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四力”做合格的区县融媒体新闻工作者

2020-09-10 07:22孔秀英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新闻工作者四力

摘 要:笔者从事区县新闻工作13年,一直在思考并探索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区县新闻工作者,如何“发出好声音、传递正能量”,如何“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如何在助力当地发展和民生改善中发挥一点新闻工作者的作用,如何提高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特别是融媒体建设开始以后,更是想迫切找到一个准确全面的答案。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8月23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1]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力”要求,让人豁然开朗。这“四力”要求就像一个总纲,遵照这个总纲,做出来的报道不会差;这“四力”要求就像一个行动指南,按照这个指南走,定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本文就践行“四力”,做一名合格的区县融媒体新闻工作者谈谈自己的浅见。

关键词:区县融媒体;新闻工作者;“四力”

中图分类号:G2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1-0010-02

一、让脑力“先飞一会儿”

一个好的宣传报道,笔者认为脑力应该是走在最前面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写诗作画讲究“功夫在笔外”,写好新闻也是一个道理。“笔外功夫”的深浅、厚薄,直接关系到能否准确而生动地报道事实。[2]脑力可以称作是“笔外”的准备。脑力包含了新领域的学习、采访报道的策划、采访素材的搜集、采访提纲的拟定等采访准备工作。特别是通讯报道和融媒体的及时跟进,更要注重脑力的提前介入,我们得先动脑。

脑力一:加强新领域的学习,成为任何时候都能“顶得上”的“全挂子”。

区县新闻工作者局限于单位人手少、轮岗多等原因,并不会只跑自己擅长的领域。政府工作包罗万象,报道人物千人千面,法规政策林林总总,更何况随着时代的进步,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原来的旧瓶装不了现在的新酒,必须不断学习。我们不能在领导安排采访某项工作或某个人物时说“我对这个不熟悉,我采访不了”。相反,区县新闻工作者都是“万金油”,什么工作都可能涉及,什么人物都可能采访。在采访任何一个新领域前,都必须对这个新领域进行必要的了解和学习,不然,采访时就容易“开黄腔”。采访对象一旦觉得记者不专业,就会觉得很难与之沟通交流,采访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当然,记者的时间也很有限,我们不可能把大量的时间用在这些学习上,因为采访的过程本身也是学习的过程,采访中也有一些技巧能幫助自己了解这个行业,但事前对这个新领域的学习始终是必不可少的。

脑力二:加强新技术的学习,成为融媒体时代的“多面手”。

我们都明白,融媒体时代,仅仅靠文字是吸引不了读者的,必须有图有视频,有时候连图和视频都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他们还需要直播。这就要求我们成为融媒体时代的“多面手”。虽然每个人的精力有限,要成为既能拿笔杆子又能举相机,还能摄像、编片、出镜当主持人的融媒体复合型人才显然很难,但我们仍然要尽可能地多学习新技术,这样融媒体作品的呈现方式才会多样化,也才能吸引读者,让读者成为媒体的“真粉”,而不是“僵尸粉”。

脑力三:加强采访前的详细准备,成为采访对象的“知情人”。

除了一些突发事件的采访外,在平时的采访中,应有不打无准备之仗的意识。融媒体时代要求快速发稿,所以先期要收集一些采访素材,要熟悉采访对象的情况,如对采访对象过去资料的收集,有些可能涉及对比数据才能显示出新闻性,采访前最好主动收集一些相关数据;还要拟定采访提纲,甚至一些会议新闻可以先搭一个框架,这样第二天出稿才会快。

当然,脑力的运用在采访中、采访后的成稿过程中也无处不在,这里只说先期介入的问题。

二、脚力:好新闻始于足下

大家都明白,脚力自然是要深入现场、基层、当事人身边去挖新闻,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值得深挖的新闻。

践行脚力,首先是新闻真实性的要求,新闻公信力、影响力的要求。

新闻具有真实性、时效性和准确性特点,其中最重要的是真实性。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线。主流媒体为什么比自媒体更有公信力、影响力?为什么当人们对某一事件有疑问时,都要等官方媒体报道,就在于官方媒体的真实性、准确性。新媒体产品“准、新、微、快”的特点同样有准、新的要求。

