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记者职业角色定位探析

2020-09-10 07:19任坚胜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记者定位新媒体

摘 要:新媒体语境下,记者角色定位普遍出现错位、越位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必须科学调整记者的职业角色定位,以更好地應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

关键词:新媒体;记者;职业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G21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7-0124-0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纵深发展,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应运而生,受众信息获取媒介日趋多元化,对传统媒介生态、体制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此背景下,传统记者如何适应高速发展的新媒体技术,寻求角色融合发展路径,以便在竞争激烈的媒体市场环境中保持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新媒体时代下记者职业角色定位偏差

记者职业角色定位科学与否关系到国内新闻事业的发展及社会的舆论导向。媒体管理制度的滞后与乏力,会导致记者职业角色定位出现偏差。

(一)越位

作为多元社会角色的扮演者,记者既是普通大众的一员,又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理应为公众利益发声。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不少记者因多元角色冲突而出现越位现象,体现在新闻采访报道中,包括超出职责与身份的言行,自身态度、言语及行为方式的越位等,部分人介入事件中而毫不自知,甚至成为“当事人”。

(二)错位

在传统媒体时代,很多记者长期只跟一条线,形成了仅从该条线群体角度判断的惯性思维,这导致新闻报道中记者的判断能力持续下滑,产生角色错位。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很多记者的职业角色错位现象并未得到改善,严重影响了新闻工作的开展。例如部分记者在新闻报道中容易受采访对象思路、观点的影响,不自觉地使言语、态度、行为方式产生错位;在企业正面新闻报道过程中,记者的态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众认知,对企业效益产生直接影响,不少企业经营者深谙此道,试图以版面换效益,部分记者为追求利益而选择配合,导致虚假内容流出,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1]

二、新媒体语境下记者职业角色定位的调整

在新媒体语境下,技术冲击引发的变革对记者职业角色定位产生了巨大影响,传统记者的职业理念有待重塑、角色定位有待调整,如此方可更好地应对新媒体的冲击。

(一)从传统记者转向融合新闻记者

在新媒体语境下,媒介融合已经成为新闻领域的热点话题,这要求记者必须加快职业角色的转型与调整,逐步由传统记者转型为融合新闻记者。新媒体环境下,传统记者无论是在内容生产方面,还是在新闻传播效率方面,抑或辐射范围方面,均与新媒体存在显著差距,只有推进媒体融合,借助环境激励、思维创新推动传统记者加速转向融合新闻记者,充分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为公众打造满足其多元个性需求的新闻,方可适应全新的媒介生态。记者由于自身职业角色的特殊性,要实现向融合新闻记者的转变,就必须树立“互联网+”思维,善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精准定位所需信息,及时把控受众心理与行为偏好,实时调整新闻报道方向,针对特定目标受众精准推送信息,在受众间形成自身特色。[2]

(二)从新闻采集者转向信息求证者

在传统媒体时代,记者负责找寻新闻线索,采集最新、典型事件加以报道,并借助纸媒、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发布出去,此时的记者更倾向于是新闻采集者的角色。而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平台冲击了传统媒介的优势地位,最新、最具影响力的新闻事件不再为传统记者所包揽,每个网友均可采集素材、拍摄视频新闻,成为率先的爆料人与发布者,加上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信息发布即时性的逐步增强,网友在第一手信息爆料与发布上较传统记者更具优势。这是因为传统记者无法及时出现在新闻第一现场,但规模庞大的网民群体却可轻松实现。从传统职业角色角度来看,每个网友均称得上是“记者”,可见传统记者在新闻素材采集方面的优势正在逐步丧失。虽然每个网友均可成为新闻采集者,但其爆料、发布与传播行为更偏向于是一种爱好,对新闻内容的真假并不深究,导致互联网平台上充斥着大量真假难辨的信息。如今,公众对新媒体语境下的假新闻早已司空见惯,泛滥的虚假新闻不仅严重干扰了大众获知真实新闻,更对当事者的名誉造成严重损害,扰乱了虚拟空间的规范发展。在此形势下,记者必须加快转变角色定位,切忌盲目跟风,对有价值的新闻要小心求证、深挖真相,强化求证者这一角色,真实呈现新闻事件,对虚假新闻要及时批驳,提升媒体的公信力与影响力,实现记者功能的转型与拓展。

