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20-09-10 07:22庞标
高考·中 2020年12期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教学现状高中物理

庞标

摘 要:高中物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其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弘扬其质疑和证伪精神。然而,我国的高中物理教学在实践中呈现出的特点却并不能满足其课程目标,本文拟从我国高中物理教学的现状出发,探讨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现状;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新课标改革以来,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学有效性的意涵主要是指教学初衷正确、教学方式合适、教学目标完成,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主要是指教师教学以提升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初衷,运用课堂实验等教学方式,以培养兼具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学生为目标。

1.高中物理教学现状

1.1教学材料单一

现当下,我国的高中物理教材较为单一,主要是以物理课本为主。在讲解完教科书以后,教师便会安排学生以做题的方式来巩固知识。这样做是具有非常大的弊端的,首先会使学生对于物理课堂的期待值急剧下降。其次,单纯以做题方式来巩固知识,其有效性其实是存疑的,越来越多的学生,反而因为陷入题海,缺乏总结和反思精神,最后物理学到“谈物色变”的地步。由于高中物理知识总体偏难,而且内容繁多,教科书在编排上也不能做到样样兼顾,这就形成了一种“学生在课上能听懂,在做题时就一脸懵”的现象。

1.2学生学习兴趣不强

高中物理知识的难度和繁多,使得很多学生望而生畏。而不恰当的授课方式和以应试成绩为主的评估方式,正不断加深学生对于学习物理的抗拒。高中物理的授课模式往往是老师以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为主,甚至为了完成任务,不惜加快进度,不顾学生的接受和理解。而主要的课程学习情况评估方式便是分数,学生形成了这样一种恶性循环,即上课听不懂——做题不会做——考试不会写——厌恶物理学科——产生厌学情绪——上课不积极——上课听不懂——,如此一来,只会让学生越来越厌倦物理学习,从而达不到高中物理的课程目标。

1.3实践能力培养欠缺

高中物理在教师授课过程,也往往会产生这样一种情况,即老师为了能够更高效地完成课堂知识点的讲解,会减小实验部分的授课量,甚至取消。从应试的角度来看,取消实验环节,而代之以老师通过PPT、视频等方式向学生播放相关的实验视频,随即讲解相关的重点和易错点,并要求学生背诵铭记,确实会加快课程进度,完成教学量。但殊不知,从长远来看,这么做其实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物理的学习兴趣。其实,在授课的同时,辅之以实验,会极大地提高授课质量,取得事半功倍的结果。

2.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1加强师生交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非常关键。由于物理知识的内容偏难且繁多,相对于初中物理又有了一个质的提升,对于学生和老师均提出挑战。对于老师,它要求其能够化繁为简,用简单易懂的方法教学生理解困难的知识点,循序渐进最終掌握知识。而对于学生,它则要求学生具备脚踏实地,积极思考,勇于发问,善于总结的精神和学习风貌。如若不交流,师生间的步伐往往不一致,从而致使教学失败。通过师生交流,它将有益连接师生,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引导其规划其学习计划,而学生暴露出的问题,将极大地为教师的授课方式提出参考。例如,笔者在讲解高中物理知识《力》这一章前,便对学生进行了大致的了解,知道学生在初中时并没有接受相关的知识训练,可以说基础非常薄弱。力的很多基本法则,比如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等,可以其并不清楚,甚至有可能听不明白。笔者首先制作了一份预习教案,主要是校验学生的预习成果,当然考虑到现实情况,主要都是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的检验,并在题后要求学生记录下自己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课堂上,先对教案上的知识进行初步讲解,然后进行知识拓展,使学生有层次地学习“力”相关知识,从而为后面的物理知识学习做好铺垫。

2.2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实验教学是最能体现物理学习特色的环节之一,通过实验,能够加深学生对物理现象、物理法则的了解和认识,开发其物理学习潜能,激发其物理学习兴趣。事实上,教师可以有效利用实验教学,将与之相关的知识融入到实验中去,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学会质疑、证伪等科学精神,这将是他们之后学习生活中的非常宝贵的能力。例如,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时,教师便可以不采用课堂书面教学的方式,可以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同样一个物体,在不同粗糙度平面运动时,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并要求学生将自己的猜想写下来。随后带领学生到实验时,让学生通过做实验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之前所学过“摩擦力”相关的知识,真正使学生做到融会贯通。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便能了解到伽利略、笛卡尔和牛顿等人所作出的伟大贡献,培养了其动手和思索能力。

2.3拓展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当下的高中物理教学,主要是学生坐在课堂内通过被动接受教师对知识的讲解来完成,这种方法形式较为单一,目的也多是为了应试服务。在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视域下,教师们可以拓宽视野,运用多种方式来完成课堂授课。首先可以灵活运用互联网媒体,结合生活中的真实事件,锻炼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可以带领学生实地感受相关的物理现象。例如,在讲解万有引力相关的知识时,便可以联系时事,向学生播放最近的黑洞被观测到这一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到天体相关知识。还可以带领学生前往博物馆,或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前往天文馆观测天体,这将极大地增加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讲解“受力分析”相关的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实地感受一下各种现象,比如,针对水平平面上,一方块在受拉力情况下的受力分析,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身体验的方式来感受方块的受力情况,这将大大增加学生对于力的理解,培养其科学探索精神。

2.4坚持问题导向,完成教学最终目标

高中物理,一个较高的分数不应是其目标,它最终的目标应是培养一群具备实践能力、质疑和证伪精神的学生,这也是这一学科所要求的最终目标。因此,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秉持“以问题为导向”的原则,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用任务带领学生学习。可以通过课前设立问题、课后检验问题完成情况等方式来坚持这一理念。例如,笔者在讲解“能量守恒”相关知识前,便向学生提了一个问题,“你对能量守恒的理解是什么,你知道的生活中常见能量守恒现象有哪些”。在上课时,学生反响积极,我以反问的方式不断引导学生对相关现象进行思考,最终,大家对于这一节课的学习热情得到提升。

2.5进行课后总结,引导学生知识融通

进行必要的课后总结,引导学生为物理知识梳理出清晰的脉络,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一个学生能否学好这些知识并对其加以灵活运用。只有经过总结后的知识,才能算是学生自己的知识。课后总结的方式非常多样,一般来说,能够化繁为简、突出重点内容、呈现清晰脉络的方式都应该被大力推广。例如,笔者在讲解“运动”相关知识时,便将位移、速度和加速度融合在一起进行总结,通过绘制图表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三种图像和三个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这对于他们加深相关知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结语

教师在高中物理课堂上是一个重要的角色,他夯实学生的基础,对其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1],培养出具备实践能力、物理思维能力、质疑精神的学生。在实践中,教师应积极拓宽视野,不断寻找有利于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以不断培养具有相关素质的物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宋继凤.试分析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科技教育,2015(33):156-157.

猜你喜欢
教学有效性教学现状高中物理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