2010年11月18日,《永川日报》用头版整版版面刊发了长篇通讯《文绍英和她的136个孩子》。这是文绍英的事迹首次见诸报端。此篇报道刊发后,全国先后有40多家媒体转载。重庆市委组织部、《当代党员》杂志社主办的七一网首先全文转载,一周点击率达15万多人次,创下七一网当时单条稿件点击率最高纪录。人民网以《“傻大姐”文绍英用大爱感动重庆》为题转载,永川掀起了向文绍英学习的热潮。这篇报道是永川区新闻社记者张天彦在朱沱镇采访基层党务工作者时了解到的新闻线索。为写出高质量的新闻作品,张天彦与见习记者徐征3次深入朱沱镇采访文绍英本人、身边人员、社区群众和受资助学生,收集了长达3万多字的新闻素材。采访写作成稿,历时1个多月。可以说,没有脚力的铺垫,这篇报道就不可能有这样大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后来,文绍英被评为“感动重庆十大人物”“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2010年,《文绍英和她的136个孩子》荣获了首届重庆市区县报好新闻奖(通讯)一等奖。

践行脚力,其次是新闻鲜活性的要求。

只有到了现场,记者才能知道这个机器是怎样工作的,这个企业是怎样运转的,这个人物是什么样的说话风格和一笑一颦,这个现场是什么样的情况,写出的新闻稿子才会鲜活。除了评论和评述性新闻外,没有脚力为支撑的新闻,坐在办公室复制粘贴,是写不出鲜活新闻的。只板着张面孔、只说套话空话的新闻,有多少受众要看,又如何提升影响力和传播力呢?

践行脚力,也是融媒体传播的要求。

融媒体要运用多种传播手段,图片、视频都必须到现场才拍得到。《江津日报》的微信公众号上曾经有个“江津美食”栏目,不但有文字、图片,还有视频,每条点击率达到八九千,评论多,人气高。要知道,很多区县媒体APP上的新闻点击量平均才三四千。这样的栏目实现了融媒体中心三大功能之一的社区服务功能,这些类似于软文的宣传,靠着脚力的支撑居然也能“硬核”,充分发挥了社区服务作用,得到受众的肯定和追捧。

三、眼力:既要戴“显微镜”,也要举“望远镜”

如何践行眼力要求?笔者认为既要戴着“显微镜”发现新闻事实细节,又要举着“望远镜”高瞻远瞩,站在全局顶层的高度判断新闻价值的大小。

重庆日报记者在采访报道倒在了扶贫工作岗位上的杨骅事迹后,有些读者质疑:倒在扶贫岗位上,工作就一定努力,事迹就一定先进吗?为了回应,他就写了一则采访手记发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公开了杨桦和他父亲的微信聊天记录这个细节,被报社领导发现了,马上决定让记者补充采访,于2018年10月11日在“重庆日报”微信公众号上推出。据去年全市区县新闻单位采编骨干集中轮训首期培训班的重庆日报记者学员介绍,这条微信公众号内容经各大媒体转载后,成为千万点击量的爆款,后来又推出了这个新闻内容的H5、短视频作品,是运用新媒体传递正能量的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这一系列融媒体新闻产品的推出,得益于记者在采访时抓住微信聊天这个细节的眼力和领导准确判断新闻价值的眼力。

眼力还包含了记者在现场的随机应变能力。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就是记者在采访时,必要的时候可以戴“变色镜”,随时调整自己的采访状态。之前读到人民日报记者写的采访手记,介绍他们在采访一个大型的国际活动时,嘉宾席的位置采访角度很好,就想去,结果被工作人员赶走了,说那是嘉宾的位置,第二天他们就换了正装,成功地进入嘉宾席,完成了采访。

以上举的虽然都是大媒体的例子,但这样的思維方向对区县新闻工作者同样适用。

做融媒体的眼力,笔者认为还应该有审美力。例如,照片如何拍才美,如何才更能体现新闻性,如何录视频效果才好,这里面就有审美力的问题。你的眼力体现了你的审美力。尤其是融媒体产品,对审美的要求更高。就算不是自己亲自设计作图,而是选择软件上的模板,也会有审美高低的问题,更不要说是自己亲手创作模板了。

四、笔力:倚马可待,传播新闻与深挖细研传递思考

每一名区县新闻记者既要有倚马可待快速成文的能力,也要有深挖细研做深度报道的能力;既要有写命题作文的能力,也要有做好自选动作的能力。

首先说快速成文和深挖细研。这两者不矛盾,适用于不同的文体。融媒体时代,有时候一个题材既需要有短平快的新闻稿,也需要有深度分析的通讯稿。用稿的时间顺序也会调整为新媒体、电视、报纸。将来的报纸,极有可能向深度报道转型。如果同一个题材,需要派不同的人分别进行不同的报道,就太浪费人力了。这就需要我们既能反应迅速,快速成文,传播新闻,也要能深度挖掘,如琢如磨,传递思考,把报道做得有影响力。

