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时代社会话语权的角力与融合

2020-09-10 07:22喻湘琳韩姝
大学·社会科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话语权短视频融合

喻湘琳 韩姝

摘  要:如火如荼发展的短视频平台为草根阶层提供了一个窥探社会、表达自我的公共场域,也成为了草根阶层与精英阶层话语争夺的有力武器。短视频时代,一方面精英话语与草根话语各自建构“信息茧房”,另一方面精英话语权与草根话语权又存在着角力与融合。自媒体传播将成为新的现象级趋势,精英阶层与草根阶层的交流与碰撞,预示着社会话语权必将在角力中走向融合。

关键词:短视频;话语权;角力;融合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0)42-0061-04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及网络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近年来,短视频成为国内互联网产业中不容小觑的“黑马”,短时间内聚集了大量稳定受众,成为了新的舆论聚集场。米歇尔·福柯曾说,“话语即权利”。以“草根”吸纳千万用户的短视频APP的出现,一跃成为传达草根阶层声音理想的舞台,打破了精英阶层垄断的社会话语权。短视频作为自我披露的重要工具,开启了草根阶层自主表达、自我认同的序幕,同时它让主流话语与“非主流”话语在平台上实现了碰撞交融。精英与草根文化角力重构,社会审美、公序良俗与自我认同的矛盾贯彻始终,无不预示着社会不同阶层对于自我表达与自我建构的深切渴望。快手是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短视频平台产品,2017年其注册用户突破5亿,业绩占据短视频平台半壁江山。本文主要以快手APP舆论话语权的角力与融合为研究对象,在主流与非主流中,寻找新媒体背景下舆论话语权变化的新动态,并针对当代草根阶层对于话语权背后的身份认同进行讨论。

一、精英话语与草根话语

荷兰社会心理学家范·戴克在《精英话语与种族歧视》中指出:“接受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拥有大额社会财富的‘上层人士’在社会文化中取得了压倒性的地位,这类人群构成了社会主流话语的中心。” [1]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所学者高丙中也曾指出,掌控社会文化与经济权利的精英阶层,一直以来都享有“负责向全社会提供精神文化产品,享有解释历史、评议现实的职业特权,参与对于意识形态的注解和宣传,向民众灌输社会理想。” [2]北京师范大学学者叶凯认为,“互联网在中国的蓬勃发展,使得原本占有少量媒介使用资源的‘草根’人群得到了广阔的话语空间,而不少门户网站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主动设置各类发言平台,引导普通网民广泛参与。” [3]

诚然,以先进、文明自诩的城市文化,成为了精英阶层话语表达的主阵地。精英文化将财富、法律、文明奉为处世圭臬,不自觉地与社会草根阶层划清了界线。城乡底层的草根大众,被精英阶层所构建的城市文化的秩序排斥在外,落后、贫穷成为了他们的固有标签。低学历、低收入、低社会地位,“三低”往往是草根阶层最鲜明的特征。他们无力抗衡社会精英阶层建构的“精英文化”,难以获得参与社会议题讨论的公共权利。野蛮生长的快手,成为了草根阶层窥探世界、展示自我的“公共领域”,掀起了普通人向“个人流量IP”转型的网络巨浪,为草根阶层构建了一个平等表达、充满人情味的乌托邦。

二、话语隔离:精英话语与草根话语各自建构“信息茧房”

纷繁复杂的新媒体平台建构了一个新的虚拟聚集空间,也成為分流受众的“俱乐部”。选择性定律曾就受众接受信息的过程总结出三大特征:“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受众在信息接受过程势必会受到自我需求及个人意愿的影响,有所选择、有所筛选,进而习惯性地受到自身兴趣的引导。随着大数据推送技术的进步,个人的议程设置不断被加以强化,信息茧房悄然而生。身处不同社会阶层、拥有不同文化水平及经济状况的受众,被新媒体技术精准划分。电子传播时代去中心化的特征,实现了信息传播沟通的极大繁荣,同时也催生了虚拟空间的人类社会的“重返部落化”。作为互联网平台用户,每一个受众都可以自由组建、加入、建设个人的小部落。而由不同阶层受众组成的不同部落,很可能在价值取向、文化认同等方面存在较大的意见分歧。部落与部落之间缺乏沟通交流,各自构建自我的信息体系,纵向延伸,缺乏交点,网络空间成为了一个缺乏意见整合和舆论共鸣的社会。受众桎梏于蚕茧一般的“部落”茧房之中,自身固有的价值体系和思维方式成为了他们丈量社会、理解他人的准则。

