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分析

2020-09-10 07:22李新芳
高考·中 2020年12期
关键词:创设策略问题情境高中生物

李新芳

摘 要:教师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已满足不了当今学生的学习需求,这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对教学方式进行一定的变革。通过问题情境引入,可以加强生物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探究,帮助学生辩证的进行思考,以此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深刻。本文结合高中生物问题情境创设方法展开探索,并结合利用课本内容、利用学生好奇心、利用生物实验等方案创设问题情境,从而由问题情境做好引入,创新生物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完成生物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关键词:高中生物;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生物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自主地融入到生物课堂上,教师可以情境创设作为导向,激发学生探索生物知识的热情。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而言,问题情境引入生物课堂也是一种更具创新性的行为。教师可借助生物课程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新旧知识串联过程中,建立学生新的学习体系。结合高中生物问题情境创设道路,缓解学生的升学压力,进而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

一、利用课本内容,创设生物问题情境

高中生物课本内有着很多与学生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内容,利用这些课本内容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会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知识学习过程中。这些课本内容也很容易引起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由问题导学法发展学生能力。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尽量的概括完本节课程教学的重点内容,通过问题情境创设帮助学生搞懂课程研究重点。引领学生将思维注意力集中在该课程上,进而实现课程教学的针对性以及有效性。在提升学生思维能动性的同时,利用课本内容让学生完成学习方式的转变【1】。

例如在教学“从生物圈到细胞”这一课程时,教师首先就对学生提出了如下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认为病毒到底属不属于生物?这一问题的引入很好的串联起了本节课程的教学重点,学生会按照教师教学组织的思路,粗略的分析病毒的组成。教师接着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料展示出冠状病毒的病毒结构,并让学生思考病毒是不具备细胞结构的,那么病毒是靠什么去进行复制的呢?学生很快就被教师提出的一连串问题给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显得较为强烈。教师可以充分抓住课本内容,引出本节课程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在循序渐进学习过程中了解教师教学的知识。又如在教学“减数分裂中遗传物质的数目变化”这一课程时,教师在刚开始教学时就可以展示出与有丝分裂有关的一些知识。通过回顾有丝分裂知识,让学生思考一下有丝分裂过程中各物质是怎样变化的。带领学生温习已学习过的知识,由此引出本节课程教学的重点。在有丝分裂知识点了解的基础之上,教师顺势可以提出问题――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有着怎样的异同点?你们知道减数分裂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变化过程吗?为什么它会产生这样的变化了?很多学生的学习兴致都被教师提出的一连串问题给吸引了,他们会认真观察课本上减数分裂所展示的图片,并开始了解到其变化规律。接着教师可让学生思考一下有丝分裂过程中各物质是怎样变化的,带领学生温习已学习过的知识,由此引出本节课程教学的重点。学生会了解到与减数分裂有关的遗传物质变化关系,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意识结构。减数分裂的过程实际上伴随着遗传物质的变化,减数分裂也是人类以及动物得以繁衍的一种重要方式。与有丝分裂知识做出对比,在问题情境中学生会对减数分裂知识做好了解。教师要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组织问题情境,利用课本教学内容创设生物问题情境,进而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

