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回归生活”的意义探究

2020-09-10 07:22祝伟堂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32期
关键词:回归生活法治道德

祝伟堂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视阈下,教师要构建突出主体性、生活性、开放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小学生处于心智启蒙发展时期,是思想品质与道德行为初步成形的重要阶段,这便需要教师不仅要将教学内容向生活延伸,还要关注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充分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价值。为此,课程改革提出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回归生活”的现实需求,形成理论道德知识与生活道德行为的融会贯通,通过有效教学将学生培育成遵纪守法的新时代社会公民。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回归生活;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2-029

新課程改革强调要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并通过课程教学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以满足核心素养发展观的基本要求。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道德修养与人格品质的主要途径,其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其本质是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成为具有优秀道德品质的社会公民。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若想从本质上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需架构起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连接桥梁,让学生从生活视角理解知识、应用技能。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应用现代教学理论,逐步形成“回归生活”的教育观念,以使得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内容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求。

一、有助于完善学校德育体系,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针的深入推进,在基础教育中进行德育渗透成为热点话题,旨在于弥补传统应试教育背景中忽视学生品德修养的教育漏洞。教育部门提出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呼吁学校教育必须将德育工作体系化,充分发挥学科教育的人文教育功能。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阶段实施德育的主要途径,构建“回归生活”的课程模式可以将德育知识融入学校、家庭与社会,协同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例:在“完善自我,健康成长”这个单元中有“学会尊重、学会宽容、学会反思”三部分内容,笔者以“传统美德”为主题进行单元整体教学。在教学中,首先以中华传统美德的宣传片导入新课,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引入出尊重、宽松与反思等传统精神品质。接下来,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案例,如校园中学生打闹不小心撞人;电影院中两个人大声议论打扰他人等,这些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事例可以促使他们更好地形成道德规范意识。

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生活思考

学习兴趣是决定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学生在积极自主的状态中往往能更集中接受教师的指导,从而提高理解与内化知识的效率。对于小学生来说,板书讲授式教学往往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且教师在课时较少的情况下,不得不将更多课堂时间用于讲解重难知识点,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鉴于此,教师应将教学过程融入生活实践,运用“回归生活”的课堂教学引发学生的生活思考。

例如:在学习“地球——我们的家园”这课时,笔者组织“我为环保做广告”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环保观念。首先在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环境污染案例,将此作为广告宣传素材,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教师再适当补充地球环境污染案例故事。最后,让学生整合课内外素材,制作成环保广告牌,并利用课余时间到学校周围社区宣传演讲,使环保知识进入生活。

三、有助于促进思政课程改革,满足新课改的需求

小学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是科教兴国战略决策下实现“中国梦”的基础,以期通过全面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新课程改革导向下,教师要以核心素养发展观为理论指导,关注学生的文化基础、能力发展、社会参与三个维度的社会性发展。“回归生活”教学观念呼应了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要求,满足新课改需求,侧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生活实践能力与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要注重时政热点素材的运用,突出时代性和人文性特征,彰显现实生活的时代主题,使得学生可以从现实生活角度认识时政热点新闻在生活中呈现方式。在教学手段方面,教师要善于运用新媒体技术,结合网络资源引入多样化的课程资源,避免出现教学内容过于枯燥而导致学生无法进行生活思考的问题。在教学模式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形成质疑精神,使他们在学问相生中提高迁移运用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本身就是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的,教师应拓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建立从教材知识向生活应用的延伸。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利用生活事例启发学生将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化为自身主观行为习惯。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要侧重培养学生的体验感与实践能力,以实践所获经验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评析生活,结合辩证思维真切感悟到生活事件的理想化处理方式与客观存在阻碍,以此来进一步升华他们对道德行为的认识。立足于“回归生活”教学观念,教师要彰显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本质,不断细化、活化课程内容,提升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孙晓砺.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生活化教学[J].教育界(教师培训),2019(03):110-111.

[2]任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实现路径探析[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02):157.

猜你喜欢
回归生活法治道德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跟踪导练(五)(2)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道德
让小学音乐教育融入自然回归生活
让幼儿教育回归自然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