技术功能、精良的内容抢占市场;但在当前下半场时代,信息与数据的比拼成了当前活动的主要内容。

互联网红利差异不是工业化红利差异的延续与扩展,而是基于资本差异的新差异类型。[2]信息鸿沟化背后的财富鸿沟也开始显现。传统的互联网企业在短时间内不会出现大面积的用户流失,因此,整理用户数据并利用,进行新一轮的分发与创收,构建合理满足用户需求与期待的场景,会实现企业转型。依靠其自身的经济实力以及掌握的数字信息占领“数字帝国”的话语权,创造的收益也往往更高,会加剧贫富差距以及两极分化现象。掌握数据,也就是掌握财权。长久发展以来,阶级一般处于固化状态,虽然经营者力图阶级可以被突破,但是阶级相对固化也是社会稳定、网络稳定的表现。

3.国家——竞争力的体现。经合组织国家发起了《走向数字化》(Going Digital)议定书。贸发会议也成立政府间专家组,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数字经济。数字经济已成为衡量国家力量的背后指标,其所带来的鸿沟化也必将拉大不同国家之间的差距,成为国家之间的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双重较量。

硬实力方面,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互联网基础建设、经济发展状况、国民受教育水平以及文化状况。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各方面长期存在较大差距,互联网裂变速度的加快将进一步导致这种差距扩大,可能出现强行经济输出等。

软实力方面,数字经济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本国信息的文化体现。对于网络基础较差的国家来说,依赖进口才能实现网络的普及和用户的接入,要依赖较为先进的国家才能够实现信息的流通。网络信号的进口与出口,很多时候会被冠上“文化殖民”的帽子,容易被利用。

(二)伦理问题——信息权利不公

信息鸿沟化除了体现在同级如个人与个人上,受数据市场带来的红利驱使,个人与企业之间使用服务和掌握的权利存在不对等。由于法律的滞后性,数字侵权以及伦理问题会出现界限不明的现象。

1.信息获取被动。个性化推荐、大数据背景下,受众对于信息的獲取不再是主动寻找,而是被动接受。受众获取的信息不是“我想知道的信息”,而是“企业认为我应该知道的信息”——通过算法总结用户习惯的信息、企业自身获利的广告,甚至潜移默化地左右受众观点的信息。

2.信息价值难辨。用户接收的信息越来越多,发声门槛变低,“意见领袖”的作用要比以往更为突出,传播的范围和效用比以往更大。每个人都有发声的权利,但能够被看到的依旧是少数社会地位较高的人群,并且普通用户鉴别信息真假的能力较低。

3.信息侵权现象较多。互联网服务性质的增强,使用互联网产品的时候需要签署用户协议,其中很多条款类似“企业有权掌握使用信息”。对于受众来说,基于使用功能的需要,一般不会仔细阅读相关条款。企业水到渠成获得个人信息,获取后的贩卖、创收的行为屡见不鲜,但当前还没有很好地进行规制和管理。

四、应对信息鸿沟化问题的建议

第一,企业实现信息资本化背后的获利——数据与创新双重结合。信息鸿沟化问题产生于不同主体对于数字媒体的掌控、辨别、接受度的差别。“数权”背后是互联网资本运作的集合。企业通过新兴的创意、更为精准的推荐以及场景化的手段增强用户黏性。同时,注重对受众之间不同需求的處理、对数据进行更精准的分析,满足差异化需求,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注重自身的创新与提升,适应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的互联网传播模式。

第二,数字权利意识的培养以及法律跟进。欧盟创制数字迁移权,将隐私保护的重点由信息收集转向信息处理。[3]受众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较弱,互联网上的浏览痕迹、消费、时间、社交等“数字资产”意识不强。数字权利意识的培养包括个人媒介素养的提升,也包括鉴别假信息、寻找有用的信息。互联网存在许多隐形规则提供了阶层逾越的机会,能够打破阶级壁垒。信息权利作为互联网以及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也应该有相应的制度跟进,如虚拟货币的处理形式、社交账号的应用形式、数字权利的归属与应用等。

五、结语

互联网进入下半场时代,数字经济成为发展中重要的一环。虽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由于之前的地域、经济、行为习惯等种种差异导致的相同层级以及不同层级之间的信息鸿沟化。如何把握信息鸿沟化背后新的发展点,创造经济以及国民文化程度的增长红利是当前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基于分析得出,当前发展阶段,企业应更精准地满足受众的需求,用户应增强数字权利意识,国家要不断加强基层建设、推进相关法律与规范。

参考文献:

[1] 李凤萍.数字鸿沟对癌症知沟的影响研究——基于北京、合肥癌症与健康信息调查的分析[J].国际新闻界,2019,41(07):27-40.

[2] 邱泽奇,张樹沁,刘世定,许英康.从数字鸿沟到红利差异——互联网资本的视角[J].中国社会科学,2016(10):93-115+203-204.

[3] 于瀛,秦艺丹,方惠,刘海龙. 2019年中国的传播学研究[J].国际新闻界,2020,42(01):23-42.

作者简介:吴佳桐(1999—),女,吉林白山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广播电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