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与《周易》之时间观念比较研究

2020-09-10 17:27温馨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周易野草观念

摘要:《周易》中蕴含着中国儒家的世界观及其智慧,千百年来一直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本文提供了一种回归本源、分析原始的思路,以对比的视野分析了《野草》对《周易》中时间观念。两种时间观都具有循环发展的基本特征,鲁迅之所以对未来抱有坚定的希望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是因为其内在承袭了传统文化中的时间循环观。

关键词:野草;周易

《周易》作为儒家的群经之首,一定程度代表着传统的哲学观念,其中对时间、人和天地的哲学观点,长久不息地影响着历朝历代的中国文人。鲁迅虽然抵制传统文化的糟粕,但是他本人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渗透,在他的思想深处和文字当中,依然透露着中国古老的智慧和哲学观。

在《野草》深处的时间观念中,仍然带有着循环的时间观念。具有两个特征,一个是像圆一样循环,第二个是不会停留在一点,而是不断发展。

时间是一个圆而不是线性的,最早可追溯到《周易》。《周易》中的时间观念,即在循环中发展。它的时间并不是直线的,而是形成一个圆,在无尽的宇宙中不停地流转前行,包含着过去、现在与未来。循环并不是原地转圈,“周”是循环而“易”是变易,是不断新生和成长的过程。它的时间观沉淀了过去,面向着未来,周流无常,从未停留在一时一刻。第一,从《周易》的题目来看,“易”是变易新生,而“周”不仅指朝代,也指时空的周流和循环。“贾公彦反驳了孔颖达认为《周易》之‘周’取‘岐阳地名’的说法,但却认为‘周’乃特指四时周匝之意。《系辞》:“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易”的本质是变易、运转,一切在不断地变动之中,永远不会停滞,居安思危、满则思溢、穷时思变是周易最基本的价值观,永远处于生命的恒流之中。

第二,从周易卦象的安排顺序来看,第一卦乾到最后火水未济,也表现了时间的发展过程。从乾卦:“元亨利贞”到最后的未济卦“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小狐狸过河却打湿了尾巴,不顺利,说明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从全盛到衰败。衰败也并非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再往下发展下去,则又回到乾卦刚强兴盛的态势,这就是周易循环发展的时间观。最后一卦火水未济,与前一卦水火既济互为综卦,未济卦中六爻都不能得其正位,用无法渡过河比喻所面临的险阻。未济留下了一个有希望发展的结局。相比前一卦水火既济所展示的盛极将衰:“上六:濡其首,厉。”,未济这一卦中爻辞发展到最后则是:“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无咎”情形开始有了好转的机会。王夫之认为,最后一卦未济并不是代表最终的结束,反而是轮回的重新开始:“夫惟大盈者得大虚。今日之不盈, 岂虑将来之或虚哉!故《易》成于既而终未济,未济之世,亦乾坤之世,而非先后之始终也。”从卦象的排布可以看出,《周易》中的时间观并不是线性发展,而是首尾相接,像一个圆圈一样。

第三,从周易中每一卦的爻辞来看,也是一件事物由初始到衰微的一个过程。牟宗三先生发展了郑玄的说法,认为周易中事件的发展类似一个抛物线。这是爻辞内部的发展态势,就像是把一个整体的圆给分割成了若干部分一样,在事物内部呈现从低到高再到低的发展趋势。

《周易》这种循环发展的时间观念影响了后世的儒家观念,《野草》中也带有这样的传统因子。在《野草》中,鲁迅的时间观并不是停于一时一刻,而是面向未来与过去,在过去、现在与未来之间循环摆动。时间被浓缩成《一觉》当中的烟灰,《风筝》中的雪,《腊叶》中尘封的叶子,《墓碣文》中自噬其身的蛇。时间抽象成多种意象,象征着死亡的充实和未来的希望。

开篇《题辞》中对未来的看法:“我希望这野草的朽腐,火速到来。要不然,我先就未曾生存,这实在比死亡与朽腐更其不幸。”鲁迅对未来充满希望和勇气,在烈火中获得毁灭和重生,他承担起毁灭的壮烈,把重生留给了未来的孩子们。结尾《一觉》中也写了青年校对书稿的往事和对未来的幻梦:“各样的青春在眼前一一驰去了,身外但有昏黄环绕。我疲劳着,捏着纸烟,在无名的思想中静静地合了眼睛,看见很长的梦。忽而警觉,身外也还是环绕着昏黄;烟篆在不动的空气中飞升,如几片小小夏云,徐徐幻出难以指名的形象。”

在野草中出现过若干“很长的梦”,《好的故事》中对未来的幻想:“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颓败线的颤动》中对过去的恐惧,老妇人的命运和鲁迅的极为相似,《风筝》中对过去的遗憾:“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腊叶》中对过去的惋惜:“但今夜它却黄蜡似的躺在我的眼前,那眸子也不复似去年一般灼灼”等,烟灰又在白日中飞升,似乎形成了像《好的故事》中那润泽的白云和湖泊,其中包含着所有美好的人与美好的事,那里的青年仿佛可以“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我们怎样做父亲》)。鲁迅的时间观首先带有明显的发展观,从不停留在一时一地,而是不断地回首过去,看向未来,使过去的逝者有了生命的重量,未来的未生者有了生命的希望。这与《周易》的基本观念是一致的。“‘变易’是《周易》的另一主旨,是 《周易》所阐明的另一常则。《周易》的变易,客观地反映了宇宙万物的本然状态。”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爻辞代表着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比如第一卦《乾》,从初九:“潜龙勿用”,到九五“飞龙在天”,最后上九“亢龙有悔”,事物从弱小到强盛再到衰败,体现了很明显的变化發展过程。再如第十二卦天地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天在地上本是正位,但因事物发展到顶峰无法继续运转,天地就不能相交相感,这一卦与“地天泰”刚好相反。这是卦象内部的发展变易观,带有明显的柳暗花明、盛极则衰观念,判断事物不从当时,而从它的未来发展趋势来判断。

