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赤子之心 谱一方真情

2020-09-10 07:22詹姝睿
音乐世界 2020年5期
关键词:广安市广安创作

詹姝睿

坚守初心 厚积薄发 天赋加勤奋造就创作者

20世纪60年代,张宗科出生在原广安县观塘镇双碑村一个叫做张家院子的地方。这里虽是物质匮乏年代的乡村,却活跃着一群文艺生活别样丰富的村民。夏日夜晚,劳作后的村民们总是齐聚院坝,拉起二胡、吹起竹笛、放声歌唱。山野间悠扬的乐曲、嘹亮的歌声伴随着张宗科的幼年,一颗热爱音乐的种子也就这样悄然播下。耳濡目染间,七八岁的他就学会了演唱《白毛女》《杜鹃山》《红灯记》里的经典唱段,学会了用口琴吹奏《东方红》。在买不起更多乐器的情况下,他甚至用竹管打磨成竹笛、用文具盒修补捡来的二胡,来模仿大人们咿咿呀呀地吹拉弹唱。后来,广播站大喇叭里的伴奏、坝坝电影里的插曲、尤其是小学毕业那年表哥赠送的那台“红灯牌”晶体管收音机里源源不断的音乐节目……这些在有限的条件下能接触到的音色和旋律,每一丝都被敏感的张宗科一一捕捉,成为了他脑海中最初的音乐记忆。

出于对音乐的热爱和敏感,张宗科很快学会了识简谱和演奏更多乐器,成为校园里活跃的文艺分子、同学眼里的“小音乐老师”。在校园里组织文艺晚会、教同学唱歌,张宗科总是忙得不亦乐乎,他身上音乐才能以外的领导组织能力、助人为乐的豪爽性格,也在这时伴随着音乐的萌芽一并生长起来。

初中毕业时,和那个年代大多数成绩优异的农村学生一样,张宗科考入了广安师范学校,选修方向依然是他热爱的音乐。在这个资源更加丰富的学习环境里,张宗科卯足了劲儿吸收着专业知识。在这里,他系统学习了乐理知识,接触到了小提琴、键盘等西洋乐器,而他的刻苦勤奋和组织能力也在新的校园里继续发扬,被校长、老师赞叹为“几十年一遇”的音乐学生。

1985年,从广安师范学校毕业后,张宗科成为了观塘中学一名音乐教师。在旁人眼里,这个从小就爱玩音乐的孩子算是有了一个令人满意的结局,但是对于张宗科自己来说,他的音乐人生之路才刚走到一个重要路口。这个时期,他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乐理、器乐、声乐基础,但也意识到,想要在器乐演奏、声乐演唱这样偏技术和表演的方向继续有所突破,离不开专业老师长期面对面的指导和系统训练。“当时已经参加工作,又是在乡镇中学的环境下,这样的学习条件是不能具备的,而音乐创作方面呢,需要有大量的理论知识,这些就可以通过书本、书信交流这样的方式自学。”张宗科说,加之相信自己从小到大的音乐感知能力,在充分考虑各种主客观因素后,张宗科选择踏上音乐创作的新旅程。

正如年幼时自己没有乐器就动手制作乐器,在音乐学习的道路上,张宗科总能拿出热情、想出办法。薪水微薄,他毫不吝惜花费购买《作曲法》《音乐作品分析》《音乐转调手法》《和声学》《配器法》等书籍;业余时间,他一股脑儿扎入书堆研究音乐创作知识。找准方向的当年,他就写出了第一首少儿歌曲《我们的怀里》。此后,他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一边不断地尝试创作了更多风格类型的歌曲。

1987年,四川省音乐家协会《音乐世界》编辑部的王广源、朱嘉琪两位老师从张宗科来稿的作品里看到了这位年轻创作者的热情和潜力,便以书信的方式开始对其作品进行修改建议、创作指导。据张宗科回忆,那个时候的信件往返成都和广安通常需要3~4天,而他和王广源、朱嘉琪老师对于一首歌曲的打磨修改往往可以持续近一个月。“当时老师的修改建议会细致到一个音是落在sol还是mi上,并且都会给出修改的理由,这样的指点真的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张宗科以求学者的态度从书信字里行间汲取着专业的营养和灼见,创作水平也在实践中迅速提升。这一年起,他创作的《他的眼睛告诉他》《战士的火焰》两首歌曲登上了《川北歌声》杂志,随后更多作品陆续发表于《音乐世界》《音乐生活》《心声歌刊》《湘江歌声》《祁连歌声》《广播歌选》《中小学音乐报》《儿童音乐》《歌曲》等省内外音乐报刊,发表作品带来的激励和成就感,坚定了他继续创作的信心。

