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车型尾灯定位方案

2020-09-10 07:22李星叶靖陈明登张少雄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0年7期
关键词:尾灯制造工艺感知

李星 叶靖 陈明登 张少雄

摘 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对于汽车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各车企主要从设计品质、技术品质和制造品质以及服务品质等方面,综合评价和衡量,提升汽车的品质水平,进而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外观品质作为客户所见、所闻、所触中最为直接的感知,各新能源车企在造型设计上更加美学,提升车辆辨识度,满足客户的审美需求。

关键词:尾灯;感知;定位;制造工艺

中图分类号:U463.651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汽车外观品质在消费者选择新车时的地位占比逐年提升,尤其在年轻女性消费者中,其对于外观品质的需求更加苛刻。汽车造型师在外观设计上也相应的越发大胆激进前卫,如贯穿式背门尾灯[1],全玻璃车顶,分体式LED矩阵大灯等。此类设计对零部件制造以及装配制造工艺都提出了新的高要求。

1 概述

如图1所示,该车型尾灯的造型设计极具特色,采用“寰宇刀锋”的设计元素构造,贯穿尾部和侧面提升了车辆设计的连贯性与新的辨识度。该尾灯与周边零件配合复杂,与常规车型尾灯的造型结构形式不同,其配合一直从车尾延伸到后车门,最终与后门把手相连,气势十足,但是相应的对产品设计和生产制造提出了更高的品质要求。为了保证整车尾灯装配后与周边环境件间隙面差配合良好,符合整车外观美学设计定义要求,规避因为定位设计不合理带来的返修工时增加,成本增加的问题,在常规的尾灯定位方案和装配工艺基础上,设计制定新的定位方案。

2 定位设计

2.1 定位面设计

从整体外观分析,该尾灯为前后连通贯穿式,与侧围的配合从门缝处延伸至尾门灯处,投影法下在Y平面的面积最大;故选择Y向作为尾灯主定位面,同时考虑与侧围外板面差配合面大,兼顾后续实车匹配可能需要对侧围外板进行调整修模,尾灯定位面与侧围按同质面平行设计(非常规车型尾灯绝对坐标方向)。

2.2 定位孔设计

该尾灯前端区域,存在侧围外板、后门把手、后门外板以及尾灯多达4个不同零件的间隙面差配合。主定位孔X/Z向设定在前端门缝处,直接定位在侧围外板上,直接保证该区域尾灯与周边件的配合。副定位孔Z向设定后端尾灯板上,保证了尾灯和后保的配合。

2.3 辅助定位设计

该尾灯与背门尾灯配合区域,设定X向辅助定位,采用X向调节螺母,通过一定的调整量吸收尾灯X向尺寸传递后的累积偏差;该调解螺母在YZ方向为过孔设计,实际装配在YZ向有一定的人工可调整空间。

3 定位及尺寸公差验证

根据前期造型和尺寸对尾灯周边间隙面差的设定,作为验证分析输入。以已经设计好的定位和装配关系为基准,在3DCS[2]中搭建三维计算模型,并在模型中选取尾灯与周边件的DTS点,计算分析相关分析点的偏差的分布状态。

第一轮分析中,尾灯等相关零件公差按常规项目经验值参与分析计算,将计算结果与间隙面差设定值进行对比,发现不能满足合格率要求[3]。通过三维软件看到影响因子中,对尾灯与侧围间隙和面差影响最大的公差有尾灯面轮廓度、侧围外板总成上尾灯的Y向安装面的面轮廓度、侧围外板总成间隙和面差面面轮廓度。通过与灯具工程师及供应商沟通,对尾灯不同区域按照外观感知的重要度进行不同的公差管控,将尾灯局部区域间隙面差面轮廓度由1.4 mm提升到1.0 mm,非重要感知区域降低至2.0 mm,如图5所示。同时在侧围外板上,尾灯Y向安装面的面轮廓度增加0.5 mm的复合公差要求。所有公差修正后,在3DCS上進行第二轮仿真分析,结果如图6,分析结果显示尾灯装配后,尾灯与周边件的间隙面差的偏差合格率满足设计要求。

4 结束语

本文基于一款新型的前后贯穿式侧围尾灯,从主观感知、制造工艺、公差能力等几个方面,设计了该车型尾灯的安装定位方案。采用三维软件对尾灯周边匹配偏差的进行分析验证,并对尺寸公差进行优化,提高匹配的稳定性,确保满足了尾灯与侧围、后门及后保险杠之间的间隙面差的合格率要求。该定位方方案已在实车生产匹配中得到可行验证,以上内容可以为类似尾灯的设计开发提供参考方向。

参考文献:

[1]白孟瑶.一种贯穿式尾灯固定方案设计[J].汽车电器,2020,61(03):43-45.

[2]冯勇先.基于3DCS在某车型尾灯匹配的偏差分析[J].机械研究与应用,2015,28(02):154-156.

[3]杨红彦.某车型尾灯装配间隙平行差超差的问题分析与解决[J].汽车工艺与材料,2018,33(07):52-55.

猜你喜欢
尾灯制造工艺感知
风的渴望
上汽大众帕萨特1.8T无倒车影像的故障排除
间隙平顺度问题的分析与优化措施
黄昏的一生
连续管钻井技术及其设备
论压力容器制造工艺及质量控制
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能力与情感
浅谈低年级儿童音乐教学
汽车轻量化材料及制造工艺研究浅析
刍议小学美术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