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创设生物问题情境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于周围的事物产生了极强的兴趣。对于外界的一些事物,这些学生也很容易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对这些问题展开探索。教师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正确探索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探究学生学习方式的情况之下,由思维转变过程去对学生进行引发【2】。通过问题情境创设,在表现方式方面显现出更加新颖、更具深度,由此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这一课程时,教师在教学时就给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雄性动物每次射精排出的精子共有数亿个,但是只有一颗精子才能够与雌性卵子进行结合,你们怎样看待这样一种行为?不同学生对于这一问题也产生了不同的想法,一些学生认为这是一种浪费行为,它损耗了过多的能量。还有的学生则认为这是一种较为良好的行为,它能够选拔出最为优秀的精子。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分析时,应让学生探讨精细胞转化为精子的过程。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了解到当在转换成精子时,精细胞内绝大多数的物质都会消失,而细胞核和线粒体却会保留下来。这同样是教师可以进行问题提出的一个突破口,教师在此时又为学生提出了问题――你们怎样看待精细胞发育的此种现象?精细胞中线粒体留下来,你们认为精细胞保持此种结构是为了什么?在问题提出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过程会变得更为连贯。他们会按照教师教学的思路,了解到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过程。原来精子之所以会变成此种结构,也是为了后续进入卵细胞中。遗留下来的线粒体会为精子的运动提供能量,细胞核则携带遗传物质。精子进入卵细胞之后,线粒体的能量会支撑精子进入卵细胞,细胞核的遗传物质则会与卵细胞内的遗传物质进行结合。教师在教学生物知识时应对课堂上值得探究的问题进行提出,抓住学生兴趣激发的要点,由此去开展问题情境创设。拓展学生的生物知识学习思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

三、利用生物实验,创设生物问题情境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作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实验内容往往会让学生对生物知识掌握的更加透彻。由于生物教学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实验性,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也要重视由实验所带来的生物内容。利用教材内的一些实验,引起学生进行探讨。针对实验过程提出的一些问题,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分析实验过程中进行不断尝试,进而得到合理的结论。教师可通过实验观察锻炼学生的多項思维,让学生在动手动脑过程中了解生物知识学习的奥妙【3】。

例如在教学“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方式”这一课程时,教师教学的重点就让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到物质跨膜运输的不同方式,并知晓了物质跨膜运输的基本方案。为了让学生更为透彻的了解到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教师可模拟课本上的实验去为学生进行演示。并在开展演示实验时为学生提出了如下几个问题――是什么原因让漏斗内的液面不断升高?你们认为是否能够用纱布代替玻璃纸?漏斗内的液体会上升吗?如果将液体换成蒸馏水,漏斗的液面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一连串的问题会让学生进行认真思考,学生借此也知晓了对于细胞的跨膜运输,其分为主动运输、被动运输、自由扩散这三种。其中主动运输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载体。被动运输需要载体,但不消耗能量。自由扩散既不需要载体,又不消耗能量。结合高浓度与低浓度的变化,学生能够知晓该实验进行的原理。教师可按照实验过程去对学生进行引发,提升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又如在教学“细胞中的水和无机盐”这一课程时,教师在开展实验时故意给学生贯彻了错误的观点,让学生辨析一下是否喝水越多排尿就越多。所以为了不去厕所,还是要尽量少喝水。对于教师提出的这一观点,很多学生都对其展开了探索。学生会结合人体内水循环的过程,了解到人每天必须摄取足够的水量,否则人体的内环境也会发生失调。细胞中的水分为自由水和结合水这两种,即使人一天不喝水,但是人还是会排尿。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同纠正错误观点。由实验过程去让学生领悟细胞中水的作用,了解无机盐以及水这些物质对于人体的重要性。进而创设更加愉悦、更为欢快的生物知识学习情境,借助实验内容的演示,让学生知晓细胞中水和无机盐的作用意义。在教学生物时,教师必须对实验过程进行重视。由实验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观察生物实验过程,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

在生物知识教学中引入问题情境,能够很好地改善现阶段生物知识教学的不足。教师应以调动学生学习发展的积极性作为重心,在教学探讨过程中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不断发现问题,综合以人为本教学观念,要求学生掌握生物知识。结合生物实验课本内容,以学生的好奇心去创设生物问题情境。在联合课内、课外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生物知识产生一种主动性。了解生物知识教学的难点,由问题情境创设去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廷贵.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与中学生物教学的改革[J].山东教育科研,2000(12):55-56+64.

[2]曾鹏光.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研究[J].理科考试研究:高中版,2014,21(1):88-90.

[3]朱敏.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J].高考,2015,000(007):31-31.

猜你喜欢
创设策略问题情境高中生物
如何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情境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对策研究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