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丹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情况调研报告

2020-09-10 07:55江煜萱孙磊梁邦涵赵可尊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12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调研报告

江煜萱 孙磊 梁邦涵 赵可尊

摘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非物质文化遗产见证了中华民族文明的瑰丽,但往往同时也面临着无人传承的困境。调研报告记录了贵州丹寨县三种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卡拉鸟笼,蜡染和古法造纸的制作工艺和传承现状。报告同时给出了丹寨县非遗保护不尽人意面临的问题和原因。并且基于无人传承的现状,调查小组提出了一系列推进非遗文化保护的建议和方案。

关键词:调研报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贵州丹寨文化

泱泱中华五千年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历史的见证者之一,在中国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此次调研活动,调研小队以丹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为题目,来到贵州省丹寨县,调查丹寨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情况。

一、丹寨县三种非遗的制作工艺:卡拉鸟笼,蜡染和古法造纸

本次调研的丹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卡拉鸟笼,蜡染和古法造纸。首先是卡拉鸟笼,卡拉鸟笼制作工艺复杂,要经过砍竹、破竹、除湿、定型、编织、上色等十几道工序。其中最重要的一步便是破竹破竹后需要把做笼丝的水竹放进大锅里蒸煮,进行除湿定型。经过蒸煮之后,竹料会变得更加柔韧,不易生虫。蒸煮过程中温度的掌控需要非常精准。温度过高会使竹丝发脆,容易折断;温度过低,则达不到除湿和防蛀的目的。为了保持鸟笼的坚固耐用,卡拉村的村民在蒸煮的过程中会加入一些当地的草药。

在制作过程中,经过削料之后,就要开始进行笼箍的制作了。这道工序比较费力,无论是底圈还是顶圈,都要将竹条沿着钢圈模内侧盘卷,是竹圈层间尽量不留空隙。鸟笼编织要从顶部开始,为了保持笼身的平衡,要先从四个方向各穿三条笼丝,笼圈上留出两公分的长度。穿好所有的笼丝后,利用手掌的弯度,把笼圈挤压到顶部。穿完底圈之后,再用刮刀做一个夹击用的竹签,将笼圈底部多余的竹签去掉。穿过底部的笼丝之后,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编织笼门。

蜡染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古称蜡。与扎染,镂空印花,夹染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印花技艺。蜡染的来源颇具戏剧性,在很早之前并没有蜡染这项手艺,只有普通的染色。某一天,在染色之前,一滴蜂蜡滴在即将染色的布料上,染娘在染色后去掉蜂蜡发现被蜂蜡盖住的部分并没有被染色,便开始使用蜂蜡在布料上先行勾画图案,再进行染色。便有了如今的蜡染。

而丹寨县古法造纸与中国其他地区的造纸又有一定程度上的差别。由于所处地域不同,丹寨县古法造纸使用的原理是构树。而其独具特色的一点是在造制过程中可在纸张中封上花草枝叶,做成独有的花草纸。

二、丹寨县非遗传承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古老中国传承下的历史文化瑰宝确实令人赞叹不已。但这些瑰宝至今却出现一道难以解决的问题:无人传承。仔细走访了三处非物质遗产保留地,调研小队发现了几处共同点。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存的掌握者都是年龄较大的爷爷奶奶辈,而青年人为求生计大部分在城市里工作。谁来传承手艺,是个严重的问题。且现今部分年轻人都不愿意传承非遗,如果这群中老年过世了的话,就有可能会没有想来做这件事的人了!归根到底,这是人才流失。                       其次,资金以及展示平臺问题。三处非遗保护地几乎都面临这两个问题。没有资金扩大规模,没有平台向世人展示这些精湛的手艺,对这些手艺者来说他们能展示的对象除了本地人只剩 少数来此旅游的旅游团,不能让更多人感受到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妙实是可惜。

造成这种情况,调研小组经过多方面分析后得出以下几种原因:

首先,认知不够:部分人员至今还意识不到保护非遗文化的意义,不了解非遗项目保护的实际情况,个人对非遗项目的认识不够全面。比如单纯的以为,非遗项目保护这是政府部门的职责,与公民个人的关系不大,只要国家机构和政府部门加大对非遗项目的保护力度,就可避免非遗项目遭到破坏,由于个人认识不够,导致非遗项目保护活动无法顺利实施。

其次,专业技术有待提升:非遗保护中,部分工作人员缺乏保护意识,对非遗项目的了解不够深入,不明确个人在非遗项目保护中的具体任务。对现代技术、计算机系统等的掌握不够,无法运用图形技术,对非遗文化进行有效保护,未积极参与到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实践中,从而影响个人专业技术提升,并对非遗文化的传承造成制约。

三、对于促进丹寨县非遗传承的建议

同时,调研小组也集思广益,给出了自己心中的建议。

首先,让孩子从小就接触非遗,让孩子爱上这项文化,这样以后让孩子成为她的保护者的几率会更大一些。其次,可以建立一些对当地传承者有力的项目,将年轻人的心带回家,这样既可以帮助这个村脱贫,又可以为非遗增加很多保护资金。最后,是平台支持。构建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对非遗文化的全面保护,根据非遗项目发展现状,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规划,促进后续工作的稳定进行。构建非物质文化直播平台,采用网络传播的形式,扩大非遗保护的范围,让直播平台成为非遗保护工作人员与公民之间的沟通桥梁,利用平台进行文化交流。促进非遗项目的产业化发展,借助国家机构、政府部门等的导向作用,进行非遗文化网络传播,利用复合型、全国性的信息平台,提高公民对非遗文化的认可和保护欲望。启动非遗文化平台保护活动,努力打造一个全面性的文化服务系统,为非遗继承人、消费者之间形成一个纽带,更好的支持非遗文化体验、保护等工作。

通过数天的调研,调研小组见识到了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相信这趟调研活动,在他们心中会留下浓烈的一笔。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调研报告
新农村建设中传统村落文化传承研究
新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研究综述
试论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小学教育的对接
关于天峨县乡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佛乐禅思 寓教于乐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苗族鼓舞的传承及发展探讨
关于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价值观认同问题的调研报告
曲阜市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