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对老年群体社会角色的解构和重构

2020-09-10 16:23陈倩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老年群体

摘 要: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因此,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当下,积极面对人口老龄化不仅关乎老年群体的身心健康,更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受年龄歧视、老年人在网络中的话语权旁落以及内化压迫等因素,之前老年群体在媒体报道中更多以负面的社会角色出现。但随着网络媒介的发展、社会心态的变迁、价值观念的变化,媒介对老年群体的社会角色的建构已由负面角度逐步地向正面、年轻化角度进行了解构和重构。本文旨在探讨以微信公众号报道为例,研究媒体对老年群体社会角色的解构与重构,分析媒体对老年群体社会角色重构的原因。

关键词:老年群体;社会角色;解构与重构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6-0135-0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的急剧变迁,老年群体的社会角色逐渐被刻板化和边缘化。在现有大部分人的观念中,老年群体受身体机能等方面的影响,老年群体的社会角色已由传统的智者角色逐步变成了社会负担角色,其媒介角色也被定义成“媒介边缘人”。此外,由于负面报道更能吸引公众的眼球,[1]因此之前媒体对老年群体的报道更多为负面,媒体对老年群体的社会角色建构也更趋向于“被骗首要对象”“网络白痴”等负面角色。在这种角色建构下,老年群体的社会角色不仅影响了社会群体对老年群体形成消极的刻板印象,而且还会使老年群体对自我角色期待更加消极片面,易造成老年群体自身选择边缘化网络。但现今,媒体对老年社会角色的建构有所改变,出现了解构与重构的现象。媒体下老年群体的社会角色的解构与重构不仅能够研究出一种新的媒介报道的趋向及老年群体社会角色的报道变化,而且能够有助于老年群体媒介下的社会角色从之前的负面化转向正面化和多元化。大众媒介具有地位赋予功能,因此,此研究不仅能很好地促进受众对老年群体社会角色的正确认知,也能促进老年群体对自身角色的正确认知。

一、媒体对老年群体社会角色的解构

所谓社会角色,就是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和群体中占有的适当位置,及其被该社会和群体规定了的行为模式。部分媒体的片面报道使得老人群体形象逐渐被边缘化和刻板化,国人对老年群体的印象固化成老、乏、慢、弱。在前期的媒体议程设置中,媒体对老年群体的负面新闻事件集中报道,如人民网《从近期“坏老人”新闻扎堆看舆论场“老人群体变坏”的原因》的报道可以看出,在之前存在“坏老人”新闻扎堆现象,老年群体的角色形象进一步被刻板化,甚至负面化。此外,在网络舆论中,老人未跟上技术发展的潮流,导致老人在网络舆论中出现了话语权的严重缺位,这导致老人对自身的社会角色认知进一步弱化。但随着时代发展,文化反哺的出现,抖音上出现了一大波潮流老人的新“网红”群体,媒体下的老年社会角色在逐步解构,由之前的“被骗首要对象”“网络白痴”等负面角色逐渐走向带有年轻化、潮流化角色期待的角色,打破了之前人们对老年群体社会角色的刻板印象。

在微信公众号的报道中,多篇微信推送开始以全新的报道视角对老年群体进行报道,如微信公众号“Vista看天下”《你永远想象不到玩抖音的老年人能有多酷!》“营销品牌官”《抖音上的中老年网红,个个都比你懂营销!》,媒體对老年群体的社会角色结构有变化。“Vista看天下”《你永远想象不到玩抖音的老年人能有多酷!》这篇微信推文中,颠覆了以往老年群体的“这一无论在身体健康还是在心理满足方面都遭遇衰退趋势的特殊群体,面对急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深感无所适从”的看法。[2]这一角色扮演,开始逐步解构原先的社会角色。

二、老年社会角色的重构的体现

角色重构是指社会角色的重新结构化,是社会角色经历不同的时空位移,内涵、外延、意义发生变化的过程,既体现社会行为规范和角色期望的变化,又体现个体在社会互动中不断调整和适应,并获得培育、更新和逐步成长。[3]在微信平台报道中,媒体逐渐解构老年人的社会角色,重构了媒体下老年群体的社会形象。在微信报道中,媒体通过之前对老年群体的社会角色印象的变更,比如短视频平台的主要用户是年轻人的观念转向了老年群体也是短视频平台使用的重要人群的观念,使得媒体对老年群体的社会角色的角色期望由原来的朴素、互联网边缘人等角色形象逐步变成了潮流人、“网红”角色等,进行了角色重构。

