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会教材常见编辑问题及经验总结

2020-09-10 07:23于兰婷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经验高校问题

摘 要:高校财会教材要满足不同高校的需求、体现财会专业的特点,同时要符合教学的规律。编辑在审稿时要先清除书稿中的宏观问题,再解决其中的微观问题。为解决高校财会教材时效性问题,编辑应该关注财经法规变化,学习相关的财会知识并注重教材的修订再版工作。

关键词:高校;财会教材;编辑;问题;经验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7-0174-02

一、引言

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2018年,教育部提出淘汰“水课”打造“金课”的口号。优质的高校教材有助于提升本科教学质量。高校教材出版社应该响应国家号召,淘汰粗制滥造的“水教材”,努力打造精品教材。本文拟从编辑的视角,以高校财会教材为例,分析书稿中常见的问题,探讨提升此类教材编辑质量的方法。

二、高校财会教材的编辑特点分析

高校财会教材的编辑特点可以从“高校”“财会”“教材”3个关键词来分析。

首先,不同类别的高校,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特点、教学对象都是不同的,反映在教材上也应该有所区别。编辑必须深入了解高校的区别,以便针对其不同的教学需求打造不同的教材。比如,面向研究型高校的教材,需要凸显其深度和广度,组稿时追求其权威、创新、引领的特点;而面向应用型高校的教材,则应侧重其基础性和应用性。由于财会知识点是相同的,如果研究型高校的教材比较经典、权威,受到广泛的认可,编辑可以考虑依托已有的成熟教材,打造精编版、缩略版或实践版等,以适应应用型高校的教学需求。当然,如果应用型高校有一定的专业、行业、地域或生源特点,编辑在组稿时也可专门打造应用型高校专属特色教材。

其次,财会专业的课程体系相对成熟,内容逻辑关系强,面对财会学科经典理论和研究范式,作者发挥的空间并不多,加之作者缺乏创新动力,财会教材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而且,财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材也要反映企业实际的做法,但既懂业务也懂教学的“双师型”作者稀缺,导致高校财会教材中理论和实践脱节,业财融合度差。同时,由于财会法规变化频繁,如果财会教材不能紧跟法规变化来及时修订,很容易因过时而被市场淘汰。还有财会书稿中的表单分录多、计算例题多、法规案例多,这些特点都增加了高校财会教材的编辑难度。

最后,教材是教学的工具。只要能达到教学目的,作为工具的教材形式可以多样化。信息時代的教材再也不是传统的单一的纸质教材,音频、视频、网站、平台、财务学习软件、APP等,都可以作为教材的呈现形式。各出版方关于高校财会教材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高校财会教材立体化、多样化特点越来越明显。有传统出版社在纸质教材的基础上打造数字化高校教材,有软件公司依托其财会学习软件进而出版配套学习资源,也有在线教育公司配合其网络课程出版相关教材。有人把这3种模式总结为“卖资源、卖软件、卖课程”。教材的竞争已经由出版社扩大为跨行业的竞争。

三、高校财会教材书稿中的宏观问题

编辑在加工高校财会教材时,应首先从整体上把握其是否存在宏观问题,如果有宏观问题应及时退回作者修改,没有大的问题才能进入下一步的审稿工作。高校财会教材书稿中常见的宏观问题如下:

(一)不问教学

高校财会教材是为教学服务目的编写的,教材内容的多寡、体量的大小应该和课时数、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相匹配。[1]同样是会计学基础,有的专业是作为专业必修课来上,有的专业是作为公共选修课来上。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分不同,课时数也有所不同,进而影响教材内容的多寡。关于这些问题,编辑在组稿时就要提前和作者明确好,避免出现不顾课时数和教学计划来编写教材的情况。

高校财会教材的编写落脚点是方便学生学习。有的教材书稿正文还可以,但是与教学有关的辅文写作就比较粗糙。遇到这种情况,编辑也应该在组稿阶段就和作者说明辅文包括的内容,比如提前规划好诸如学习目标、本章小结、章后思考题、练习题、案例分析题等辅文,而且要注意辅文内容不要和正文脱节。

(二)“大杂烩”

教材首先是为课程服务的,不同课程的内容不能混在一本教材当中。有的作者在写作时不加区分,把不同课程的内容混用在一本教材中,这样做显然不合适。例如,《会计学基础》《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的内容是有区别的:《会计学基础》针对的是会计初学者,内容介绍的是会计基础问题,比如借贷记账法等;《财务会计》主要包括企业会计核算和业务处理等,而且初中高级财务会计的内容之间存在递进关系。编辑如果发现诸如内容取舍失当、章节关系混乱等问题,应该在初审阶段就和作者沟通解决。

(三)“拿来主义”

学习财会知识,离不开财会法规的讲解,但是在教材中大量引用财会法规不太合适。笔者审读过的一本《审计学》书稿,就大量引用了审计准则的原文。其实这些内容在财政部网站上很容易找到,没有必要大段出现在书稿中,可以截取其中的一小段放在书上或者只保留名称。

有的高校教师想把自己的课堂讲义拿来直接作教材出版。此时,编辑应该和作者沟通讲义和教材的区别:讲义是教师讲课的讲稿,讲义的目的是方便教师教学,里面会存在个性化的语言表述;而教材的目的是方便学生学习,教材里面的语言是规范化的,强调的是准确清晰的书面语言表达。讲义必须经过认真修改才能作为教材出版。

