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的正向引导探析

2020-09-10 07:22翟幸娟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18期
关键词:网络舆情全媒体大学生

摘要:全媒体时代下大学生获取信息更加便利,言论更加自由,是网络舆情的重要参与者,高校也因此成为网络舆情的频发地带。对此,高校应该多角度、全方位做好大学生舆情引导工作,正确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全媒体;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路径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18-0045-02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19年陕西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课题成果,项目编号:2019FKT10;“鱼化龙”辅导员工作室研究成果,项目编号:陕教工生〔2019〕2号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媒介载体的不断更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逐步趋于融合,媒体领域迎来了新的发展模式,同时也带来了人类信息交流场域的一次新变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并多次就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壮大主流舆论阵地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是新时代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

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全媒体时代。全媒体的概念由来已久,最初的全媒体由于思维模式和技术发展的局限,主要是指媒体种类的齐全以及不同媒体形态的有机组合。现代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新媒体、微媒体和自媒体的交互发展,信息传播方式和媒体格局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四全媒体”应运而生,即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当今的全媒体更加强调人类信息的交互,信息输入门槛变低,信息传播突破时空的局限,传播方式更加多元,信息言论空间更加开放,人人都有可能成为信息源,传播效力更高,传播效果更好,传播信息更加多元。

高校是思想文化和学术科研的碰撞之地,也是舆论焦点和社会热点的汇聚之地,其教书育人工作的正常开展深受全媒体信息的影响,因此如何在全媒体时代多元信息的博弈中“破茧而出”,创造一片舆论净土,做好对当代大学生的舆论正向引导,成为高校面临的时代新课题。

一、全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必要性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1]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网络应用更呈现爆发式的增长,媒体传播形式也趋于互联互通,网络媒体逐渐成为人们信息获取和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工具。

在全媒体背景下,依赖大数据和云计算为支撑的信息交流网络平台为高校师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与此同时,网络平台的互联互通进一步丰富了校园网络文化,传播手段不断更新,云场景真实在线,“速食”体验鲜活生动,跨媒介信息开发共享,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并且刺激了高校师生的信息和发声的需求。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群体已转向00后,他们是伴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成长起来的新生代,思维活跃、个性鲜明,移动终端的使用率极高,勇于发声,他们通过手机上的各种APP和社交软件,可以广泛获取信息资源,自由表达情感和意见,是网络舆情的重要参与者[2]。但大学生群体的正确思想价值观念还没有完全形成,长期接收各种媒介信息,很容易受到一些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表现出盲从、偏激、情绪化甚至是错误的表达,这些负面表达不仅会对良好校园文化的建设造成影响,对高校网络管理和舆论引导提出挑战,同时还会通过网络媒体传播扩散,对社会舆论造成更大范围的误导。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对网络舆情的正向引导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大数据背景下,先进的大数据分析和量身定制的信息推送,会潜移默化地强化某一思想理念,容易形成偏颇的价值观。因此关注高校网络舆论引导也是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要求。

二、全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网络舆情的表达特征

全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网络舆情表达是社会舆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由于受众群体的个性特点,呈现出不同于大众舆情的表达特征。

(一)大学生网络舆情表达碎片化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社会大众信息借着网络技术的直通车,通过多种传播载体,多方位、多渠道向每一位民众传播信息,大大改变了原有的传播格局。“四全媒体”模式打破了信息传播的壁垒,社会舆论环境更趋于开放,形成了复杂、多样的舆论场。当代大学生是网络环境的“土著居民”,信息接收的途径与媒介广泛,信息内容和观点丰富多元,对大学生思想意识和舆论导向的影响呈现出多样化和碎片化的特点。同时大学生群体由于网络浏览和信息获取时间的碎片化,所以在信息交流和意见表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陷入碎片化的“泥淖”。

(二)大学生网络舆论表达主观化

全媒体时代的媒介信息包罗万象、纷繁复杂。全员媒体突破一对多的传播,变成多对多的传播形式,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源,随时随地进行意见表达和信息传递,构成丰富多样的舆论环境。大学生心理还未完全成熟,价值观念还处于形成和发展时期,面对各种各样的舆论信息无法作出客观、理性的判断,更多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现有的认知作出选择,积极正能量的信息往往更容易被忽略。在网络相对宽松的舆论环境中,大学生的表达更加放松,以自我为中心的特征明显,表达意见也不考虑整体事件的前因后果,追随自己的情绪及时进行表达,具有一定的沖动性,一些学生为了吸引眼球、增加粉丝量,发表的意见个性十足,主观化明显。

