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媒体报道的新闻失真现象

2020-09-10 07:22李越李泽敏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媒体报道新闻传播

李越 李泽敏

摘 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是新闻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也是法律法规对传播行业的底线约束。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在许多事件中,媒体盲目求快、博眼球、蹭热度等行为成为一种趋势。许多媒体渐渐走偏,盲目求速度、求独家的错误趋向导致许多媒体对信息和事实真相往往做不到逐一核实,反而脱离新闻真相,和读者玩起文字游戏。无论何时,恪守新闻真实性原则都是媒体行业需要建设的道德底线。

关键词:新闻传播;真实性原则;媒体报道;新闻失真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7-0077-01

一、5·24南昌紅谷滩杀人案概述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杀人案是2019年发生的一起引起广泛关注的恶意袭击案件。2019年5月24日,一名实习女律师在路经红谷滩时被行凶者万某弟(化名)袭击不治身亡。2019年11月15日,江西省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宣判了万某弟故意杀人案,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万某弟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二、南昌红谷滩杀人案报道

在事件发生之后,诸多媒体都参与报道了本次案件,且在报道中声称系万某弟感情受挫,欲找一漂亮女子“冥婚”。尽管这一说法并未得到官方证实,但仍在各大媒体社交网站上广为传播。

(一)事发初期——客观报道消息

案件发生于2019年5月24日,在事发后两天内,全国范围内多家媒体都报道了此次恶意袭击事件。其内容可以概括为:犯罪嫌疑人万某弟当街袭击被害者沈某鋆,后送往医院,被害者经全力抢救无效死亡。

这一阶段的报道以消息为主,基本是对案件经过和结果的客观描述,且受到来自南昌公安官方微博的证实,因此不存在真实性问题。

(二)发酵阶段——事实变样,舆论走偏

2019年5月27日,即事件发生两天后,公安机关并未签发正式批捕令之时,多家媒体发布的消息中提及“北京时间”此前的报道,内容大致为:

另据@北京时间报道,凶手曾想杀“个子高”女子,后发现另一女子“更白更漂亮”。

这一则消息发布后受到包括江西之窗、腾讯网在内各大媒体的广泛转载,且其中消息来源均标注为“北京时间”报道,但笔者查询“北京时间”自5月24日以来的发布内容时并未找到相关报道资料。随后,中国青年网、闽南网等新闻网站都加入转载行列,关于“变态”“冥婚”的说法开始涌现。

紧接着,该事件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中一时大噪,一张据传为“内部消息”的微信聊天截图传出,更将公众的愤慨引向高潮。内容大致为一名“审讯人员”笔录内容为万某弟精神异常,由于感情不顺因此想找一名漂亮女子“冥婚”。

多名网络“大V”转发此截图并对事件加以评论,结合此前滴滴女生遇害事件,一时间关于女生安全的讨论又成为热点话题,甚至出现许多危言耸听、夸大事实、激化社会矛盾的不当言论。例如,微信自媒体账号e互助、百种人生等公众号在5月28日至5月31日之间发表的数十篇关于“社会仇视女性”的文章浏览量都在10W+。

(三)回归阶段——判决出炉,无差别杀人案定论

2019年11月15日,南昌中院判决,万某弟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其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万某弟32岁,未婚,持有精神三级残疾证,需常年服用精神类药物。曾于行凶前三天前往南昌铜锣湾广场应聘保安一职,案发当天也曾前往该公司,得知应聘失败,因而产生杀人念头。经江西精神病学司法鉴定所鉴定,万某弟患有双相情感障碍,案发时处于缓解状态,辨认和控制能力完整,评定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万某弟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在作案对象的选择上具有随意性和不特定性,且杀人手法残忍,这些结果一经公布彻底推翻了此前关于情杀事件的谣言。

(四)事件总结

至此事件的完整结果出炉,截至2019年5月30日15:00,有关“南昌红谷滩杀人案”的信息共有27989篇,其中,微信发布1751篇,微博发布23271篇,网页发布624篇,报刊发布2篇,客户端发布419篇,论坛发布1922篇。新浪微博平台成为本次舆情讨论的主要平台。