四、高校财会教材书稿中的微观问题

对于没有大的宏观问题的高校财会教材书稿,编辑需要审读其细节方面的内容。常见的高校财会教材书稿中的微观问题如下:

(一)政治性、导向性问题

相比其他社科类图书,高校财会教材涉及的政治错误不多,但是遇到国别地区时还是要特别小心。例如,某书稿中出现“中国目前有两家证券交易所,分别是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这里应该把中国改为“中国大陆”。另外,教材中不应该出现过于武断的结论,不应该宣扬不正确的价值观。没有定论的事件、有争议的公司或人物也不宜选用在教材中。总之,应该把积极向上、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容放在高校财会教材中。

(二)会计凭证及图表问题

財会教材中除了有和其他图书一样的三线表和框图外,还会出现有自己学科特色的图表,比如财务软件截屏图、会计凭证、会计报表等。第一,财务软件截屏图常见于会计电算化等书稿中,常见的问题有清晰度不够、图文不对应、版本形式不统一等。编辑应该按照书稿中的软件步骤操作一遍,这样才能发现截屏图中隐藏的问题。第二,为了让读者对会计工作有真实感受,财会实训类教材会大量引用实际工作中用到的会计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编辑在加工时要留意同一公司会计凭证里的信息(如名称、地址、电话、开户行、银行账号、税号等)是否一致。会计凭证里的文字、单位、数字要和正文保持一致。第三,会计教材常见的财务报表格式应该以财政部会计司统一发布的格式为准,没有必要强行改动。

(三)其他细节问题

在高教财会教材编辑工作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很多:第一,教材中的公司或人物名称应统一风格。对于比较严肃的书稿,公司名可用英文字母编号,如A公司、B公司、C公司等;人物名可用汉字编号,如会计甲、会计乙、注册会计师丙等。对于行文活泼的书稿,取名可以偏趣味化,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第二,审读二维码教材时,二维码里面的内容也要注重编辑加工。二维码不是鸡肋,可有可无的二维码不如不要。另外,二维码不要印在订口,印在书口比较方便读者扫码。第三,会计中的红字和印章有特殊意义,所以对于双色或彩印教材,必须对印章和数字的颜色好好核对,避免出现歧义。

五、高校财会教材的编辑经验总结

有学者曾总结过财会类书稿的编辑经验,[2]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认为编辑应从3个方面来应对高校财会教材的编辑困境。

(一)紧跟财会法规变化

财会教材最常遇到的是时效性问题,书稿内容如果不根据最新的财会法规修改,很容易过时,从而导致内容陈旧的问题。编辑应该随时关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等官方网站发布的最新公告,保持学习动力,积极参加行业专业会议,和作者及时沟通有关的法规变化。近年来,财会法规变化非常频繁,有些规定甚至半年一改,让人猝不及防。例如,财会书稿中常用的财务报表格式:2017年12月25日财政部发布的财务报表格式中“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还是分开列示的,但是2018年6月15日发布的财务报表格式中就将“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归到“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合并列示,而到了2019年5月15日,“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又重新改为分开列示。

从会计政策发布开始,到作者交稿,再到出版社出书,有一个出版周期,这导致了财会图书从交稿到成书存在时间滞后问题。为了保证财会图书的新鲜度,编辑应该学会和时间赛跑,提前收集法规变化的信息,在法规的征求意见稿出台之际,就及时联系作者修改原稿或校样,这样在法规正式颁布时,就能快速出书抢占市场。

(二)储备财会专业知识

编辑在加工财会类图书时,最好具备相应的财会专业知识,有些文字问题如果没有相应的财会知识很容易误改、错改。例如,会计学的“待处理财产损溢”及其明细科目“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和“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属于资产类科目;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则属于损益类科目。“损溢”一般与资产直接相关,反映各种财产物资在资产清查中的增减变化;而“损益”则与利润直接相关,反映企业当期实现的利润多少。两者存在明显的区别,如果不理解其背后的财会专业知识,盲目追求统一,很容易错改。

(三)重视教材的修订再版

为了保持财会教材的新鲜度,编辑必须重视教材的修订再版工作。教材出版后不是万事大吉,编辑还应该持续关注各方的信息和反馈意见,利用勘误邮箱、微信群等方式搜集有关教材内容修改的意见,通过整理总结反馈给作者,提高教材修订的效率。未来,高校财会教材的修订可借鉴维基百科的在线维护方式,依靠广大读者的力量发现问题,通过在线共享的方式来修订再版。

六、结语

高校财会教材有其自身特点。为服务好师生的阅读需要,有关编辑应该针对其特点,摸清规律,尽量消灭教材书稿中的各种宏观和微观的问题,保证逻辑严谨、内容科学、文句顺达。另外,编辑还应该及时总结经验,经常交流学习,以提高高校财会教材的编辑效率。

参考文献:

[1] 李彬.高校财经类图书编辑技巧探索[J].科技传播,2014,6(21):20-21.

[2] 武君红.财会类书稿编辑加工常见问题例析[J].中国编辑,2015(05):60-62.

作者简介:于兰婷(1979—),女,河南封丘人,研究生,经济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文化产业经济学。

猜你喜欢
经验高校问题
乐淘淘“先进”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相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