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探索

2020-09-10 07:22顾书嘉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红色文化

顾书嘉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期间曾强调,要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这一重要论述为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贵州作为革命老区,红军的发展壮大之地,从“五四”运动时期就涌现出了一批爱国救国的革命先驱,又在长征、抗日、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留下了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关键时期,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融入红色文化,培养其红色基因,传承红色文化将是最佳时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贵州红色文化;高校思政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3-0010-02

一、贵州红色文化概况

贵州红色文化资源特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贵州人民和贵州地区,在革命战争期间和民族解放过程中形成的,以红色革命遗址、红色纪念场所、红色文化、红色精神为类型的红色资源的总和。贵州红色文化资源是我国红色文化当中不能忽视,浓墨重彩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资源。20世纪20年代,马克思主义随着“五四”运动进入了贵州,一批贵州有志青年纷纷踏上了探寻真理、励志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成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如荔波的邓恩铭、瓮安的冷少农、安顺的王若飞、铜仁的周逸群等。

作为红军的革命根据地,贵州是红军长征最关键的时期,也是长征中历时间最长、路线最长、革命大事最多的省份之一。1930年至1936年,先后有六支红军队伍进入贵州,足迹遍及全省68个市(县),在贵州建立革命根据地展开革命活动。其中,遵义会议、黎平会议、娄山关战役、四渡赤水战役等都是红军在贵州长征期间留下的宝贵红色文化遗产。据统计,目前贵州全省有超过两千处遗址、纪念馆等红色资源,其中不少已成革命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此外,在改革开放时代精神的引领下,贵州在发展中又產生了一大批极具时代特征,符合贵州发展速度的红色资源。如贵州大数据、大射电,最美奋斗者黄大发、人民科学家南仁东等,都是新时代在贵州大地上涌现出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文化资源。

贵州红色文化资源具有种类多样、特色鲜明、历史厚重等特点,在众多红色文化资源中贵州红色文化极具鲜明。在物质资源方面贵州红色文化主要有红色革命战役遗址、会议会址、革命人物故居、纪念馆、烈士陵园等;非物质文化资源包括在革命中形成的红色诗歌、歌曲,红色精神等内容。贵州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革命过程中形成了诸多具有民族性的红色文化资源。如水族红色人物邓恩铭,作为中共“一大”中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他的革命历程和遗留的诗歌文字中都深刻体现着水族文化对其深刻的影响。红军长征在贵州的革命时期,十分注重民族团结工作,长征进入黎平时,对处理好民族关系毛泽东同志曾亲自做出过指示。

贵州红色文化资源是以历史为引线、事实为依据,真实性明显。具有真实性的贵州红色文化资源,能够更好砂增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在作为教育资源方面更具有说服力。这些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新时代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爱国主义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鲜活教材和重要的教育资源。

二、贵州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重要价值

(一)为贵州高校思政课注入“最好的营养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多次来到山东、山西、宁夏、河北等革命老区接受红色再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是青年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引领渠道。落实好党的十九大教育方针理念,实施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汲取优秀资源“养分”。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中国革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激情永不褪色,在高校思政课中将焕发出新的光彩,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资源中最好的营养剂。

(二)为青年大学生追溯信仰源头,补足理想信念之钙

红色基因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红色教育理论的精神内核和政治灵魂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在当代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共产主义理想的奋斗目标[1]。在青年大学生追寻理想、树立信仰的过程中,必须从厘清信仰源头、确立远大理想入手。贵州红色文化作为信仰源头,为青年大学生树立崇高信仰,培育青年大学生艰苦奋斗的良好品格,为挺直理想信念的精神脊梁提供了关键作用。

(三)赓续血脉传承,锻造旗帜鲜明的筑梦生力军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表示“要传承好红色基因。中华民族从羸弱到富强,经历了太多的坎坷,也创造了许多奇迹,一定要让后代传承下去,我们不能忘记初心,也不可以迷失了道路与方向。”新时代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必须道路明确、旗帜鲜明。用红色文化注入大学生的时代血脉,既能保证赓续革命血脉传承,又能帮助大学生打好人生底色。

三、贵州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

(一)贵州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课教学运用中的现状

贵州红色文化资源内涵丰富且独具特色,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宝贵教学资源。但是由于思政课教材在贵州红色文化方面的缺失,导致贵州红色文化资源并没有能真正的运用到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多数学校和教师对于贵州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还比较浅显,仍是以课堂讲授的方式,通过展示图片、视频为主。可以说贵州红色文化还没有真正深度融入高校思政课当中,对于如何运用好贵州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讲好贵州本土的红色故事,发挥贵州红色文化资源的最大价值,还需要在课程内容、教材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

此外,对于贵州红色文化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尚缺乏有效的评价。一方面,造成了教学反思不足;另一方面,以成绩为评价标准的评价方式也难以检测贵州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因此,对于贵州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还需要多方面的合理评价。

(二)贵州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途径

1.联系教材,充分挖掘利用贵州红色文化资源

虽然说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但是教材始终是教学的根本,是不容忽视的最重要的课程资源。高校思政课教材对如何培育人,培养人的问题做了明确回答。对知识的编排符合新时代对于大学生的使命任务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政治性、思想性的引领具有重要作用。想要发挥好贵州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课中的独特作用,既要充分挖掘贵州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更要用好、用活贵州红色资源。“用好、用活”的关键在于能否与思政课教材合理联系。因此,在高校思政课融入贵州红色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应高度契合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并做好对贵州红色文化资源的筛选、加工及整合,使贵州红色文化资源能高效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教学[2]。

2.利用红色资源,构建立体式实践教学模式

贵州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課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传统课堂教学中的融入,更需要优化创新,探索融入的新途径、新形式。高校思政课在改革创新实践教学模式过程中,通过探索贵州红色文化资源的融入,一方面可以利用本土资源以实践育人,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参与度;另一方面能够发挥本土资源优势,挖掘更多、更优质的教学资源。

以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为例,利用本省红色革命人物——邓恩铭革命事迹为范本创作的歌剧《邓恩铭》,在贵阳孔学堂演出直播时,受到了全院学生的高度评价,不仅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陶冶了情操,更加深了对革命历史的了解与认识,促进爱国主义教育。此外,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还建设了全国首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广场,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活课堂、活教材。

3.优化教学评价机制

目前,高校思政课普遍仍以成绩作为评价思政课的教学评价标准。对于贵州红色文化的融入,这种评价标准和方式不仅难以评估教师的教学水平,而且也不能客观反映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因此,想要贵州红色文化资源真正在本省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发挥作用,必须优化教学评价机制。一方面,对于教师要建立合理评估机制,通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资源利用途径等方面的评估以反映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程度;另一方面,对学生采取多方位评价,把思想道德水平的评估放在首位,以检测红色文化的育人渗透程度。

四、结语

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中国文化资源中极具特色的一部分,其包含丰富的内涵和广泛影响力,非常有必要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中,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性。目前,贵州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政课中的融入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发挥贵州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还需将广大学者和一线的教师拧成一股绳,不断深挖资源、拓宽途径,讲好贵州红色故事、培育好地方学子。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原理[M].北京:髙等教育出版社,2007:40.

[2]陈华洲.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27.

(责任编辑:李凌峰)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课红色文化
“中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探析
十年磨一剑:思政课教学改革发展综述
依托红色文化资源 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