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格目标的定位研究

2020-09-10 07:22郭洪亮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郭洪亮

摘 要:人格目标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构建的根本方向和评价的重要依据,对其科学定位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首先从时代变革、社会需要和个人发展方面分析了人格目标定位的必要性,然后从政治素养、思想道德、创新实践方面剖析了人格目标定位的内容,最后阐述了人格目标定位的方法。科学定位人格目标,才能彰显思想政治教育强大的社会功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格目标;定位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3-0012-02

大学生人格目标定位是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以大学生人格培养和人格塑造为目标的教育活动[1]。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构建的根本方向和评价的重要依据。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入了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对其人格目标的科学定位提出了全新要求。

一、人格目标定位背景

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的人格目标产生在一定时代条件下和特定社会环境中,并随着时代前进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服务于其所扎根的经济基础,有着深刻的背景渊源。因此,对大学生人格目标进行科学定位离不开时代变革、社会转型和个体发展的客观需要与实践背景。

(一)时代变革需要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下,各国在世界舞台上进行着包括文化软实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的博弈竞争。在第四次全球技术革命的浪潮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入新时代,在民族复兴和强国崛起的大道上阔步前行。在这个重大时代变革下,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统一引领大学生的思想,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2],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洪流中,为增强综合国力,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贡献力量,成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和终极目标,而完成的前提和基础就是对大学生人格目标进行科学定位。

(二)社会转型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由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将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强国的新时代,中国社会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在这个关键阶段,需要对大学生人格目标有一个科学定位,从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提高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激发他们为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努力的顽强斗志,坚定实现中国梦宏伟蓝图的决心,使其思想目标与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产生情感共鸣和使命共振,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三)个人发展需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首要任务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实现个人发展[1],而实现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基础就是对其人格目标进行科学定位。中国已由集中的计划经济时代步入自由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社会风气日新月异,物质至上观念在大学生群体中占有一定比重,甚至个别大学生价值观模糊不清,错误思想严重。新时代下的中国社会正处于民族复兴的重要转型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要求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知识结构、创新实践能力要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实现个人全面发展。这就需要对大学生的人格目标进行科学定位,把大学生的个人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结合起来,做到知行统一,行为践履[2]。

二、人格目标定位内容

大学生人格目标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体系中的根本目标,关系到大学生教育工作的成败得失。科学定位大学生人格目标的内容,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化认识,也是新时代中国社会客观发展的题中之义。

(一)政治素养目标

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3]。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培育优秀的政治素养则是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大学生人格目标中的首要目标。新时代大学生具有优秀政治素养的前提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领导;基础是坚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阵地,秉持中国精神,接受新时代爱国主义文化熏陶;核心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思想,树立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的大局观念,具有国家意识和民族情怀,与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共振齐鸣。

(二)思想道德目标

培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是大学生人格目标在道德层面上的反映和要求。新时代的重大使命和社会转型的迫切需要,要求大学生始终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坚持以集体主义和国家主义利益为重的价值取向,恪守诚实守信、踏实奋进的准则,遵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秉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充实自身的精神世界,从而培育出良好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实现人格的扬弃发展,形成正义、正气、正量,与新时代发展的脉搏同呼吸共命运。

(三)实践创新目标

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大学生人格目标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范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产生、发展、完善之后,又为之服务。新时代下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拓展了竞争与创新的社会新局面,这就要求大学生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确立实践创新的人格品质,在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的道路上锐意创新、不断实践,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实践创新成为大学生人格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使然。

三、人格目标定位方法

世界具有普遍联系性,因此人格目标与社会目标、群体目标、即时目标、教育目标也具有统一性,正确认识它们之间的联系,才能准确定位人格目标,从而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一)人格目标与社会目标统一

社会目标是指在一个国家内对全体社会成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具有长期性、根本性、战略性的特点[4]。社会目标是人格目标制定的依据,人格目标是社会目标实现的手段,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新时代下社会目标是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完成建设美丽中国的蓝图大业,从而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伟大工程,在砥砺前行过程中需要良好的政治素养和坚韧不拔的思想品格作依托。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而言,把人格目標定位在社会目标的高度,与其价值取向融为一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设之义。

(二)人格目标与群体目标统一

群体目标是指对具有相同或相近特征的个体所组成的社会团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4]。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社会各群体做到以民族复兴为己任,拥有服务人民和社会的初心,做到诚实守信、克己奉公、相互尊重、和睦友好,从而构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中国。大学生之间年龄相仿、性情相近、学业相通、兴趣相投,是社会群体中最具创新活力的团体,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生产力因素。大学生应把人格目标融入到社会主义集体目标当中,将其作为定位和实现人格目标的导向与途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人格目标与即时目标统一

大学生人格目标与即时目标同属于思想政治教育中个体目标的范畴。人格目标侧重于对大学生的人格培养和人格塑造,即时目标侧重于端正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来解决当前他们所面临的实际问题[5]。人格目标对于即时目标具有导向性和目的性,即时目标是实现人格目标的基础和方法[5],二者不可分离,有机统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在于它具有强大的社会服务性,在教育过程中应重视大学生个体发展的特征,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在完成无限多个即时目标的过程中逐渐增强他们的信心和意志,最终实现其人格目标。

(四)人格目标与教育目标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目标是根据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培育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6],这是教育目标的科学性。新时代下的教育目标又刻上了民族复兴和强国崛起的时代印记,并与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远大目标结合起来,这是教育目标的思想性。教育目标的科学性决定着思想性的发展方向,思想性发展又丰富着科学性的理论。二者辩证联系的关键在于大学生的人格目标与教育目标的统一。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紧扣时代主题和社会发展形势,用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大学生的同时,还要提升他们的人格素养,并将其融入到教育目标的科学性与思想性中,使他们在社会前进中真正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时代主题和社会需要为发展方向,以社会目标、群体目标、个体目标的辩证关系为内容架构,对新时代大学生的人格目标进行科学定位,去培育优秀的政治素养、高尚的思想道德、不竭的创新能力,从而彰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大的社会功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冯宝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理论创新[M].北京:中国原子能出版社,2017:53-59.

[2]曾萍.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及其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0):13-16.

[3]中共中央文献办公室.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26.

[4]董泰恩.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认识[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2):64-65.

[5]褚海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论[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91-93.

[6]宋士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158.

(责任编辑:李凌峰)

猜你喜欢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