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的地方院校农林人才教育改革思路浅析

2020-09-10 20:25徐唱 曲铖铖 宋瑶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农林教学内容院校

徐唱 曲铖铖 宋瑶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突破了地方院校农林人才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界限,营造出自动化、信息化、多元化、个性化、服务化的教学环境,推动地方院校农林人才培养跨入全新时代。基于信息技术的地方院校农林人才教育应通过整合优质碎片化资源、构建开放的教学环境、组建多样的教学团队、打造和谐的“三业”模式等改革思路,为农林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媒介和平台。

关键词:信息技术; 地方院校; 教育改革; 农林人才;

近年来,地方院校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过度强调整体综合、思辨内省、目标结果,却忽视了部分分析、求异创新、过程方法,信息技术的应用流于表面,甚至拒于学校与课堂的大门之外,虽利于阻止学生通过互联网从事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活动,但也使传统的教学体系画地为牢。

一、信息技术背景下地方院校农林人才创新教育的改革路径

1.1 教学自动化

信息技术背景下地方院校农林人才教学的“自动化”包括教的自动化与学的自动化,从科学层面来说是以教学控制理论、系统理论及其他相关理论等作为教学的理论基础;从哲学层面来说是教学方法论;从技术层面来说是教学信息技术与工艺、其他技术的融合,学生养成高效、系统的学习情境。具体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系统性,系统地分析、研究和实现各种教学目标;二是交叉性,将信息技术、数学及教学研究对象等相关领域融汇贯通;三是时代性,把最先进的技术作为教学的主要技术支撑;四是实践性,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地方院校农林人才教育培养应与社会的重大需求紧密相连。

1.2 教学信息化

当前,以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为代表的信息化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全面应用显得至关重要。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微课与翻转课堂主要“热”在各种大赛与公开课中,较少真正在日常教学中应用,个别院校行政力量的推动实现“校内翻转”。可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应将信息化教学和实践很好衔接。教学信息化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智能终端两大方面。教学内容包括教学课件、教育工具、学习视频、文档资料等,地方院校农林人才教育,应当通过信息技术,使远程教育与传统农林人才教育方式相结合,丰富教学内容;而智能终端涵盖电脑、投影仪、手机、扩音设备与中控系统等。可以借鉴国内外信息化教学的先进经验,构建专属的在线教学平台。利用便捷的网络教学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逐步实现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效果评估等信息化,使信息化教学真正与实践紧密联系。

1.3 教学多元化

在知识信息时代,通过信息技术将户外的实习实践近距离地融入课堂,形成多元化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体系,学会将手机和网络在课堂上“和平共处、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分组讨论、分享与探究活动。农林人才的教育培养应坚持“新、奇、实用”原则,减少上课时的“低头族”现象。

1.3.1 教学设计

首先,多元化的教学设计应具有整体性,教师整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吸收教学知识。其次,层次性和逻辑性,只有教学设计层次合理、逻辑清晰,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最后,主体性,教学设计应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加强师生交流,建立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促使学生有效的学习。地方院校农林人才的培养更加强调教师教学设计要实现对教学内容、方法、资源、学习者与评价的综合考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将教学内容的各个要素进行多元化设计,弥补地方院校农林人才培养在教学资源上的短板。

1.3.2 教学评价

打破传统的监督与评价体系。农林专业学生在户外实习实践的机会较多,传统的评价方式很难进行有效监督,以及评价教师与学生的学习状况。而信息技术的引入,形成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可以在教学考核评价和教学效果评估两大方面得到很好的改善。评价教师以知识多寡和能力高低作为考核评价标准,体现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成就。教学效果评价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作为评价标准,以及适应性、认同感、归属感强弱等,评价标准多元化。

二、信息技术背景下地方院校农林人才创新教育的改革思路

2.1 构建开放的教学环境

开放的教学环境需要建立一个“开放式学校”,可以从教学制度、教学方法等方面着手。首先,以制度管理为基础,改革创新和内涵发展,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品德、智力、体力、情感等得到自由发挥,同时将农林专业学生各方面分散式信息整合梳理,提供给教师,使其对学生有更可靠、更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之上采取的措施将更加有效。其次,建立方便农林专业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校园配套网络,加强学生获取、选择、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拓宽学生视野。教学资源由师生共建与使用,它是一种动态的组织,可以保存在局域网中、“内网”平台上、甚至在“云”端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允许教师、学生随时利用网络资源补充课堂教学,借助多媒体的网络连接,利用图片、文本、视频丰富课堂内容;通过网络及时安排课程作业、听取学生反馈,改进教学内容;通过学生熟悉的形式如微信、QQ等方式,及時解答学生问题,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2 组建多样的教学团队

在地方院校积极组建农林专业导师责任制教学团队,新学期引入信息技术后,向师生说明农林专业教学模式的新要求和规则;同时收集师生的建议,改进教学模式,最终使师生接受并支持新的教学模式;然后安排具体课程的教学方式与内容,根据学生需要做出调整。其次,建立适应地方经济需求的卓越农林人才函授教学计划,邀请具有丰富农林实践经验的高级农艺师到高校讲学,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平台,“虚拟式”走进农林实践场地,将课堂教学转入实地教学,加深学生场地意识和对就业前景的合理规划。最后,学生“T”队式学习,充分利用信息平台的优势,将高年级的信息技术与专业结合的学习感悟与学习方法,通过信息平台带入到低年级学生学习平台,相互借鉴与学习,使学生可以快速适应农林专业人才需求,提高学习效率,创造性的开展学习和实践作业。

三、结语

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地方院校农林专业人才教育改革是一项带有全局性、方向性和开创性的工作,地方经济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应用型农林创新人才。地方院校要顺应信息技术趋势,兼顾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创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追求理论与实践零距离的教学效果,才能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业与就业、创业的紧密接轨,最终为高校输出理论与实践知识储备丰富的高端技能人才,为地方社会企业或公司输入对口专攻的卓越农林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荆全忠,邢鹏.“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探索,2015(09):98-100.

[2]陈柏华.教师教学行为探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28):61-64.

猜你喜欢
农林教学内容院校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杂草学报》中国农林核心期刊收录证书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农林技术人员职业培训策略研究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浅析农林经济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