短视频APP平台凭借便捷的操作和有效的感官刺激,通过复合的表现形式,为草根阶层创造出一个网络“乌托邦”,自我表达欲和身份认同感被不断强化。草根阶层缺乏进入主流网络平台的驱动力,两个阶层的隔绝在互联网平台上愈演愈烈,精英阶层与草根阶层,将各自的虚拟网络空间紧紧包裹在蚕茧之中,各自标榜社会不同阶层的价值取向,吸纳同好,排斥异己。随着参与受众人数的持续增长,双方的呼声越来越高,“话语即权力”,社会主流话语权的争夺一触即发。

三、话语争锋:精英话语权与草根话语权的角力

(一)精英阶层与草根阶层话语的文化博弈

城市精英阶层把控着时代话语权,精英文化不断抢占挤压着草根文化生存的土壤,乡土文化、底层文化遭到否定,“草根阶层”成为了底层群体的代名词。在时代转型的阵痛中,“草根阶层”的象征意义不断变化,从自我解嘲,到被捧上励志的神坛,直至再次跌落。自我认同的焦虑感,一直困扰着草根阶层。贫乏的物质生活和贫瘠的精神文化,使得这一群体向往和认同精英阶层所倡导的社会精神文化。他们试图通过以“正当”的身份融入精英阶层的精神世界。蓬勃发展的城市经济文化,不断挤压着传统乡土价值观念的生存空间。飞速的城市化进程背后,乡土文化影响力逐渐走向衰落。生存空间的不断折叠,意味着乡土群体所构建的传统价值观念与自我身份认同的式微。与此同时,城市底层群体同样深陷于“知识鸿沟”的阵痛之中,被遗忘的草根阶层成为了信息时代最后的移民。而贫乏的物质生活背后,是同样贫瘠的精神文化世界。这也就揭示了草根文化诞生之初,与精英文化的“天然隔离”“天然对立”属性形成的原因 [4]。草根阶层势必迫切地寻求一个更加平等的舞台,打破当前信息理解门槛所导致的封闭状态。

而快手APP通过精准目标受众定位,创造性地构筑了一个由草根阶层自发的话语场域。表达自我、渴望关注的精神内核,促使着快手平台用户自主自觉参与互联网平台建设。作为普通人,他们渴望用劳动获得社会的尊重与认可。城市一线的普通劳动者和乡村中的农民,成为了快手平台搭建的主力军,他们用短视频记录简单的日常生活,抒发个人理想。“奋斗”“努力”是这一阶层普遍信仰的价值理念。快手用户中涌现出了大量平凡的奋斗者:穿行在高空检修电路的“特高压输电检修工人”、下肢残疾却乐观生活的“梅硕先生”等。身处草根阶层的快手用户,通过短视频不自觉宣传自身的价值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社会的认可,并唤起了社会不同阶层对于传统机制观念的反思与共鸣。