(三)大学生网络舆论表达趋同化

网络舆论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焦点所表现出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带有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3]。全媒体时代下的网络舆论环境更加宽松,多种多样的舆论表达都会通过各种平台传播呈现,无须任何单位或者个人的审核,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发表对社会事件的看法和观点,这些评论都极具随意性。而当代高校大学生喜欢关注时政和热点新闻,并且喜欢对公共事件表达意见和观点,长期游走于这些随性的信息环境中,一方面会造成大学生的舆论关注重心偏向于符合自己意见的舆论表达,长此以往会失去理性、客观的舆论意见;另一方面,大学生“三观”并未完全形成,面对众多的舆论表达,会出现趋同的舆论倾向,但是呼声高的意见表达并不一定是正确的。

三、全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网络舆情正向引导的路径探析

(一)加強高校监测研判,重视网络舆情管理

及时掌握舆论动态、准确研判舆论是高校做好网络舆情引导的前提和基础。当今大学生思想独特、观点多元,做好对其的舆情引导,首先需要高校加强监测研判,借助大数据舆情监控中心,创建日常信息收集和监测平台,建立一套常态化、多维度、全方位的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同时加强与当地网安、网信部门之间的联动,通过全面监控第一时间掌握在校学生的舆论动态。其次要建立预警机制,面对有可能出现的网络舆情,要及时通过技术手段和人为引导,将其扼杀在摇篮里,不给舆情发酵的时间和空间。如果已经形成重大网络舆情,要做好应急预案,牢牢掌握舆论的引导权。

(二)优化校园网络平台,有效引导校园舆情

目前每所高校都有属于自己的官方网络平台,加强平台建设和正面宣传,是做好校园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有效方式之一。首先要严格、规范、合理地利用本校的官媒,利用大学生喜欢的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等媒介平台,发布校园新闻以及官方热点事件,严格进行把关,注重平台宣传思想,形成正向积极的舆论氛围。其次要建立一支网络信息员队伍,信息员应是思想端正、表现优异的教职工和学生干部,通过网络技术和日常生活参与舆情监测,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做好高校舆情的疏导助推员。最后,高校要注重利用校园官媒,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对大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坚定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立场和思想定位,使其树立科学、理性的思维理念。

(三)提升师生媒介素养,提供舆情引导保障

媒介素养教育对于有效掌握当代高校舆情至关重要。全媒体时代是一把“双刃剑”,在获取便捷文化、多样信息的同时,也对受众主体的媒介素养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有效引导高校舆情最关键的是对高校师生媒介素养的培养,师生队伍可以分为3种类型:第一种是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引领大学生理性运用媒介,通过课堂理论知识或者道德普法等模块,重视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第二种是高校其他任课教师和行政人员,这支队伍渗透在高校的每个角落,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大学生的媒介引导;第三种类型就是大学生主体本身,他们接受着高等教育,有一定的理解和辨别能力,大学生自身应该树立理性的理念,不做网络“键盘手”,客观发表意见。

四、结语

本文从当今时代的全媒体视角,探究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必要性,进而根据当前大学生的网络舆情表达特征的现实情况,认识到网络舆情对高校学生的巨大影响,以寻求问题解决路径。高校要重视对网络舆情的正向引导,从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监测研判、校园网络平台建设和师生媒介素养提升,全方位、多措施推进,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 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 OL].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http://www.cnnic.cn/ gywm/xwzx/rdxw/20172017_7057/202004/t20200427_ 70973.htm,2020-04-28/2020-08-25.

[2] 申文杰.当前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现实性路径[J].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6(4):35-41.

[3] 谭伟.网络舆论概念及特征[J].湖南社会科学,2003(5):189.

作者简介:翟幸娟(1991—),女,山西晋中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网络舆情全媒体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全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竞争力的提升
打造微公益品牌的“全媒体路径”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