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应承担起创新能力的责任

2020-09-10 16:53张莉崔方达
高考·中 2020年3期
关键词:基础教育责任创新能力

张莉 崔方达

摘 要:关于基础教育阶段是否能承担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目前在社会上还存在分歧。笔者通过论证认为,基础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基础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文章最后关于如何培养创新能力,笔者又给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

关键词:基础教育;创新能力;责任

现代社会知识经济的出现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基础教育必须关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是由知识技能、思维、人格共同构成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复杂能力,这种能力的发展有一个由低到高的过程,基础教育阶段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以后高水平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基础教育阶段要承担的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创新所需要的全面知识,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思维,形成有利于创新的人格。

一、基础教育能够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1.培养创新能力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科学家们更清楚的意识到,创新能力不是一种单一的思维能力,而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作用。更确切的来说,创新能力离不开智力因素的作用,又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同时知识也起到的非常关键的作用。

作为培养人的教育活动,主要是对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形成个人的思维品质以及人格来发挥作用,因此,包括基础教育在内的教育能够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上发挥作用,如果否定了教育的这种作用就相当于是对教育活动本身存在的否定。我们对创新能力培养所形成的认识,是创新能力能够培养,但是不能通过技能训练的方式来进行。但同时需要强调的是,因为各种因素的互相作用,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中,不能将以上三个方面分割开而单独进行培养。

2.基础教育阶段注重培养所有学生的创新能力

义务教育阶段的创新是个体意义上的,基础教育完全可以而且也应该承担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任务,在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两点。一是,教室应关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发现”。教育实践过程中,学生在不同领域表现出的创新能力大小必然各不相同。而教育实践中教师应当关注的是对每一个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发现”要求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这种不同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使学生尽可能地发挥长处、弥补不足。

二、基础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创新能力的概念界定

基础教育阶段“创新能力是指学生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出具有新颖性和恰当性产品的能力”。这里的新颖性是相对于学生的个体而言的,创新是个体意义上的创新。恰当性指的是对待问题的解决方案是有效的,符合问题的实际情况和一般自然规律。

2.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必须认识到创新能力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得創新能力是高等教育阶段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基础,不能将个体意义的创新能力与社会意义的创新能力相割裂,不能据此以打好基础来否定创新能力的培养。低级阶段的创新能力虽然没有社会意义,但是却可以为以后高级阶段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不能只追求质变却忽视量变的积累,不能否定基础教育阶段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更不能将创新能力培养作为高等教育阶段才有的任务。

3.学生创新能力表现的多样性

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性活动与重复性活动不同,前者是人本质性力量的集中体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学校培养学生获得作为人所应具备的本质性力量,是培养学生在和会生活中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使学生在面对挑战和困境时,能够超越自我、发展自我。由此,我们我们所看到的学生对于学科问题的创新解决方法,其意义将远不止这些。在基础教育阶段,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意义是使学生以一个“人”去创新的解决在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由此培养的这种实践能力就是创造能力所培养的根本所在。

三、基础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抓手

1.基础教育要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全面性

知识是指“人类认识的成果”,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并经过实践检验的对客观现实的放映”。这些则是创新的“原材料”和基础,没有知识,难以形成对客观事务的正确认识,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只有掌握了事物本身的原理,才能发现根本问题,确定需要创之处,只有对技能和方法熟悉以后,才能把它们进行创新性深层次组合,从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当然,基础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更为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2.使学生掌握创新活动的思维方法

创新活动是一种特殊的问题解决活动,活动中思维具有一定的阶段性,表现出具有逻辑性的思维步骤。一般来说,创新活动的思维主要包括几个步骤:(1)认清事物发展的本质,找到确定存在的本质问题。(2)根据自然的基本理论,做出假设。(3)对假设进行推理。(4)回溯到问题进行检验。(5)形成正确的结果,并正确表达出来。

3.使学生养成有利于创新的思维品质

创新活动中的思维仍然需要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况、具体化和系统化等思维方式,需要有观察、记忆、想象。但是与其他的思维活动相比较,创新活动中的思维又有特殊性,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使学生掌握这些特殊性。首先,要使学生掌握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关系,强调理性思考过程中产生的顿悟和直觉。其次,使学生掌握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关系,在天马行空的想象后,要根据客观事实和规律去除一些无理论根基的想法。

本文通过对一些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访谈,提出了基础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提出了一些想法。儿童和青少年人人具有创造潜能,创新教育的全部目的和意义就在于挖掘人的创造潜能和培养造就创新人才,就是在创新认知和创新思维。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创新教育给予高度重视,加速实现人的创新意识、创新行为的社会化进程,使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尽快脱颖而出,复兴中华民族这个历史的重任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姜丽华.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2]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3]顾明远.基础教育与创新精神[J].中国教育学刊,1999,(02).

作者简介:张莉(1984.05—),女,汉族,安徽蚌埠人,硕士,中教高级,研究方向:中学生管理,中学英语教育。

猜你喜欢
基础教育责任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责任与担当》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谁的责任
责任(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