然而,草根阶层的属性使得这一群体充斥着深深的自卑感与不确定性。2018年,快手曾经短暂出现了“为农村人争光”的浪潮,大量用户的“是农村人就点赞”在短期之内收割了大量用户关注。在随之而来的营销活动中,“农村人”成为了快手用户自我标榜的方式,受众对这一表达方式的认可,反映了草根群体对于自我身份认同的焦虑。他们试图通过自我标榜和异类排斥来构建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单方面的模仿并不能使他们真正融入城市精英群体的话语体系,两个层级精神文化发展的差异与不平等,使得双方理解的鸿沟越来越显著。草根阶层试图以“农村人”作为自我的标签,固执地表明自身立场,折射出这一群体对于精英阶层精神文化深深地不理解。面向草根阶层的快手,聚集了以“土”为特征的受众群体,社会底层的辛苦、落后被不断夸大。草根阶层与精英阶层迥异的价值观念,不同的人生态度,表现得异常强烈,两大阶层文化的碰撞交融就此埋下伏笔。

(二)主流媒体施压给草根话语带来道德恐慌

斯坦力·柯恩认为,受新闻舆论引导的大众传媒,以偏离来定义一个群体或某种行为,认为其威胁社会价值与利益,从而形成大规模的恐慌,这样的恐慌被定义为道德恐慌。快手APP发展之初,部分媒体在报道快手事件时,缺乏中立的思考态度,“吃死蛇”“低龄孕妇”等负面消息成为了媒体介绍快手的关键词,导致快手的用户群体也受到主流网络平台的质疑与拒绝,被妖魔化的快手用户,也在不断怀疑自身的价值判断。而快手平台中也时常出现不同规模有关“我们俗不俗”的讨论,造成了道德的恐慌,使得用户加深了对自我的怀疑与否定。而随着相关部门检查力度的加强,以及快手平台对于用户内容健康化的引导,越来越多的国家机构乃至主流社交平台用户入驻,为快手带来更多短视频内容的同时,无疑也消解了快手用户难以融入主流平台的恐慌感,快手的主播和用户的自我质疑感降低。同在快手之中,他们能够自由与代表主流文化的机构以及个人用户互动交流。

四、话语融合:社会话语权的重塑与聚合

(一)草根阶层向精英话语的靠近

娱乐活动是窥探当代草根阶层精神活动的一道新“门缝”。由于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等种种因素的制约,利用粗糙的剧本和拙劣演技,完成自我表达,成为了草根阶层展现真实精神世界与价值观念的方式之一。一方面“土味”的城乡爱情小短剧,简陋的“非主流”美妆教学,都在短时间获得了大量的用户点赞与转发。另一方面,短视频“三俗化”问题也初现端倪。在快手创立初期,色情、暴力、猎奇,一直是这一平台无法摆脱的标签。2018年4月6日,国家网信办发布消息,要求“快手”“火山小视频”暂停有关算法推荐功能,并将“杨青柠”“仙洋”“牌牌琦”等违规网络主播纳入跨平台禁播黑名单,禁止其再次注册直播账号。而短视频用户内部,同样存在着对于这些不良内容抵制的声音,两方的合力,最终促使短视频平台在外部净化的同时,完成了对平台自我品格的建构。平台及社会监管的加强,意味着短视频平台的环境不再“宽松”。不经过任何把关就能够发布内容的模式被打破,大数据检测、关键词屏蔽、平台管理使得创作违规视频的难度及成本越来越高。快手短视频用户继续使用快手,就意味着必须融入快手目前所建构的主流价值体系之中。同年,快手用户自制“快乐喜剧人——奥特曼”系列,在日本各大网站刷屏,并获得奥特曼设计者丸山浩以及国际著名导演岩井俊二的点赞。而这一些系列“神剧”制作者的初心,是为了完成儿时的心愿,让奥特曼给更多的人带来欢乐。快手平台的娱乐化,是基于其社交软件的基本特征决定的,即融入互联网追求娱乐身心的主流文化之中。