纵观整个六十四卦,最后一卦火水未济,与前一卦水火既济互为综卦,未济卦中六爻都不能得其正位,用无法渡过河比喻所面临的险阻。按照周易的发展观来看,未济留下了一个有希望发展的结局。相比前一卦水火既济所展示的盛极将衰:“上六:濡其首,厉。”,未济这一卦中爻辞发展到最后则是:“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无咎”情形开始有了好转的机会。王夫之认为,最后一卦未济并不是代表最终的结束,反而是轮回的重新开始。《墓碣文》一篇中深度体现了周易的循环的时间观。这篇文章讲述阅读墓碣文,阅读墓碑是一个特别动作,是对过去的审视、对未来的凝视。鲁迅在用过去滋养着未来。

时间像一个圈一样循环着,“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 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有一游魂,化为长蛇,口有 毒牙。不以啮人,自啮其身,终以 殒颠。…”《墓碣文》中的游魂化作了长蛇,自己吃自己的尾巴,形成了咬尾蛇的意象,象征着时间的无尽循环。蛇咬住自己的尾巴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圆形,它无头无尾,象征时间的永无止境。衔尾蛇是古代传统中常见的图腾,罗泽敏等人对西周衔尾蛇玉器的解读:“......这本身是在讲述物理规律,不但是在空间尺度上的统一,在时间尺度上也将是一个封闭的圆。这和人类最朴素的世界观是高度吻合和统一的。‘衔尾蛇’同样是现代数学概念“无穷”的原型,在分形理论中无限大和无限小是等价的。”衔尾蛇图案所象征的是时间的循环和生死的轮回。《墓碣文》的结尾“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当腐朽之物全部凋零的时候,便是新生命所勃兴的时候。

鲁迅之所以对未来抱有坚定的希望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是因为其内在承袭了传统文化中的时间循环观。“周”是循环而“易”是变易,是不断新生和成长的过程。万事万物都有所连接,铸造光明未来的,正是血泊中的过去。在《野草》中,时间被抽象成各种形象,万取一收,都象征着时间的循环,不断的死亡与新生,在死亡和新生中获得真正的实在性。

结论

本文分析了《野草》对《周易》中时间观念的因袭,体现了以《周易》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鲁迅思想及《野草》写作的影响,它的影响虽然不及外来思想影响的那样直接、明显,却是深远的、根本的。鲁迅作为伟大的革命家,不顾一切的摧毁旧文化,最终希望的仍然是能够救国、立人,摧毁的目的是为了重建,正如最初《周易》中所说“生生之谓易”,只有不断改变和创新,才能适应世界的发展。而鲁迅的思想中虽然要抛弃传统文化,但实际上在他深藏的时间观中,仍然深受以《周易》等为代表的原始儒家文化的影响。

注释:

[1]王雨海.《无我的爱与无言的恨——鲁迅《颓败线的颤动》的主题阐释》.《名作欣赏》.2007年第03期

[2]贾甄.《关于访碑的意象文化参看:读碑、自啮与超越——试从“读碑”意象入手诠释鲁迅散文诗<墓碣文>》.《现代中文学刊》.2018年第04期

[3] 罗泽敏等.《西周“衔尾龙”形玉器图像解读》.《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18年第01期

参考文献:

[1]《野草》.鲁迅.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

[2]《而已集》.鲁迅.人民文学出版社1927年版

[3]《集外集拾遗补编》.鲁迅.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

[4]《华盖集》.鲁迅.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

[5]《野草》研究.孙玉石.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

[6]《周易》.郭彧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

[7]《周易注校释》.王弼撰.楼宇烈校释.中华书局2012年3月第1版

[8]《周易译注》.黄寿祺,张善文.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3月版

[9]吴钧.《从<周易>看鲁迅精神与民族魂》.《周易研究》.2007年第02期

[10] 蔡洞峰.《周易文化精神对鲁迅的影响》.《北方论丛》.2016年第02期

[11]高道一.《鲁迅之<周易>观》.《安阳大学学报》.2004年第04期

[12]那秋生.《鲁迅与<周易>的文化因缘》.《书屋》.2019年第07期

[13]赵献涛.《鲁迅的几个笔名与《周易》之关系——兼与李允经先生商榷》.《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第02期

[14]王炜.《既济、未济两卦研究》.《中华文化论坛》.2017年第11期

[15]牟宗三.《周易哲学演讲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6] 张驰.《从生生到人本:从复卦的诠释演变看儒家的人文情怀》.《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1月

[17]王雨海.《无我的爱与无言的恨——鲁迅《颓败线的颤动》的主题阐释》.《名作欣赏》.2007年第03期

[18]贾甄.《关于访碑的意象文化参看:读碑、自嚙与超越——试从“读碑”意象入手诠释鲁迅散文诗<墓碣文>》.《现代中文学刊》.2018年第04期

[19]罗泽敏等.《西周“衔尾龙”形玉器图像解读》.《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18年第01期

[20]李学卫.《周易与三才说》.《兰州文理学院学报》.2019年第01期

[21]黄荣武.《<周易>革卦中的武王伐纣日——“戊子”说质疑》.《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03期

作者简介:

温馨(1993—),女,汉族,职称 助教,单位:中山大学南方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南方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周易野草观念
留守
一束野草
钓鱼的观念
当观念成为艺术
一束野草
《豫》卦释义
甜甜的“蝴蝶茧”
殷周时期“中”观念的生成演变
十二星座时间观念排行榜
《百年易学文献菁华集成》(一)目录(周易经传研究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