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探-讲-练”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0-09-10 22:53国宇丁颂邵帅
内燃机与配件 2020年16期
关键词:综合素质中职学校

国宇 丁颂 邵帅

摘要:对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结合钳工课程特点,提出“做-探-讲-练”教学模式。通过引入企业案例与高新技术优化教学内容,开发具有行业特色的钳工课程;分析教学案例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形成性评价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做-探-讲-练”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突出教学内容的职业性与实践性,培养个人能力、合作精神、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

Abstract: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itter courses, put forward the "Do-Explore-Teach-Practice" teaching mode.Optimize teaching content by introducing enterprise cases and high-tech to develop industry-specific fitter courses;Analyze teaching cases to clarify learning goals and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Use formative evaluation to adjust teaching plans in a timely manner, improve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 and cultivate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Do-Explore-Teach-Practice" teaching mode can fully mobilize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highlight the professionalism and practicality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cultivate front-line technical and skilled personnel with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personal ability, cooperative spirit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关键词:中职学校;钳工课程;做-探-讲-练;综合素质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fitter course;Do-Explore-Teach-Practice;comprehensive quality

0  引言

钳工是机械制造业中传统的金属加工技术,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中职学校传统钳工课程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理论知识,结合技能训练,教会学生游标卡尺、千分尺、百分表、手锤、手锯、锉刀等常用工量具正确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平面划线、錾削、锯割、锉削等基本能力[1-2]。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部分钳工技能被现代加工手段替代,钳工课程作为中职学校基础技能课程受到强烈冲击。现代钳工技术技能人才具有复合型、综合型的特点,不仅要求掌握钳工基本技能,更要具备先进制造理念、创新意识、团队精神、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分析中职学校钳工课程人才培养现状,梳理目前中职学校钳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做-探-讲-练”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符合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的现代钳工技术技能人才。

1  中职学校钳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中职学校一线钳工课程教师进行了大量教学改革方面的实践,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翻转课堂教学、学赛结合等教学方法,在教学质量上有很大的突破,人才培养质量有着显著的提高。但根据后续毕业实习表现和企业反馈可以看出,学生在钳工基本能力、知识技能迁移、自身综合素质等方面还有待加强,在钳工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存在偏差

目前中职学校培养一线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大多采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希望学校—企业双主体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经过实践发现,校企合作政策制度不完善,企业参与度低,致使合作深度与稳定性不足。学校与企业沟通不足,教学内容与专业能力训练缺乏针对性,学生技能培训与企业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脱节。传统低精度的锉、钻、配等简单操作被现代加工技术替代,已经退出企业生产实践过程,教学案例和技能训练并未与时俱进,忽视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3-4]。

1.2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钳工课程理论部分枯燥、乏味、抽象,学生缺乏实践经历,无法将理论知识與实际生产联系,难以激发学习兴趣。教学内容难、繁、偏、重,教师忽略新、旧知识的衔接,导致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透,随着课程深入,问题越积越多,学习兴趣日益减弱。中职学生学业水平不高,学习状态不良,学习方法不当,多种因素互相影响,造成厌学情绪严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针对性的启发诱导,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对于钳工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不明白为什么要学、学好有什么用,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1.3 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教学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等是否科学合理,其操作性是否可行,在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关键意义。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评价借鉴“普教模式”,即“终结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纸笔测验”等,仅仅局限于单一的知识检测,忽视教学评价的形成性性质,缺乏与教学过程紧密关联的评价技术。教师注重课堂教学,缺乏评价意识,教学过程中缺少具体教学评价设计,不能主动获悉学生学习情况,无法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学生学习和技能训练得不到有效指导,导致“教-评”分离。

2  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路径

为主动服务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中国制造2025”,认真落实《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国发〔2017〕4号)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相关精神,培养造就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具备“工匠精神”的一线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2.1 引入企业案例与高新技术优化教学内容

我国制造业日趋自动化、精密化、智能化,新兴行业发展迅猛,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职业能力已经无法满足岗位需求。钳工课程教学内容要与企业需求横向深度融合,加强专业与企业之间沟通,充分关注行业发展趋势,明确市场需求,引入企业案例,开发具有行业特色的钳工课程。教学内容和技能训练中适当融入机、电、液、网等高新技术,培养学生现代钳工技能,解决传统钳工无法完成现代高端钳工任务的问题,实现钳工课程与高新技术的纵向深度融合。中职学校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地方产业现状,选择合适的企业进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通过引入企业案例与高新技术优化教学内容,使中职学生掌握更贴合企业人才需求的知识技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2.2 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通过课前微课视频,分析教学内容,使学生明确钳工课程总体学习目标、各阶段学习目标。经过阶段学习,学生根據学习目标进行反思,找出不足,进行针对性训练,及时纠正、提高。微课视频展示企业标准件或往届学生优秀作品,分析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配合精度、加工工艺流程、加工时间等,指出每个加工步骤需要掌握的技能。以直角形凹凸件制作为例,解析加工过程,指出锉削练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控制尺寸误差、提高加工精度。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加技能训练,强化学生职业能力。