前行不止 创作不息 让家乡的旋律传唱远方

音乐创作上的初露头角,也为张宗科带来了新的工作机遇。1988年,他调入广安县文化馆,作为音乐干部,在各类文艺演出活动中他常常身兼数职,穿梭于组织演出、晚会策划、乐队伴奏等岗位。“那个时候的文艺演出,歌舞类节目都是专门主题创作、乐队现场伴奏。”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张宗科的音乐创作在主题、情绪、风格等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和丰富。

1989年秋,《音樂世界》杂志在温江柳城宾馆组织历时8天的创作笔会,二十多岁的张宗科应邀前往成都参加,这是他第一次来到成都,也终于见到了神交已久的王广源老师、朱嘉琪老师。几年的通信,朱老师凭借现场张宗科写两个字的笔迹就叫出了他的名字,令张宗科感动不已。不仅如此,这场笔会还聚集了来自音乐院校、省市歌舞团、出版社等专业领域的作曲家,作为年纪最小、来自基层的受邀者,这次难得的交流机会,让张宗科再次收获了创作上的极大鼓舞。笔会上,张宗科还有幸结识了四川音乐学院黄虎威教授,此后,通过书信的方式,张宗科在黄虎威教授的指导下完成了大量四声部和声写作习作,学习了传统和声与民族音乐语言结合技巧,张宗科的音乐创作再次向前拓宽了一大步。

进入90年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于文化艺术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作为文艺工作者,张宗科也迎来了不断出成果的机遇期。1993年,刚刚成立的广安地区电视台缺少配乐人才,在作曲方面已小有名气的张宗科便担起重任,凭借专业知识和乐感,他迅速掌握了电视音乐编配的选曲、制作。由他担任背景音乐编配的《这方热土》《小平同志,家乡人民想念你》等多部电视专题片被送到中宣部,专门献给邓小平同志观看。1994年,张宗科参与策划、组织、实施了广安地区成立一周年迎宾文艺晚会,这是广安首台全部由本土艺术家创作演出的晚会,晚会的多个节目由张宗科担任作曲,晚会的成功演出受到了时任地委领导及广大观众的高度评价,此后,在广安举办的大型文艺活动里,都少不了张宗科忙碌的身影。

这一时期,张宗科扎根广安厚重的文化土壤,深入民间收集音乐素材,一系列关于家乡、关于小平故里的作品喷涌而出,这些作品不仅传唱在广安的大街小巷,更是带着广安的旋律走向了更广阔的地方。1998年,中央电视台《田园大舞台》栏目组来到广安录制6个节目,其中《牌坊铁树》《乡音乡情》《广安幺妹》等节目的作曲都是张宗科完成。2004年,邓小平百年诞辰前夕,由上海、重庆、四川三家电视台联合主办、摄制的《我为小平故里植棵树》大型节目中,张宗科作曲的《渠江谣》《敬爱的小平好老乡》和与人合作的《小平爷爷走过的路》三首歌曲被搬上舞台,同年,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的“小平,你好”大型歌会在广安思源广场上演,《渠江谣》受到上海著名歌手仝阿梅的喜爱并现场演唱。此外,这时期张宗科的作品有近40件在国家、省、市获奖,14件作品由中国唱片总公司制作成专辑在全国发行。2002年,四川省歌曲创作研讨会在广安召开,其间为张宗科个人作品举行了研讨会,其作品得到黄虎威、陶嘉舟、彭涛等多位作曲家的高度评价。这也是四川群众文艺界首次为个人作品举行研讨会。

音乐人生 赤子情怀 创作有生命力的作品

2020年,距离张宗科踏上音乐创作之旅,已经整整35年。随着创作经验和音乐素材的积累、人生阅历的增加,他已是一位能驾驭多种风格、主题的成熟作曲家。

聆听张宗科的作品,从民歌到美声、从激昂的大合唱到娓娓道来的通俗爱情歌曲,他都能准确表现出不同音乐风格类型曲调的特征,创作不拘一格;无论是以西洋大小调还是传统民歌的五声调式创作,在他的编织下都展现出一种结构新奇、优美动听的律动感;在词曲结合方面,更能感受到,他对于歌词文本拥有极高的理解和洞察力,旋律常常能准确跟随歌词的意境上、下行,一字一音或巧妙变化,歌曲中的情感总是能表现得恰到好处、真实、有温度、感人。