三、媒体对老年社会角色解构与重构的原因分析

媒体对老年社会角色的解构与重构的背后都有其深层次的原因,主要分为3点:

(一)网络媒介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国民的媒介接触量也在不断地增加。与此同时,老龄化趋势亦在日益加深,但受到新近社会氛围的影响,老年群体的媒介接触频率也在不断增加,老年群体不再是网络边缘人角色,而是使用网络媒体的重要人群之一。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数据来看,老年群体在网络人群中的占比不断增加。“截至2018年12月,10~39岁群体占整体网民的67.8%,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26.8%;40~49岁的中年网民群体占比由2017年底的13.2%扩大至15.6%,50岁及以上的网民比例由2017年底的10.5%提升至12.5%。”[4]

我国网络媒体发展迅速,老年群体获取信息的来源也主要依靠网络。随着近年来文化反哺的推进,媒体对老年群体社会角色的建构也随之发生改变。网络媒介的发展是媒体对老年群体角色解构与重构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社会心态的变迁

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的文化分类中,在前喻文化中,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权威来自过去;在后喻文化中,年轻人获得了新的权威,使得长辈需要反过来向晚辈学习。[5]而后喻文化反映的正是当今社会的文化主流,在现今大众文化中,老年人“他者”的地位不断被强调,他们被刻画成没有自主性,需要被关怀、照顾的人群。因此,大众理所应当地认为人越老,人生就越在走“下坡路”,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越来越弱。受到这种“内化压迫”的影响,老年群体的社会心理更加趋于保守、封闭。但随着时代的逐步开放、社会观念的迭新,老年群体的自我展现需要、充实自我需要以及娱乐需要被展现出来,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上得以展现,“北海爷爷”“淘气陈奶奶”“鮀城大叔”等老年群体在抖音等网络平台上非常活跃。大众对老年群体的社会角色“反差人设”体现的角色冲突持更加肯定的意见。由于这种社会心态的变化,媒体对老年群体的社会角色的塑造与重构亦随之改变。

(三)价值观念的转移

在刻板印象里,很多东亚文化圈的传统长辈受制于条条框框的限制,性格稳重,但缺乏情感的展露。客观上,没有经历过欧美DV时代的中国家庭,向来不善于用镜头记录下对对方的爱,这也成了难以弥补的一种家庭娱乐文化体验。而在主观上,中国家庭从不缺少爱,相比之下缺乏的是对爱的表达与展现。但现今,老年群体受新媒体的影响,更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此外,现在的文化更加开放、包容、多元,大众开始注意并支持老年群体的网络平台的价值呈现。因此,随着其价值观念的转变,媒体对老年角色的角色扮演呈现也就更加丰富多元。

四、结语

从媒体对老年社会的解构与重构可以看出,老年社会角色的角色扮演、角色期待等一系列都得到了改变。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媒体应该更加重视对老年群体的社会角色的多元结构,促进受众对老年社会角色的正确认知,也能促进老年群体重新获得社会价值,对自身有进一步的社会角色认知。

参考文献:

[1] 耿嘉宁.基于人民网报道的老年群体媒介形象研究[D].郑州大学,2017.

[2] 韩笑恬.老年社会学视域下老年用户微信接触行为实证研究[D].郑州大学,2018.

[3] 高潮.失调与重构——论当代青年学生的角色社会化[J].理论月刊,2010(09):186-188.

[4]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OL].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http://www.cac.gov.cn/2018-08/20/ c_1123296882.htm,2018-08-20.

[5] 李筱佳.新媒体语境下老人与媒介素养[J].新闻传播,2018(18):79-80.

作者简介:陈倩(2000—),女,湖南长沙人,本科,研究方向:新闻学。

猜你喜欢
老年群体
老年危重症患者心衰发病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社会学视阈下的城市老年群体钢琴学习探析
老年群体信息技术教育分析与研究
健康教育对社区老年人提高预防及控制慢性心血管疾病能力的意义
心理护理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
农村老年群体养老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海南社区老年群体需求调查研究
吉林省城镇老年群体心理障碍分析
老年群体的产品便利化设计探究
认识老龄事业 做好老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