(二)精英阶层对草根阶层话语的包容

作为国家中两大截然不同的社会阶层,草根与精英各自肩负着属于他们的历史使命、社会责任与社会义务。然而,两大阶层的不同特性,使得他们难以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社会经济地位的不同,意味着在大众传播时代,信息流通的均衡性、公众知识获取方面的平等性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偏移。“知识鸿沟”理论认为,尽管大众传播的信息传达轰动活动能够为每一位受众带来知识增量,但不同的社会经济地位,意味着受众存在着不同的知识积累速度。日积月累,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知识量差将会成为无法逾越的“鸿沟”,两大阶层的“知识鸿沟”呈现断裂式扩张。而社会经济地位的限制,使得他们无法完全理解接受城市文化强大的冲击洗礼,角力与融合,成为了草根阶层与精英阶层文化碰撞中交织的主旋律。快手APP平台的崛起,将默默无声的草根阶层推到了社会公共的舞台,更多的社会公众,得以深入了解这一群体。强大的用户黏着力,以全新的方式,为草根阶层划定了发声的方式与平台。自2017年起,快手APP平台陆续迎来了来自知乎、微博等主流社交媒体用户组成的“观光群体”,除了观光打卡,他们也认真评论、耐心劝导、积极帮助。而原有的快手用户,也开始拓展自己的内容“领土”,ID“鄂东老男孩”尝试着将自己维修家电的视频上传到国内视频网站“哔哩哔哩”,迅速吸纳了上万粉丝。两个阶层的求同存异需要一定的时间磨合,但合流的总趋势已然确定。

“草根文化”带有鲜明的乡土气息,质朴而粗糙,与社会主流文化存在着一定的隔阂。“草根文化”带有褒与贬的两面特性,使得草根群体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淳朴的草根文化势必需要主流文化的修正与包装,而另一方面,草根文化在一定的语境中,成为了“土味”“落后”的代名词。作为草根阶层“舆论场”的中心,快手的蓬勃发展,实际上也是在对亚文化羞耻感的持续克服。这个过程中,来自主流文化的引导与帮助必不可少。2019年12月27日,央广网发布了一篇名为《不止李子柒,快手上无数个可敬的灵魂在持续文化输出》,点名表扬了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李子柒、中国唢呐演奏家陈力宝、中国首位女盲人钢琴调音师陈燕等人,他们都是快手短视频的用户,利用快手平台,他们向世界传递着属于这个时代坚韧不屈、顽强向上的“中国精神”。无论出生如何,无论境遇如何,只要努力生活,就是强者,主流文化为快手用户赋予了一个标签——“可贵的普通人”。这种前所未有的包容感,也是主流话语权对于草根阶层的认可。

五、结语

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草根文化越来越活跃于公众的视野,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大众传媒时代背景下,话语权被社会阶层强势垄断的局面。新的传播平台,呼唤更多大众参与到传播活动的建设中来。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经济水平与文化差异,使得这一过程注定需要经历一定的磨合期。但必须注意到的是,新的自媒体传播依然成为传播的现象级趋势,草根阶层和精英阶层在短暂的话语权争夺之后,势必将向更加和谐统一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范·戴克. 精英话语与种族歧视[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45-46.

[2] 高丙中. 精英文化、大众文化、民间文化:中国文化的群体差异及其变迁[J]. 社会科学战线,1996(02):108-113.

[3] 叶凯. 草根话语的主流规训——网络文艺作品在传统媒介空间中的改编呈现[J]. 艺苑,2016(04):89-92.

[4] 劉星铄,吴靖. 从“快手”短视频社交软件中分析城乡文化认同[J]. 现代信息科技,2017(09):111-116.

(荐稿人:李公文,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胡甜甜)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重庆农村留守儿童的媒介接触与媒介需要实证研究”(批准号:2019-GX-405)阶段性成果;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一流课程培育课程“新媒体概论”建设成果;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大学生科研项目“短视频时代社会话语权的角力与融合”(批准号:KY20200161)建设成果。

作者简介:喻湘琳(1999-),女,本科在读,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研究方向:新闻传播;韩姝(1989-),女,硕士,重庆第二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新闻传播。

猜你喜欢
话语权短视频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话语权是一种暴力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符号学视角分析恶搞短视频
移动社交时代短视频的传播及营销模式探析
陈年凡客创始人
争衡·重塑·掌控
用户自制短视频的受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