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油事件反映出的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风险问题

2020-09-10 11:26李晓宇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0年12期
关键词:金融衍生品风险

李晓宇

摘要:众所周知,金融衍生品是一把双刃剑,金融衍生品的交易虽然能够在短期内带来超额的收益,但是伴随而来的风险也会随时击倒投资者,中航油事件的发生恰好印证了这一点。本文通过对中油事件的梳理及分析,对金融衍生品的交易进行了深入的挖掘,探索其风险的成因及引起的思考。

关键词:中航油;金融衍生品;违规操作;风险

一、中航油事件概述

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原油贸易供应商,当时在亚太地区是最大的航空油料贸易商,同时也是最大的中国民营航空油料的进口商。1993年5月26日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在新加坡正式成立,委派陈九霖为总裁,2001年12月6日在新加坡上市交易。新加坡是当时世界第三大石油中心,出于这一优势,在2003年6月份,陈久霖为了扩大业务范围,增加业务产量,开始进行石油期权交易,当时的石油仓位是200万桶,石油价格一时下跌,公司开始有所盈利。2004年之后,石油价格开始上涨,中航油由盈利变为亏损。截止2004年3月28日中航油已经亏损了将近580万美元。为了弥补这一亏损,陈久霖对合约进行了展期,增加了交易的仓位。截止2004年06月,亏损已高达3500万美元。此时,陈久霖没有停止交易,反而又将合约展期到2005年至2006年,并且继续卖空。2004年10月份,中航油的仓位已经达到了5200万桶,是公司每年进口原油量的3倍之多,这时,公司的账面亏损已经达到了1.8亿美元,公司现金消耗殆尽。2004年10月10日后,石油价格还在上涨,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中航油首次向其母公司中国航空油料有限公司呈报交易情况和账面亏损数据。10月20日,中国航空油料有限公司提前配售了15%股票,将得到的1.08亿美元资金以贷款形式给中航油。10月28日,中航油因无法增加部分合同的保证金遭受到逼仓,此时,实际亏损达到了1.32亿美元。11月8日至11月25日,中航油的衍生商品合同继续遭到逼仓,截至25日的实际亏损达到了3.81亿美元。2004年12月01日,在中航油的亏损达到了5.5亿美元之后,中航油宣布其已经向法庭申请破产保护令。

二、中航油事件原因

(一)内部原因

1.违规操作

从事石油期权投机是我国政府明令禁止的行为。中航油公司违规操作, 无视国家的法律法规,为了防范石油价格上涨的风险, 锁定采购成本, 应该采取“买空”来套期保值, 而不应是“ 卖空”, 方向恰好做反。

2.决策失误

首先,卖出看涨期权的是风险最大的交易行为。其次,2003年正是伊拉克战争爆发之时,年初,委内瑞拉的石油工人开始罢工,石油产量开始下降,于是国际油价开始攀升,后来,石油产量基本维持不变,无法满足日益提升的需求,价格继续上涨。而陈久霖预测石油价格下跌,操作错误。

(二)外部原因

我国关于金融衍生品交易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2001年10月, 我国证券监督委员会发布了《国有企业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制度指导意见》, 《办法》第二条规定:“获得境外期货业务许可证的企业在境外期货市场不得进行投机交易,只能从事套期保值交易。”但是该《办法》也明确指出: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国有企业。而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注册地是新加坡,刚好处于灰色地带中。

在场外进行交易,加剧了交易的风险。中航油公司的石油期权交易是通过场外市场进行交易的。相较于场内交易,场外交易的风险往往更高,损失的可能性会越大。

三、从中航油事件中得到的反思

中航油事件虽然是发生在2004年至2005年,但其表现出来的问题在上市公司中至今仍存在。从中航油事件可以看出上市公司对我国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投机性与风险性没有深刻的认识。同样的,也可以看出我国企业在参与金融衍生品交易时, 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1.监管模式存在问题

现行的金融衍生品监管模式主要以机构行政监管为主, 对于跨市场、地区交易的金融衍生品而言, 行政监管难以有效覆盖。

2.监管主体机制不健全

当前,我国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是“一线多头”的监管形式。尽管我国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发展非常迅速, 但目前还处于探索的阶段, 相较于欧美或日韩等一些成熟的金融衍生品市场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部门规章制度为主、各监管主体为辅的金融衍生品监管体制。但是相关法律制度建设还不健全, 监管制度不够完善。

3.没有一部完善的衍生品交易法律

目前, 我国没有一部规范的、完整的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制度, 造成部分企业法律意识淡薄,且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管理主要依靠行政规定。

4.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

长期以来, 国有企业普遍存在“ 一股独大”和“ 内部人控制”, 不合理的组织结构, 链条冗长资产配置方式, 管理下属子企业不到位等问题; 国有企业经理人是由各级政府部门采用行政任命干部的方法来考核任用的, 缺乏科学严密的管理体制。

5.企业风险意识淡薄

企业风险意识淡薄, 遇到突发问题时不能有条不紊的解决, 这是由于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普遍存在风险管理目标与经营战略目标相脱节, 重经验管理、轻数量化管理, 对内部成员的个人行为和权限约束不到位, 没有强化员工的风险意识以及各种不健全的内控制度等造成的。

参考文献:

[1]贾晓迪.浅析金融衍生工具使用中的风险及其控制问题[J].财经界(学术版),2019(20):4.

[2]温丽君.浅析当前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相关问题与对策研究[J].纳税,2019,13(19):236.

[3]梁文鹏.浅析管理者过度自信相关问题研究——再谈中航油事件[J].经济研究导刊,2019(05):194-196.

[4]韩大宇,李洋,袁志达.中石化巨亏事件分析与反思[J].塑料包装,2019,29(01):55-58.

[5]赵曼竹.从中航油事件看金融衍生品的风险与防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16):52-53.

[6]臧培华.中航油事件对全面风险管理的经验启示[J].决策探索(中),2018(05):26.

[7]王以可.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管理——以中國建设银行A分行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7(14):217-218.

猜你喜欢
金融衍生品风险
浅析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风险
金融衍生品的会计信息披露探析
浅析金融创新下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策略
我国P2P网络借贷的风险和监管问题研究
浅析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和对策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
我国金融衍生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