作为在广安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作曲家,在张宗科的创作中对于广安民间音乐素材也有着丰富应用。如代表作《渠江谣》的首句“唱一曲渠江谣哟”,以川东北地区渠江号子中近乎川话口语语调的典型音阶“6 1 5 3”组成旋律,歌声一起,听众仿佛就被带到了华蓥山下渠江东门码头;而在为广安当地拥有上百年历史的民俗舞蹈《云童舞》编写音乐时,他在旋律上取材本土的《莲花落》《薅秧歌》等民歌,节奏上则采用了道教的“嫁香锣鼓”,搭配传统打击乐和弦乐,让原本只有打击乐的《云童舞》重新焕发了生机,助力它成为列入四川省非遗名录的完整作品。

近年来,张宗科肩负广安市文联副主席、广安市音乐舞蹈家协会主席、广安市广安区文化馆长等职务,他的音乐创作主题也主要上升到了各类重大主题、时代主题。在最新创作的歌颂和纪念邓小平的音乐作品中,张宗科及其团队以得小平伟大的人生为主题,以邓小平一生的重大事件为线索,作品包含《渠江》《赤光》《烽火》《胜利》《春天》《大海》等6章10首歌曲,采用合唱、独唱、重唱、小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来塑造邓小平的光辉形象。为了让作品更加具有质量和水准,还特别邀请著名作曲家、四川音乐学院原院长、四川省音协名誉主席敖昌群担任艺术指导及交响乐创编。目前,《邓小平颂》已与四川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和四川音乐学院合唱团达成首演协议,问世后,这部大型交响组歌将填补颂扬邓小平大型音乐作品的空缺。而在为家乡广安打造最新形象歌曲的创作任务中,张宗科也尝试找到了不同往常的切入点。“‘一定要把广安建设好’,这句话是邓小平接见家乡领导时留下的嘱咐,虽然如今的广安已经建设得焕然一新,但是建设工作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一个城市永远在持续的发展建设中。”张宗科说,选取这个角度,就是考虑到它是一个长期持续、有生命力的表达,过去适合,现在适合,将来也适合,不会轻易过时,世纪伟人的一句嘱托能激励广安人民建设发展家乡的振奋精神。为此,张宗科以昂扬向上的大调、明快的节奏为《一定要把广安建设好》谱曲,并录制了铜管乐、男女声二重唱、合唱、广场舞多个版本,为这首“唱给广安、唱给广安人”的歌曲在各类场景里都赋予了最佳的表现形式。

在保持高質量创作的同时,张宗科还将大量时间精力投入到了团结领导广安市文艺创作队伍、推动地方音乐产业发展等多项工作。目前,在张宗科的带领下,广安市音乐舞蹈家协会这支队伍一直保持着活跃的创作氛围和较高的作品质量。2020年初,全国抗击新冠肺炎公益歌曲创作的广泛开展时期,广安市音乐舞蹈家协会的创作者们从1月底就开始了自发的创作,2月2号就完成了公益歌曲《人民》的创作、录制以及MV制作。作品推出后,获得了包括中国网、人民音乐出版社网在内的多家媒体报道和转载,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此后,广安市相继推出的《请相信》《把爱播撒》等公益歌曲在央视频道、中国政协网展播,国内各大公益歌曲优秀作品展播平台也进行了收录和转播。

群众文艺队伍在各项工作中表现亮眼,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当地政府部门也更加积极鼓励文艺事业的发展、提高地区文化软实力。“近年来,广安市政府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创作基金、产业基金、广安市文艺奖等政策,鼓励我们多创作、出好作品。”说起广安市音乐产业和创作的蒸蒸日上,张宗科倍感欣慰。

“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大情怀是朴素的,大智慧是本然的,对于音乐创作者来说,作品就是作曲家人格的文本。回顾张宗科的音乐作品和创作生涯,不难发现,他的创作理念,正是他饱含对家乡的热爱、对家乡人民的眷念、为这方热土奉献赤子情怀和艺术生命的体现——“向人民群众学习,在生活中寻找音乐素材和创作灵感。要写就写时代巨变,写人民群众的心声期盼,写有温度有生命力的作品,把最美最动听的歌儿奉献给人民群众。”

(本文图片由张宗科提供)

猜你喜欢
广安市广安创作
疝环填充式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对比分析
Jazz
区广安
平面设计作品
广安这方热土等你来
岳池县联社
广安市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研究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