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零思考”

2020-09-10 07:22朱自成李瑞芹
中华儿女·海外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新课改课堂教学

朱自成 李瑞芹

摘要:本文认为,针对当前新课改存在的一些阻隔因素,教师需要加强“零”思考。主要有,备课需要“零”教案,课堂交往“零”距离,教学方式“零”霸权,教学效果“零”泡沫,课外作业“零”负担。如此,课堂教学才能实现“简练、真实、和谐、高效”的理想目标。

关键词:新课改;课堂教学;零

在新课改的冲击下,当前的课堂教学正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一方面我们为取得的成效感到振奋,另一方面,又感到束缚课堂教学改革的因素依然不少。表现在教师的教学创造热情还没有得到彻底的释放,一些教师在师生交往、教学方式、追求效果和作业布置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今天,在新课改大力倡导“简练、真实、和谐、高效”的教学理念影响下,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教师加强“零”思考,实施“零”改革。

一、備课需要“零”教案

所谓“零”教案,就是教师可以不写那些有着同定套路的“纯文本”教案,也不再为写假教案而照搬照抄、费时费力。要解放教师,还教师最大的热情和潜力,赋予备课更大的创造性,使教师养成一种积极主动、注重实效备课的习惯和风气。实施“零教案”改革,并不是全盘否定一切教案,只是不再写那些机械烦琐的以应付检查的教案。“零教案”吏不是“零备课”,该做的工作还是仍然要做。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自由选择备课形式。如,读一读,即读那些与教学相关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师用书和一些报刊资料等;划一划,即在教材上划出这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知识点等,假如教师有独特看法,可以在书上直接进行批注;谈一谈,倡导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与平行班教师谈,与同学科教师谈,与所教班级学生谈,这种谈话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搜一搜,即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分享各地同行的经验体会以及成熟的资料,如教案、课件等;记一记,即把教学框架和思路设计记到课本上,要体现教师的个人风格,力图杜绝互相抄袭的现象;改一改,指在往年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尤其适用于利用计算机进行备课;贴一贴,即教师要做有心人,要留心报刊上有价值的资料、图片,制作成卡片贴于教科书之中。时间长了,这些都会成为一笔宝贵的教学素材。

二、课堂交往“零”距离

(一)要摆脱对讲台的依靠。教师不能再把讲台作为“永久根据地”和身体的支架,要摒弃居高临下的姿态,走下讲台,走进学生,这样,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可以多起来。

(二)要学会倾听。倾听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接纳,是一种宽容和包含,它会减少师生交往中的误会和冲突,是一种真正的“教学相长”;通过倾听教师可以关沣学生的即时表现,捕捉学生言语背后的思维过程;倾听还可以体现教师的热情期待,在情感上走进学生,达到思维共振和心灵的敞亮。

(三)要促进学生之间的交往。教师不仅要做信息的发布者,史要体现信息交流的平台价值。让学生进行交流和分享,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共同成长。

三、教学方式“零”霸权

(一)要转换角色。以往,教师是高高在上的讲坛霸主,习惯于从“出色演讲”中获取成就感,课堂变成了教师表现自我、实现自我的舞台,在教学语言甚至神态上的表现为无所不知;在对学生评价中,教师仍以自己对内容的理解作为学生见解的惟一评价标准,不知不觉成了学生自由发表见解的最大阻力。

(二)要消解对教科书的盲目依靠。教师的权威和专制主要来自于对教科书的先期“占有”和绝对信仰,以及不能容许学生对教科书和自己的怀疑。实际上,“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教师要摈弃那种唯教材是用的本本主义,及时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把它及时地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

(三)要正确对待参考资料的“标准”答案。语文、历史、政治等文科的内容解释,都是在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生成,没有预设答案,因为文本的学习是由师生对文本的扣问、质疑、延伸来完成,是对文本的再加工和再创造过程。

四要鼓励学生敢于和权威辩论。日本学者认为“课堂是个试错的场所”,我国当代教育家孙维刚先生也主张坚持课堂“无错原则”,所谓“无错”并不是无视学生的错误,而是认可它的必然性,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变错误为教育的契机。

四、教学效果“零”泡沫

(一)要教师以生为本,摈弃演练作假的成分。以生为本就是要求教师不能课前操练,课中表演,少数参与,多数旁观;以生为本就要求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学习基础,不能把学生当做白纸和容器,随意刻画和灌输;以生为本就要求教师应面对学生真实的认知起点,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二)要教师珍视教学生涯的真实历程。从根本上来讲,课堂是师生的一种生活体现,是一段生命历程记录。笔者以为,教师上课,不是为了获得什么赞赏,也不是为了取悦于专家的认可,更不是为了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风流倜傥,妙语连珠,而是让自己和学生一起愉悦,互相促进,这45分钟的生命才显得有意义。

(三)要教师应敢于承认教学瑕疵,追求过程的动态生成。生成的课堂应该是学呼唤着教,教催生着学,教师与学生在过程的动态生成中共同成长。

五、课外作业“零”负担

(一)要摒弃九效作业。在一定程度上,学生之所以对学习产生厌烦、逃避甚至抵触,正是囚为繁杂苦涩的作业抑制了他们对待学校生活的热情,致使他们对学习的渴望转变为失望最终到绝望。所以,实现作业“零”负担,首先就要摒弃那些对学生身心成长无效的作业。

(二)要培养学生的作业自主能力。教师对待作业的策略,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相信学生,确立“人人发展”的思想,培养“人人参与”的能力,激发“人人求新”的欲望,提供“人人动手”的机会,给予“人人成功”的喜悦。

(三)要改进作业批改方式。从减轻教师负担角度来看,教师可以考虑不同形式的学生组合,以组长为核心对部分作业进行批改;从范围来看,可以实行“免检制”,根据不同学生情况,有选择地对作业进行批改,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教师加强课堂教学的“零”思考,不是绝对化的“推翻重来”,而是对课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建设性的思考,是一种“尽可能达到”的价值取向。倘如此,我们的课改步子就会史顺利,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就会更健康。

猜你喜欢
新课改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