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堂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2020-09-10 09:23李小燕
数理化解题研究·综合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高中化学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李小燕

摘 要: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的趋势正想着核心素养的方向靠拢,如何有效地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教师进行课改的重点问题.与此同时,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也针对学科之间的差异,对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所以,在讲解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效分析化学核心素养中的内容,并以此为导向,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系统地满足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培养策略;高中化学

在素质教育不断实施和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开展教学的目的也不再局限于课本中知识的讲解和传授,而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形成适应当前社会的关键能力,而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就有效地指向了这一要求.但是,在实际进行高中化学知识的讲解中,仍然存在部分教师教学重点偏失,忽略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以至于出现抑制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情况.所以,在进行化学知识的讲解中,教师应当积极更新教学的理念,转换教学的思维,从而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满足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生成.

一、创设问题链条,锻炼思维能力

核心素养存在的价值是让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发展,而在化学核心素养中对学生进行了思维能力的要求,也指向了学生应当必备的关键能力,而问题是让学生进行思考的起点,所以,在化学课程的讲解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就离不开问题的引入了.但是,在以往的化学课堂中,当教师针对某一知识点向学生进行设问后,教师会对学生进行问题的细致分析,并对学生进行问题答案的渗透,以至于问题丧失了最初设定的意义,也很难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为了扭转这种情况,教师应当向学生提出问题链,并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知识的主动探索和思考,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可以在推理、论证、思辨中,完成对化学知识的建构.

例如,在“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中,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设置如下问题链:酸雨是由什么物质构成的?酸雨形成的化学式是什么?为什么雨水的pH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呢?二氧化硫是否没有一处应用的价值呢?……随后,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围绕自身对本节课化学知识的认知效果,以及生活的经验,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从而逐步完成对化学知识的分析和探索,在分析出答案的同时,理解其中的化学知识,实现思维的有效发展.

显而易见,在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讲解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链的提出,搭建学生进行思考的渠道,提高学生思考的自主性,让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分析,从而在分析中实现思维的发展,满足化学核心素养对学生的要求,实现化学知识的有效教学.

二、运用先进设备,发展变化观念

通常情况下,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变化观念才能从多角度、动态的方面进行化学反应的分析,利用化学反应当中涉及的原理进行实际问题的解析.但是,在传统化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采用语言讲解加黑板板书的结构,很难将直观的实验反应情况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其中涉及的微观粒子变化.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当前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环境向着信息化的方向靠近,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向学生直观展现出微观粒子的运动,以及化学键的断裂等内容,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当中的变化情况,从而形成变化的观念.

例如,以“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例,本节课主要向学生讲解了微粒之间的几种作用力,以及化学键的含义,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区分不同的化学键,但是,由于这部分的内容相对抽象且微观,如果教师单纯地采用解说的形式进行教学,那么也会降低学生进行学习的质量.所以,教师利用多媒体当中的动画技术,将原本抽象的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以动态的动画形式进行展示,向学生模拟微观粒子中化学键的变化情况,使得学生在逼真的画面中,深化对本节课化学内容的认知,同时从宏观到微观的角度,意识到化学当中的变化实质,实现变化观念的生成.

不难看出,在开展化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先进设备转变传统化学课程的教学形式,从而让学生直面化学当中的变化情况,形成变化观念.

三、组织实验活动,提升探究能力

实验是化学课堂中知识生成的基础,同时也是化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探究能力、科研精神培养的主要途径.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当转变重理论的教学模式,将目光放在实验的教学上,使得学生可以从实验中亲身体验化学知识的生成历程.而在实际开展实验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先对学生讲解基础化学理论,再让学生进行相应实验的操作,能够让学生将实验与理论相结合,促进学生探究素养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进行实验原理、操作流程的探索,能够有效发展探究的能力,满足化学核心素养的要求.

例如,在“氯、溴、碘及其化合物”中,为了检验学生对氯气性质的认识,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实验室制取氯气”为目的开展实验活动.在课堂中,教师先向学生介绍氯气的性质,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化学知识经验,进行实验室制取氯气原理、装置以及收集方法的设计.随后,教师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开展实验活动,使得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能够验证自己实验设计是否合理,并做出相应的改进等.同时,在学生进行实验的操作中,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提出“如何进行实验的除杂呢?”“如何进行尾气的处理呢?”等问题,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思考,进一步实现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在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验的组织,让学生体验化学知识的生成过程,从而提升自身的探究能力.

总而言之,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和必备能力的保障,也是新一轮课改的必然要求,因此,在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把握课改的趋势,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为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认知做好表率,从而帮助学生夯实对化学基础知识的认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科研探究能力,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化学课堂中,在建构化学体系的同时,逐步实现综合素质的发展,逐步培养自身的化学核心素養.

参考文献:

[1]张海政.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学科教学范式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36):68+77.

[2]曲晓萍.指向核心素养的化学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24):10-11.

[责任编辑:季春阳]

猜你喜欢
高中化学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