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改变一下“思维模式”

2020-09-10 23:23罗洪平
学生学习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走进生活思维模式数学素养

罗洪平

【摘要】小学数学是学生通过学习获取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然后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一门学科。这就需要老师带着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方能实现这一美好愿望。因此,数学课堂应以自主为“动力”,激发学习兴趣;以生活为“主线”,拓展学习空间;以活动为“载体”,提高数学素养。唯有如此,学生的思维才会更加灵活,视野才会更加开阔,数学课堂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模式;走进生活;激发兴趣;数学素养;

众所周知,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堂教学是无法实现的。有人曾说:“如果我们一味地“闭门造车”,培养出来的就是高分低能的无用之才,那我们的教育就是是失败的。”[1]如今,新课改犹如一把钥匙,开启了数学的另一扇“门”。数学课堂因此焕然一新,老师不再是讲台上的“主播”,学生也不再是那个乖巧的“听众”,师生的“脉搏”在课堂中不断碰撞,迸发出智慧与灵动的“火花”。

1以自主为“动力”,激发学习兴趣

毋庸置疑,学生才是数学课堂的“主角”。在教学中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认知能力和知识储备来解决数学问题,允许他们毫无根据的奇思妙想,允许他们在自主探究中出现错误。在此过程中,老师只可以在旁边敲敲边鼓“即可”,不必要“事必躬亲”。只要学生会做的,老师就不要“插手”;只要学生在思考,老师就不要打扰。即使学生做错了也没有关系,因为这是他们真实的感受,不要 “一棒子打死”。唯有如此,学生才会主动起来,才会积极行动起来。有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数学课堂才会“动”起来,学生的学习才会“活”起来,才能走进数学教学的新乾坤。

比如,在教学《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一课时,老师先让学生动手展开正方体的盒子,通过看、指、摸、说等活动,让学生直观的认识了表面积,然后通过比较分析,探讨出正方体的表面积就是6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的计算方法。在这一活动中老师给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充分交流,在多种方法中选取了自己喜欢的算法,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由此可见,教学万万不能“拔苗助长”,亦不能“越俎代庖”。老师要少“扶”多“引”,老师的“教”就是为了“不教”或少教,要耐着性子静待花,但学生的“学”却一点也不能或缺。只有让他们主动的去参与,去思考,才能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因此,唯有改变教学观念,让老师从“主播”的位置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间,让学生“走”上讲台,学生才能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思维才能真正“活”起来,课堂才能灵动起来。

2以生活为“主线”,拓展学习空间

有学者云:“数学源自于生活,终究还是得‘回’到生活中去。“[2]”生活如数学的“源头活水”,数学又如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需要在生活中找到“答案”,学生的数学能力,需要在生活中去实践。唯有如此,学生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唯有如此,课堂才能“走”向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影子”,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才能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厚重。唯有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才会更加浓厚,学习的能力才会更加全面。

例如在教學《认识图形》一课时,课上老师通过让学生看、摸、画等了解图形的特点,利用多媒体“找一找”、“认一认”等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图形的印象。课后,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在课堂中认识的图形,结果出乎意料,他们找到并认识了课本以外的更多图形。

由此可见,让数学“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不是无目的的延伸,而是有计划的“解释”。这样,严肃的数学会变得亲切起来,变得可爱起来,变得有趣起来。让数学“走”向生活,学生也会快乐起来、灵动起来,学习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

3以活动为“载体”,提高数学素养

众所周知,凡是有活动“参与”的课堂一定是活泼的,灵动的,快乐的;在这样的课堂上,老师是轻松的,是愉悦的,是游刃有余的;学生是快乐的,是主动的,是热情洋溢的。唯有这样的课堂,才能激活学生的兴趣“火花”,唯有这样的活动,才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进去,去汲取更为丰富的数学花香,学生的数学素养自然也就提高了。

例如在教学《认识千米》一课,课上老师为学生设计了量一量、走一走、算一算等体验活动,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了“千米”的实际长短,再加“知识卡”的展示,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把学生的研究活动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体验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众所周知,学生是实践活动的主体,活动是学习数学不可或缺的、至关重要的途径一。数学知识的学习,要以趣味性的活动为载体,才能为学生开辟进入数学“百花园”的道路。唯有这样,才会使学生觉得课堂是温馨的,学习是愉悦的,才能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总之,当我们的数学从课内“走向”课外,当数学回到生活的场景中,当数学原理在生活中得到“解释”时。让数学改变一下“思维模式”,我们的课堂就会出现意外之惊喜,数学教学就会进入一个摇曳多姿的美好境界……

参考文献

[1]何丽娜.精彩,源自于数学资源的有效整合[J].新课程(小学),2018(10):230-230.

[2]林茶居.在银鹰文昌中学感悟“自主学习”[J].教师月刊,2013,(3):25.

猜你喜欢
走进生活思维模式数学素养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思维模式分析
逻辑创新的思维模式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走进学生生活之中去
关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方案
语境与英语写作研究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
应用多媒体手段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