在案件发生之后,有关报道的主要关键词包括“南昌”“红谷滩”“事件”“社会”“女性”和“微博”,分别占比15.35%、11.74%、9.54%、5.70%、5.20%和4.58%。通过分析可知,除去地名,热门词语主要集中在事件中“女性”的相关词语,比如女孩子(4.30%)、女生(4.22%)、女孩(3.86%)、姑娘(3.60%)在事件的讨论中具有极高的热度。关于性别的讨论居高不下,在事件尚未定性之前,讨论围绕现有资料进行,微博中流传的“找不到老婆而报复社会”的聊天截图一定程度上为舆情的走势奠定基调。

南昌红谷滩杀人案一系列报道过程开篇是很客观地引用了南昌市公安局公布的事件原貌,但随后的许多消息则是空穴来风,不假思索地利用网传的截图,造成假象,从而将话题引向女性安全的热点问题,激发读者共鸣。这根本上是对事实的扭曲,借助所谓“客观”来实现扩大传播影响、制造热点的目的。

三、基于本案件产生新闻失真和舆情搭车现象的原因

(一)公共舆情回应失位导致的次生舆情

在网络时代下,突发事件的舆论传播速度和演变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从前,涉及公共利益的突发事件往往需要政府机关或是相关部门给予回应。但就目前来看,由于事件本身处理的滞后性,以及法律和执行情况的限制,突发事件的舆情回应不到位也是常有的事。

自2019年5月24日事发以来,直到2019年11月15日事件审判结果,政府机关在立案至审判期间许多涉及当事人的信息无法直接公开。这导致某些追求热点的媒体有机可乘,利用这一“信息漏洞阶段”,不经三点核实,故意或非故意发布虚假信息,错误地引导了公共舆论。[1]

(二)过度开发潜舆情的流量媒体责任缺失

在信息化时代来临之后,公众注意力成为了媒体的主要追求。这也导致媒体自发地采取某些新闻策略去吸引公众注意力,其中,挖掘潜舆情去迎合观众喜好是较为常见的套路。[2]

以此次南昌红谷滩杀人案为例,作为消息的散布者,“北京时间”关于此事的不当报道或是解释不足等行为是次生舆情发生的前提。后续参与传播的媒体不经核实传播,使用所谓“北京时间”提供消息,让事件的影响力继续扩大,是有违媒体道德的行为。网传“嫌疑人口供”“内部消息”截图在微博、微信等平台的释出彻底将事件发展推向高潮,无论是散播消息的个人或是参与传播的“大V”和后续评论者,既是失真信息的受害者,也是假新闻继续扩散的推波助澜者。无论哪一环节,都是以流量为目的的对事件舆情的过度开发。

(三)媒体审判引动后真相时代受众情绪

在这一案件中,除有关政府机关、相关媒体的责任之外,普通受众作为谣言的听信者,乃至传播者,其猎奇心理和压抑的情感需求都成为虚假消息生根发芽的土壤。从最初的网传截图开始,受众的主观情绪被充分调动起来,舆论所到之处人人愤慨、人人自危,这种不加以思索的信息接收模式和感性的真相接受都讓那些居心叵测的无良媒体看到商机,从而引发更严重的误导现象,甚至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3]

四、结语

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极大地扩大了消息的传播范围和影响。网络时代的失真新闻就如同一枚炸弹一般,一经跌入人海便会激起千层浪花,不仅干扰舆论的走向,甚至会对社会秩序乃至公众安全造成威胁。这一次南昌红谷滩杀人案新闻从失真到反转,更是为众多网络传播的参与者敲响了警钟,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多方合力,方能从根源上杜绝失真网络新闻。

参考文献:

[1] 李平,许高雅.“后真相”时代下社交媒体对网络舆论的引导作用研究——以重庆公交坠江案为例[J].新闻前哨,2019(10):51-52.

[2] 邵超琦.后真相时代“新闻搭车”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新闻爱好者,2019(04):22-24.

[3] 牛伟,杨珂.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失真的原因探析——以济南“坠楼女孩事件”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8,9(16):96-97.

作者简介:李越(1998—),男,山西大同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新闻传播。

?李泽敏(2000—),女,山西大同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新闻传播。

猜你喜欢
媒体报道新闻传播
当传播遇上新技术,媒体人需怎样的新闻坚守?
运用科技手段提升传播力
新闻传播专业硕士产学对接路径重构
“全面放开二孩”背景下的媒体报道分析
超级平衡兔
陈水扁侵占机密公文逾千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