2.3 运用形成性评价提升钳工课堂教学效率

形成性评价贯穿钳工课堂各个阶段,通过综合实践课题考核,了解学生对于钳工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明确课堂教学不足之处,并以此为依据调整下一阶段教学计划。同时将测验结果反馈给学生,使学生明晰自身不足,及时反思、改进。评价不局限于某一知识点或某一种能力,是对学生知识、技能、态度和综合素质的全方位评价。教师布置考核要将评价目的告知学生,让学生清楚教师如何利用形成性评价调整教学,避免学生产生抵抗情绪,保证数据真实性。阶段考核后,教师及时进行分析、反馈,倾听学生意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提升钳工课堂教学效率。

3  “做-探-讲-练”教学模式在中职钳工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通过调研企业人才需求,分析行业现状,梳理目前中职学校钳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做-探-讲-练”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3.1 “做-探-讲-练”教学模式

课前准备阶段,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将微课视频提供给学生,预习本周课程的主要内容。微课视频对本周课程中需要加工的企业案例进行工艺分析和标准动作示范,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了解加工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微课视频内容简洁,语言画面相结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做”——学生六人一组,教师根据组别,确定每个人的工位,发放工量具和毛坯。教师着重强调安全操作规程,要求学生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加工。各组领取任务书,回顾微课内容,对零件图进行分析,制定工艺流程图。学生按照本组工艺流程图进行加工实践,完成工件制作。

“探”——学生作品与标准件进行比对、分析,通过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发现作品的缺陷和不足,并要求学生进行组内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拟定重新加工的工艺流程图,改善技术动作。

“讲”——组内成员经过探讨达成一致后,选出两名同学,分别作为工艺流程图讲解者、动作示范者。其他小组对该组的汇报进行提问、打分,提出改进意见。所有小组讲解和示范结束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以身示范标准动作。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教师负责组织、引导、纠正、总结。

“练”——掌握正确的工艺流程和标准动作后,学生重新完成教师布置的技能训练,及时复习本周课程的重难点。通过大量的练习,熟能生巧,使学生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得到巩固,提高工件的加工精度。

根据每月学习内容,设计安排综合实践课题作为阶段考核,包括本月教学任务要求掌握的主要技能,考察技能训练效果同时,强化学生钳工综合能力。教师通过分析考核结果,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3.2 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做-探-讲-练”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将课程内容整合成多个“任务模块”,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相结合,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手锤制作项目为例,学生需要完成毛坯下料、基准面的加工、平行平面的加工、垂直面的加工、划线、斜面的加工、圆弧和倒角的加工、钻孔、攻丝、套扣、铆等工序。按照微课导入—布置任务—学生分组完成工件制作—学生作品与标准件对比—发现不足—组内讨论—展示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归纳—重新完成技能训练的教学过程,营造互动、探究的学习氛围,有效克服“填鸭式”教学的弊端,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模块”掌握钳工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自我学习、团队协作、表达沟通等能力,结合技能训练,逐渐内化为学生职业能力。

3.3 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做-探-讲-练”教学模式下的钳工课程,突出综合素质教育,对中职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充分体现人才培养过程的“立体化、多元化、全面化”。“做”—观看微课,分析任务要求,收集资料,完成工件制作,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自我学习能力。“探”—学生作品与标准件对比,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找到缺陷,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讲”—组内探讨得出结论,派出代表进行讲解示范,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语言表达能力。“练”—根据重新制定的工艺流程图,学生独立完成加工,培养学生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强化学生职业能力。钳工课程期间,严格考勤制度,加强纪律意识、安全问题教育,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规范自身行为,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

4  结语

“做-探-讲-练”教学模式通过引入企业案例、明确学习目标、运用形成性评价,营造互动、探究的学习氛围,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做-探-讲-练”教学模式具有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相结合、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特点,强化学生钳工基础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同时,重视综合素质教育,培养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现代钳工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费丽平.技工学校钳工技能训练问题与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35):50-51.

[2]志强.钳工技能实训教学方法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08,29(11):63,74.

[3]张春英.中职机械常识与钳工实训课程教材建设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6):86-87,90.

[4]谢金涛.高职钳工实训项目化课程改革实践探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7(18):156-157.

猜你喜欢
综合素质中职学校
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试论如何提高中职学校职业指导质量
提升办公室秘书综合素质,助力企业发展
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创新
德育工作浅谈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浅谈规划展览馆讲解员的综合素质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