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共青团学生宣传队伍能力的有效路径

2020-09-10 07:23彭译萱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提升路径

摘 要:本研究针对共青团学生宣传队伍能力提升的途径,从外力和内力两方面进行探究,只有有效应用内外部的双向力量,才能实现共青团学生宣传队伍能力提升的目标。因此,本研究从指导老师的有效指导路径和青年学生的有效学习路径两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词:共青团学生;宣传能力;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D29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7-0221-01

共青团学生宣传队伍发挥着学生喉舌的作用。他们来源于学生,最了解广大师生最关心和感兴趣的新闻是什么,可以积极为学生发声;[1]他们还是共青团凝聚学生、服务学生的有利助手,发挥着“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重要作用。有效提升共青团学生宣传队伍的能力,从根本上说,可使共青团进一步发挥其思想引领作用、正向舆论引导作用。

一、指导老师通过三个“度”,构建学生宣传能力提升的外部路径

(一)深度——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从事宣传工作的青年更应该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养。这一层面的教育,不能仅靠学生单向完成,指导老师对学生宣传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指导老师应充分发挥组织、引导作用,一方面通过在组织内增设读书日、学习沙龙、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考核等,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另一方面,可通过常规例会、个别谈话等方式,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提升学生的思想高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新闻价值观,提高新闻捕捉力和新闻鉴别力,以正确的主人翁意识,做好共青团学生宣传员的工作,使其真正发挥在学生群体中弘扬好声音、传播正能量的作用。

(二)硬度——加强对学生宣传队伍的管理,增强学生的组织意识

为了做好宣传工作,充分凝聚青年、引领青年,各高校共青团通常都会构建专门的学生宣传队伍,如共青团新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等,通过发挥学生的优势和专长,做好各类新闻报道,以实现宣传工作的“百花齐放”。但一支由学生组成的宣传队伍,通常会存在对学生工作能力要求高和学生培养速度跟不上学生换届速度之间的矛盾。

要解决这一矛盾,老师的指导和管理是关键。指导老师应在充分掌握学生换届规律的前提下,一是做好制度建设工作,带领学生从人员选拔、考核培训、工作激励等方面,制定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形成稳定的选人、用人、管人机制,有效形成“人换制度不换,人动工作方式不动”的局面,以固定的工作流程保障队伍的稳定。二是做好态度提升工作。学生组织往往存在自由散漫、组织纪律性不强的问题,要提升学生的工作能力,就要求指导老师重视学生的工作态度,通过制定严格的工作纪律制度、考核制度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增强组织意识。尤其是新闻工作,不能将个人喜好、个人观点凌驾于宣传之上,这就需要学生一方面有认真、仔细、负责的工作态度,另一方面有过硬的组织意识,能明辨是非、判断真伪,才能把好舆论关,真正发挥学生宣传员走在学生中号召青年、扎进学生中带领青年的作用。

(三)温度——加强对学生的过程管理,提升学生的把控能力

过程管理出自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强调以过程的严密组织管理保障目标,最终达到目的。对学生宣传队伍而言,指导老师对学生工作过程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对宣传工作前期、中期及后期的指导,使宣传效果达到最佳。这种过程管理,一方面直接影响学生宣传工作的效果,另一方面也是老师人文关怀的直接体现。团学活动的宣传,不仅仅是事件报道,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宣传报道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如果缺乏指导老师对宣传过程的管理,学生宣传员受自身思想政治素养、专业知识水平、自控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很容易出现“前期轰轰烈烈、中期随心所欲、后期敷衍了事”的局面,宣传的效果将受到直接影响。

指导老师在具体的工作实际中,应“以点串线”,把一次宣传工作的任务分解成具体的多个步骤,在每个步骤实施前,详细讲解当前阶段的工作目标、任务和预期效果,以“3个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做之前充分知道“为什么做、应该怎么做和应做成什么样”。分步骤地推进工作,将问题各个击破,真正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当老师的指导深入、细化到具体工作,能通过富有“温度”的过程管理,将工作原理和工作方法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时,学生将获益匪浅,实现能力的快速提升。同时,这种过程管理可增加指导老师和学生的日常互动,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在指导工作中体现教师的教育“温度”。

具体到宣传工作中,对学生宣傳员而言,只有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明白为什么要做宣传、应该怎么做宣传和宣传应做成什么样,才能从根本上知道宣传工作应如何正确开展。由于学生宣传员具有学生和宣传工作者的双重身份,所以培养好学生的新闻把控力至关重要。这种把控力主要体现在学生能通过明白文中提到的“3个问题”,知道宣传报道的方向和尺度,避免舆论导向发生偏离,充分发挥“喉舌尖兵”的作用,做合格的宣传工作者。

二、学生自身通过“两个转换”?,构建宣传能力提升的内部路径

(一)转换工作思路,加强新闻前期策划

想要提升实践能力,转换工作思路是关键。学生宣传员在开展宣传工作时,要避免“看米下饭”的被动模式,把宣传的思维从报道事件变为策划+报道。学生在从事宣传工作时,常因经验、能力不足,在做报道时出现新闻图片拍摄不恰当、新闻资料搜集不全面等问题,如错过捕捉新闻素材的最佳时机,很难有机会弥补。加强新闻前期策划,实际上是对学生组织能力、统筹能力、协调能力、写作能力等各方面的锻炼。高校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实践育人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自觉性、积极性。对新闻的前期策划,同时也是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使学生在前期对宣传工作有全面立体的思考,也使学生有充分的准备,在人员安排、设备使用、资料整理等方面做好统筹协调,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2]因此,从事宣传工作的学生成长的第一步,便是改变自己的宣传思路,学会做好新闻的策划。

(二)转换学习方式,构建系统学习体系

培训是提升学生宣传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但从事宣传工作应具备的综合能力等并不能通过短期的学习直接获得。要切实提升学生宣传员的工作能力,就需要学生主动转换学习方式,把具有针对性的短期培训和系统性培训、日常指导相结合,形成以“扁平化的日常学习,系统化的技能学习,常态化的内部学习”为特点的系统学习体系。具体来看,扁平化的日常学习是指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学生在工作中学习,通过这种学习能快速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宣传工作中的各类问题。系统化的技能学习是指学生宣传员通过系统培训进行学习,比如共青团组织的宣传骨干培训,使学生全面掌握宣传技能。常态化的内部学习则是指充分发挥学生组织优势,以老带新为主要形式,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学生。通常而言,组织内部的学生之间彼此了解,学习时间灵活且充裕,组织内有经验的学生可具体制定长期的学习计划,以“一带一”“一带多”等形式,组织开展学习,使学习常态化。最终通过3种学习形式,在转换中使学生获得充足且有效的学习,真正提升自身宣传工作能力。

三、结语

总体来看,学生宣传队伍的培养周期较长,只有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作用,通过两者内外双向度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宣传工作能力,实现学生的“一专多能”。这样才能在完成宣传工作任务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和引导学生主动挖掘身边的优秀典型、感人故事,更好地传播青春正能量。

参考文献:

[1] 陈东.论高校宣传阵地在新闻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教学功能[J].滁州学院学报,2013,15(06):123-126.

[2] 于振红.浅析舆论宣传阵地建设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作用[J].现代交际,2017(17):34.

作者简介:彭译萱(1985—),女,广西榕县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口学,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提升路径
现代企业中财务管理职能的提升路径研究
提升山东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职业核心竞争力的路径研究
文学修养对播音员主持人的重要性分析
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力研究
甘肃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升路径探究
搭建高效的劳动就业教育平台提升就业管理水平
试论当代大学教师文化素养及路径提升
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