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词文学与文字

2020-09-10 07:22唐滟萍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6期
关键词:音韵汉字

唐滟萍

摘要: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而汉字是诗歌文学以书面形式流传的物质载体。作为世界上唯一得以保存至今的象形文字,汉字在在中国古代诗词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这种音、形、义结合的文字,构成了中国古代诗词在声律、艺术形式和句式结构上的美学特点。

关键词:古代诗词;汉字;音韵

汉字作为世界上唯一可以保存至今的象形文字,汉字在中国文学的发展和流传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正如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学论丛》开篇一章中写道:“中国文字由于中国民族独特之创造,自成一系,举世不见有相似可比拟者。而中国文学之发展,即本于此独特创造之文字,亦复自成一系,有其特殊之精神与面貌。”1正因为汉字有着不同于西方表音文字的特性,因而中国古代文学才能在世界文学之林中独树一帜。

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形式则是诗、史、论。论或近于诗,或近于史,诸子散文,《论语》、《孟子》之论可以看做是儒家史书,而《道德经》、《逍遥游》则颇具散文诗的意味。诗史可以看作是中国文学的两大柱石,相对于史书来说,诗的文学性更强,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主干。因此,若要讨论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字的关系,首先要从诗入手。汉字是音、形、意结合的表意文字,因而笔者拟从此三方面展开论述诗歌的发展与文字的关系。

一、字音与古代诗歌的声律发展

诗歌是一种具有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我国古代,合乐的称歌,不合乐的称诗。我国现存的古代第一本诗歌总集——《诗经》实际上就是合樂演唱的歌,只是后来,《乐》经佚失,乐谱失传,因而只留下了诗的文本。然音律的声音,实际上来源于人的声音,正因为人说话有声调,所以才有声音高低不同。 “音律所始,本于人声者也。声合宫商,肇自血气,先王因之,以制乐歌。故知器写人声,声非学器者也。故言语者,文章关键,神明枢机,吐纳律吕,唇吻而已。”2汉字字音是声韵调的结合成的音节文字,声、韵、调的相互作用复合出汉字字音的万千韵律,一字一音,分别四声,在诗词格律中,“四声”合为“平仄”,使得诗歌具有音乐美,以致在乐谱亡逸之后诗文本能脱离乐谱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独立的文体。古人作诗要押韵合律。《诗经》的用韵格式奠定了后代诗歌押韵的形式,只是随着语音的变化,汉字的音韵也随之改变,才使得诗歌韵脚有了时代的区别,这也是判定诗歌时代的重要方式之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兴起以及沈约《四声谱》等音韵研究的发展,诗人们开始有意识的注意诗歌创作的格律,通过平仄的交互,形成声律上的和美。隋唐时期,音韵学进一步发展,特别是陆法言《切韵》的问世,使得诗人们对于汉字的语音系统有了完整的认识,声律纳入科举考试范围,诗歌的创作逐渐和于韵律,有了平仄之分,格律诗由此而生。平仄的出现,是诗歌古体近体的主要区别。此后,诗歌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分化出了词和曲,用韵也随着语音的变化而变化,但合律一直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主要特征。

二、字形与中国古代诗歌美学

中国古代诗歌创作最讲究练字,《文心雕龙·练字》篇即说明练字对于古诗创作的重要性。“是以缀字属篇,必须拣择∶一避诡异,二省联边,三权重出,四调单复。诡异者,字体瑰怪者也。……联边者,半字同文者也。……重出者,同字相犯者也。……单复者,字形肥瘠者也。瘠字累句,则纤疏而行劣;肥字积文,则黯黕而篇暗。”3此四者皆从字形出发,善于练字的诗人,应该做到行文用字字体繁复多变,圆润如珠。诗歌练字首先从字形出发,追求字形的多样性,以减少审美的单一,然后在此基础上,追求更深层次的练意。

从最开始的象形文字,到后来逐渐发展出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四体二用,在汉字的创造过程中,中华民族滋生出了“以象明意”,“借象表意”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为比物起兴、借景抒情的抒情文学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土壤。《诗经》开诗文比兴之先河,所谓比,“盖写物以附意,飏言以切事者也。”而兴,则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在《诗经》中,比兴手法的连用十分具有艺术性和哲理性。如《诗经·淇奥》:“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4用金锡之贵、圭璧之重来比喻赞赏君子的高尚品质。这种比兴手法到了后来,由于某一事物经常被用来表明某种思想感情,因此被赋予了象征含义,成为了古诗词中的固定使用的意象。

三、字义与古诗的句式特点

《中国诗体之演进》中提到:“中国文字最明显的特色可以说有两点:其一是单形体,其二是单音节。因为是单形体,所以宜于讲对偶;因为是单音节,所以宜于讲声律”5汉字的一字一意在古代诗文创作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由图形和表意符号定型而来的汉字,具有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意义,因而古汉语中单音词极为丰富,并往往具有多义性。单字成义在诗歌句式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诗句的对仗中。对仗是诗文音、意相对所构成的整齐美,具体体现在字面相对以及平仄相对,我们在上文中探讨了由字音所促成的平仄相对,这种平仄相对实际上也是基于单音词的特点。

古代汉语的词序的构成灵活多变这一特性,也为古诗的创作增添了很大趣味性。回文诗就是利用汉字一字一意、词序灵活的特点而创作的特殊诗歌形式。最有名的回文诗《璇玑图》,此图八百多字,无论反读,横读,斜读,交互读,退一字读,迭一字读,均可成诗。可以读得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诗一千多首,才情之妙,贯古超今。织者的悲欢忧乐,忠愤感激,好贤厌恶,跃然纸上。其诗读法解法千变万化、玄妙之极。

综上,我们从汉字的音、形、意三个部分,分别论述了汉字在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中所起到的特殊作用。同样,诗歌对于汉字的发展以及研究也起到的重要的作用,作为汉字存在的主要形式之一,诗歌文本对于汉字的研究同样不可忽视,正是因为有了诗经、古体诗,才能根据其用韵分析出上古音到中古音的区别变化;正是因为有了文学古籍,才能从中看出从字形的演进和字义的变化;正是因为有了两千多年的中国古代文学创作,才使得汉字这一象形文字得以保留,并且证明其留存的必要性,才使得在语音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中,汉字得以调洽殊方,沟贯异代,中华文化的千年文明才能如此融凝之广、绵延至今。

参考文献:

[1] 钱穆.中国文学论丛[M].北京:三联书店,2016.

[2] 刘勰.文心雕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3] 王力.汉语语法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4]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 叶嘉莹.迦陵谈诗[M]. 北京:三联书店,2016.

[6] 陆宗达.训诂简论[M]. 北京:北京出版社,2016.

[7] 涂光社.汉字与古代文学的民族特色[J].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1989

[8] 王文龙.论古代诗歌的格律化[J]. 盐城师专学报,1990

[9] 王晨.浅论汉语对中国文学文体之影响[D]. 山东:青岛大学,2012

注释:

①钱穆. 《中国文学论丛》 北京:三联书店,2016年版,第1页

②刘勰. 《文心雕龙》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第200页

③刘勰. 《文心雕龙》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第227页

④程俊英译注. 《诗经译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99页

⑤叶嘉莹. 《迦陵谈诗》 北京:三联书店,2016年版,第1页

猜你喜欢
音韵汉字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孤独的刈麦女》的文体特征分析
论汉字三美
从声调演变史看方言中调值变化现象
汉字这样记
论音韵之美——音乐与诗歌的交融
教师的语言如何主宰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