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模式在急诊科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0-09-10 11:36褚钧舒杨晶陈明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年12期
关键词:抢救效果急诊科

褚钧舒 杨晶 陈明

【摘要】目的:探析急诊科患者抢救中应用预见性护理模式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收治80例患者入组,根据抢救过程中护理模式不同分组,将应用常规护理模式的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应用预见性护理模式的4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有效抢救时间、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等多项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护理效果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有效抢救时间明显延长,护理满意度评分提升,SDS评分与SAS评分降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急诊科患者抢救中应用预见性护理模式,可使有效抢救时间明显延长,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缓和医患关系,使患者的满意度提升。

【关键词】急诊科;预见性护理模式;抢救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12-0-02

随着临床医学模式不断改变,人们对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急诊科,由于病人种类多、发病急、死亡率高等特点,导致急诊科护患纠纷时常发生。提升临床护理效率与质量,可缓解医患关系,提升患者抢救效率,进而使急诊科工作效率显著提升[1]。预见性护理是细化基础护理,是护理服务更具条理化、理想化,结合临床资料与患者病情开展综合性分析,对护理服务中存在的隐匿性纰漏提前采用预防干预措施,降低护理风险,提升护理质量。因此,本研究选择80例患者入组研究,对比观察预见性护理模式的干预效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择我院急诊科收治80例患者入组,选取时间段为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根据抢救过程中护理模式不同分组,对照组共有病例40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25~64岁,平均年龄(52.08±6.49)岁,疾病类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1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1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9例,创伤7例,其他2例;观察组共有病例4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53.73±6.24)岁,疾病类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1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11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7例,创伤9例,其他3例;两组间病例资料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进入急诊科后均接受相关检查,对患者身体状态与所患疾病进行初步诊断,由急诊科临床医师制定急诊治疗方案,开展急诊救治治疗。对照组急诊治疗期间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与病情变化进行密切监督,护理步骤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配合医师完成急诊救治,准确各项数据资料,急诊救治结束后开展健康宣教、用药指导等基础护理。

观察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方法如下:①合理排班:由于急诊科护理人员较少,但是接诊患者多,病情种类多,病情危及,导致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大、工作较为繁琐[2],导致护理人员的压力较大,一旦护理不当,极易引发护理事故,影响护患关系。因此,对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调整,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排班,可增加夜间值班人员数量,避免不良医护事件发生。②制定预见性抢救流程:根据不同疾病类型与病情轻重,总结急诊抢救流程,总结过往失败案例,着重处理急诊护理中的细节处,对相关急诊流程进行科学优化,节省患者急诊救治前所需时间。针对常见意外事故应提前制定应急预案,避免因细节护理不当引起的医疗事故。③做好病情评估:护理人员应对各种疾病的急诊护理流程熟知在心,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的病情变化给予密切关注,准确记录各项数据指标变化,做出准确、迅速的判断,及时开展预见性护理手段,预防相关并发症发生。④做好药品准备:根据患者的病情评估结果,准备好相关急救药品,病情严重患者应提前预约手术室,准备好手术所需仪器设备,对仪器设备的状态进行检查,保证急诊治疗可快速开展。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有效抢救时间,以问卷调查形式,评估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评分区间在0~100分,分值越高提示满意度越高。以焦虑(SAS)自评量表、抑郁(SDS)自评量表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评分区间在0~10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的焦虑或抑郁情绪越重,反之分值越低提示患者的心理状态越佳[3]。

1.4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23.0软件,计量资料:以t值检验,(_x±s)描述;计数资料:以χ2值检验,以百分数描述;P值<0.05,可判断具备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对照组护理效果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有效抢救时间明显延长,抢救成功率与护理满意度大幅提升,SDS评分与SAS评分降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

3 讨论

急诊科患者的病情发展迅速,医护人员需在短时间内完成急诊救治工作,方可最大程度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这不仅对医师的急救水平具有较高要求,对临床护理配合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4]。急诊科工作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着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因此,日常急诊工作中加强护理质量,使护理人员掌握急诊科急救知识,熟练掌握急救技能,总结临床工作经验,开展预见性急诊护理工作,提前准备好相关医疗物品,协调手术室及各科室医师完成急诊救治,与医师完成配合,可使临床抢救效果显著提升,最大程度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5]。

预见性护理模式是以救治思路为主的新型护理模式,通过对患者病情进行准确评估,合理预测患者急救救治期间可能出现的危险状况,做好充足的护理准备,快速准备好所需的急救器械与物品,为患者快速开展对症处理干预,例如吸氧、心肺复苏等急救护理措施,有效提升急救效率,使患者及家属对急救护理有良好的信心,保持在稳定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完成对患者的初步病情评估后,对护理人员开展预见性调整,保证护理人员工作配置合理,强化现有的急救护理工作流程[6]。每周对临床急救护理经验进行总结分享,对急救护理中遇到的紧急情况开展预见性的预案设计,进而有效提升急救护理工作的整体工作质量。

本组研究结果证实,与常规急救护理模式相比,急诊科开展预见性护理模式,可提升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使患者急救抢救的有效时间明显延长,使患者的心理状态良好维持,进而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发生,使护理质量有效提高。

综上所述,急诊科患者急救过程中应用预见性护理模式,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可在急诊科及其他科室护理工作中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晓燕, 梁城英, 任海鸥. 预见性护理模式在急诊科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6, 26(21): 54-55.

[2] 張娟梅. 预见性护理在降低急诊科脑卒中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J]. 现代养生, 2019, 35(12)224-225.

[3] 陆霞. 以预见性护理为指导制定急性心肌梗死护理规范[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8, 4(6): 120-122.

[4] 刘芋兵, 卢阳阳, 林翔翔. 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严重性创伤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 中国急救医学, 2017, 37(0z2): 188-189.

[5] 候荣. 常规护理与预见性护理模式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 6(12): 93-93.

[6] 苗苏州. 循证护理与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应用[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 6(16): 88-88.

猜你喜欢
抢救效果急诊科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某院急诊科疼痛药物使用分析
分析急诊科脑出血昏迷患者抢救治疗的临床效果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
综合急诊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全程优化护理的效果观察
急诊冠脉介入术前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手术效果的影响
急诊科平战两用负压病房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