(三)从新闻传播者转向内容生产者

在传统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方式单一,记者更关注信息获取、加工与传播。而随着新媒体的到来,信息过剩现象愈演愈烈,形式的重要性也愈加突显,只有新颖、精致的新闻才有可能刺激受众,使之深入关注新闻内容。由此可见,在新媒体语境下,记者开始由传统的新闻传播者向内容生产者转变,也从传统的关注品质转变为更注重形式、传播效果及受众体验。在图解、数读、H5、VR、视频等新技术的助力下,新闻形式逐步发展与变革,“能用图就不用字”“能用视频就不用图”成为业界共识,记者必须认清现实,逐步优化升级叙事方式,全面掌握数据分析、图文制作、视频剪辑、拍摄策划及内容设计等多重艺术能力,促进新闻由可读转向可视,深度融入创意、翻新形式,优化受众体验。

(四)从水平领域“杂家”转向垂直领域专家

新闻领域老前辈邓拓曾言:“记者要当‘杂家’。”诚然,无论是从前还是现在,要胜任记者这项工作,势必离不开广博的知识与综合素养。但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大众可借助各种搜索引擎获知所需信息,对普通信息的获取更多源于非专业媒体人的力量,传统“杂家”式的专业记者不再是受众获取信息中的必要一环,面对如此现状,传统记者要想更好地寻求发展,就必须从信息深度、专业度上下功夫,明确自身职业角色定位,深耕垂直领域,使自身从传统水平领域的“杂家”转变为垂直领域的专家,如此方可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重获威望。如今,传统媒体的衰落令不少记者惶恐不安,甚至陷入一个误区,认为渠道建设的重要性超越了内容创新,过分追求前者而忽视后者,其实深耕内容才是在大浪淘沙下的生存之术,渠道、平台的短板势必会随着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得到弥补,而内容建设却难以一蹴而就。因此,记者要一如既往地贯彻和发扬“深”与“专”的精神,将自己打造成新闻报道领域的专家。

(五)从信息记录者转向舆论引领者

顾名思义,传统记者更多是充当记录者,负责真实而客观地传达信息和报道新闻,因此记录者与新闻专业原则相契合。公众媒介素养不断提高,思想更趋成熟理性,对新闻内容真实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再单纯地接受媒体的灌输,而更倾向于洞悉新闻背后的故事,并希望更多记者抛开主观情感与既定立场,将新闻原原本本地呈现出来,曾经工作在一线的记者也一度将记录作为第一要则。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客观记录事件、还原新闻变得越来越困难,信息传播中的缺陷在这一时代被不可避免地放大,使得记者传统的信息记录功能越来越难实现。面对网络上的多重声音,如果记者过分追求如实记录,会失去话语权与公信力。面对如此形势,记者必须调整职业角色,除了真实还原新闻事件,同时还要始终坚定科学的舆论导向与新闻观,通过剖析事件成因、表达鲜明的观点,引领受众接受核心价值观,成为新媒体语境下懂技术、有思想、擅传播、有温度的引领者,实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凝聚人心的目的,实现由传统信息记录者向舆论引领者的成功转型。[3]

三、结语

在新媒体语境下,记者既要坚守使命与职业准则,又要不断创新与适应,逐步调整和转变自身角色定位,提高专业素养与新闻影响力,向广大群众输出优质新闻,传播正向价值观,以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实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 李木双.试论新时期报纸新闻记者角色的定位和使命[J].新闻传播,2019(15):99-100.

[2] 张云.新媒体环境下记者角色定位与思考[N].山西经济日报,2018-11-13(007).

[3] 秦璇.新媒体环境下我国记者角色的转型[D].渤海大学,2017.

作者简介:任坚胜(1991—),男,浙江台州人,本科,助理记者,研究方向:新媒体记者职业发展。

猜你喜欢
记者定位新媒体
难与易
巧用“余数定位”,突破周期函数的计算问题
电视编导与记者的区别
电视新闻记者的编辑意识分析及阐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理想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