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检查用于膝关节损伤诊断的效果观察

2020-09-10 07:22郭倩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0年11期
关键词:核磁共振

郭倩

【摘要】目的 核磁共振检查用于膝关节损伤诊断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院内收治的150例膝关节损伤病患,随机均分两组,75例参照组用CT检查,75例观察组用核磁共振检查,对比诊断正确率。结果 检查后,观察组诊断正确率高于参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核磁共振能更具体的检查出膝关节损伤情况,提高诊断正确性,值得应用。

【关键词】核磁共振;重叠画面;反馈结果

半月板损伤、骨质变化等在膝关节损伤中较常见,核磁共振和CT扫描都能较清晰地反馈出膝关节损伤情况,但核磁共振的反馈结果更细致,能避开重叠画面,保障检查数据和影像的清晰度和病症特点[1]。核磁共振检查比CT更适合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应用,高强度规避不良因素,保障诊断结果的应用价值,详见下述。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院内收治的150例膝关节损伤病患,随机均分两组,各75例。共有61例女和89例男,平均(39.45±6.13)岁。两组基线资料完整,数据在比较后(P>0.05),不显示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参照组

用64排螺旋CT在患者膝盖做扫描,以膝关节为中心开展,左右扫描范围控制在1mm,上下在250-300mm,电压为120kv,电流250mAs,螺距0.8,矢状及冠状和轴位需全部在扫描后重建,由2名经验丰富的医师签字审核。

1.2.2观察组

用东软1.5T核磁共振仪器为膝关节做检查,患者需保持仰臥位,虽以膝关节为检查中心但需外旋15度,检查过程中需保持膝关节平稳,可以用海绵垫固定膝关节,避免乱动,用自旋回波、快速自旋回波、短时反转回复序列等对交叉韧带等进行反馈,结束后由2名资历较深的医师对重建矢状等数据和影像重建,签字后完成诊断。

1.3观察指标

需记录两组检测出的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骨质变化、关节腔积液等诊断正确数据,生成诊断正确率。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待数据,计数资料采用频数(n)、构成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方法,检验水准α=0.05,(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检查后,观察组诊断正确率比参照组高,核磁共振对膝关节损伤的诊断效力被清晰展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骨质疏松、关节过度磨损等都容易造成膝关节损伤,减弱下肢灵活度。膝关节损伤后需尽快就医,CT和核磁共振是两种不同的检查路径,CT扫描对膝关节做平面多角度探查,扫描层面能具体分析骨骼、周边软组织情况,能协助诊断。但与核磁共振相比较,核磁共振的诊断结果正确率较高,检查应用核磁共振同频优势,尽量实时反馈病灶信息,对膝关节的软组织、血管等都能具体反馈,模糊影像、不精确的数据等较少,诊断可以根据影像及数据对膝关节损伤做具体评估[2]。可以对半月板、韧带等损伤程度作判断,不会轻易疏忽某一个关键点,能综合判断病情,提高诊断良好性。

在骨质损伤检查中核磁共振比CT更敏感,能发现轻微的骨损伤及股水肿,收集大量膝关节损伤信息,诊断可对膝关节损伤多角度观察,发现具体问题。但CT对半月板、肌腱、韧带损伤的敏感度不高,在检查时不容易发现,有时难以做出诊断,利用核磁共振能较容易的发现半月板等具体情况,正确评估损伤程度,完成分级、判断。

CT和组织的密度有关,利用射线对骨骼进行探查,存在一定辐射,不利反复检查。核磁共振通过多个序列、参数成像,不存在辐射,能为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准确率较高,能避免漏诊。两组在本次研究中用对比方式突出核磁共振对膝关节损伤的检查力度、诊断效果,提高临床确诊膝关节损伤的有效性,减少因检查失误对诊断的影响[3]。核磁共振为临床提供丰富数据,细致的区分关节、软骨、血管、半月板、骨质等,用仪器观察肉眼看不到的地方,妥善利用矢状面等数据,提高重建影像的正确性,减少重建中的问题。CT扫描在某些数据不够清楚的情况下,做出的诊断有一定盲目性,临床在治疗时应谨慎看待数据。

核磁共振能减少检查中的问题,顺利完成诊断,减少影响诊断的干扰项,降低诊断难度。相关人员不用费力寻找软组织、骨折线等影像和数据,在核磁共振检查后能全部展现。诊断过程越顺利,患者越能尽早接受治疗,临床能快速提供治疗方案,减轻病痛。核磁共振应在患者入院后就使用,可以避免来回移动患者导致的风险,膝关节损伤部位既能被良好检查又能保障检查安全性,检查过程变短,诊断效率变高。核磁共振比CT扫描的探测力度更大,解决临床对膝关节损伤治疗的盲目性,掌握血管、关节等具体信息,诊断和治疗时更确切,能减少肢体组织损伤,保障关节功能。对软组织、血管等损伤程度越小,治疗后关节活动能力、下肢血液运输等越能尽快恢复,很少出现关节活动不良、肢体僵硬等。观察组为临床提供更优质的检查方式,解决诊断局限性,诊断有更多数据可以应用,结果分析更全面,控制病情、关节改善的能力变好[4]。观察组让临床更轻松多个完成诊断和治疗,核磁共振检查的综合价值变高。经此可见,检查后,观察组诊断正确率高于参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核磁共振能更清晰地反馈膝关节损伤情况。

综上所述,核磁共振检查能更细致的反馈出膝关节损伤,诊断通过数据能快速完成,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王俊林. 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 3(3):201-202.

[2]白雪松. 临床应用核磁共振技术诊断膝关节损伤的价值探讨[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 v.24(5):66-67.

[3]杨现奎, 曹晓红. MRI检查和CT检查诊断膝关节损伤的效果分析[J]. 黑龙江医学, 2020, v.44;No.423(1):115-116.

[4]朱芳富. MRI检查对膝关节损伤患者诊断准确率的影响[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 32(22):3700-3702.

徐州市铜山区郑集镇中心卫生院 江苏 徐州 221143

猜你喜欢
核磁共振
肝硬化再生结节患者的核磁共振诊断分析
DSP在磁共振数据接收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陈旧性前交叉韧带断裂膝关节退变影像学研究
超声检查在类风湿关节炎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螺旋CT与核磁共振在肝脏囊性占位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MR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运用分析
双通道平行采集1H/19F二维相干核磁共振波谱新方法
颞叶癫痫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与核磁共振弥散张量参数相关性
泡沫分离法提取并富集底泥中的有机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