再说命题作文。众所周知,区县媒体命题作文特别多,区委区政府的,部门的,系统的,各类主题,单单各类先进人物的采写,一年至少有好几轮,拒绝不了,如先进科技工作者、三八红旗手、五一节优秀劳动者、优秀党员、优秀教师、感动人物、最美奋斗者,此外还有各类获得先进的集体,这些命题作文如何写,也是非常考脑力和笔力的。虽然写什么是别人定的,但如何写却是记者的事。写先进,就是别人理解的唱赞歌,赞歌如何才唱得好,也是本事。这当中既不能夸大其词,添油加醋,又要能体现亮点、闪光点,素材如何取舍,结构如何把握,语言如何运用,都体现一个人的脑力和笔力。笔者曾写过一篇《中山路街道:“以奖代补”破解“三无”居民区脏乱差》的消息,这也是一个命题作文,是这个街道这一做法的首发报道。“三无”居民区在城市管理中历来是难点,中山路街道“以奖代补”方式破解“三无”居民区脏乱差,新闻性很强。可以说,笔者在采访中一直带着审慎的目光,特别注意和街道分管负责人“算账”,看其做法是否具有可行性、科学性、借鉴性,采访面上的情况后,在点上的采访不仅采访社区负责人,还注意采访社区居民的真实反映,证实这种探索是否可行有效。发现了闪亮点和亮点,这才觉得有了“大书特书”的理由。虽然立意上要“大书特书”,但着笔时却从小处着眼,行文朴实简练,以消息的短小篇幅介绍了新闻事件背景、具体做法、前后对比、措施效果,结构上也不是平铺直叙,而是层层推进。这篇稿子获了第七届重庆市区县报好新闻奖消息类一等奖。

如果只做好命题作文,还属于“见子打子”型。区县媒体要有影响力,还要主动作为,做好自选动作。在永川的临江河整治中,永川日报策划了“还我绿水青山——临江河徒步行”大型报道,引起了强烈反响。

在融媒体时代,好的作品,笔者认为一定要打情怀牌,才能打动人心。情怀具体点讲,应该是家国情怀,既包括大格局情怀,也包括普通人的小情怀,有了情怀的作品,就像有了灵魂,有了让受众感发的力量。这里面既考验一个人的脑力,即考验一个人的综合素养,也考验一个人的笔力,即表达能力。

在去年的全市区县新闻单位采编骨干培训时,一名学员介绍,说他们做了个抖音,由电视台的一名女主持人出镜,坐在山上喊的口型,另一个人配了当地的一句方言,喊的是“山娃子,回家吃饭啦”。就这样一个抖音,点击量破百万。之所以传播力这样广,笔者认为就是因为这里面有怀旧的情怀、乡愁的情怀。我们平常做的都是区县常规作品,面对的也基本上是本区县受众,但这些作品也要融进情怀,做得小而美,这样才有受众黏性,提升阅读兴趣。

“记者进村”微信公众号上一篇文章介绍,全国新闻战线第二届“好记者讲好故事”复赛时,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学院院长鲁景超辅导说:“一篇文章,一次演讲,一段视频,你能让人记住其中一些故事、一些话语、一些情节、一些地方、一些画面,甚至激发了一探究竟的冲动,那么,你就成功了。”

笔者认为还可以这样引申,你的这个新媒体作品能让人一直看完,看了后想评论、想转发、想分享给更多的人,那你这个作品就成功了,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使命也基本达成了。

五、结语

新闻路上,我们永远都是学习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3]只有认真践行“四力”,在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上下功夫,才能较好地完成党中央和新时代对区县融媒体的使命要求和目标定位,做一名合格的区县融媒体新闻工作者。

参考文献:

[1] 张洋.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人民日报,2018-08-23(1).

[2]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张默.新闻采访写作[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292.

[3] 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习近平总书记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辅助材料[M].学习出版社,2016:6.

作者简介:孔秀英(1974—),女,重庆人,本科,记者,研究方向:新闻采访与写作。

猜你喜欢
新闻工作者四力
新媒体时代如何提升新闻舆论“四力”
巧解四力平衡问题——提高科学思维能力,促进核心素养的养成
用创新激活主流媒体的内容“四力”
扩大视野 更新知识
新闻控制、采编话语权与报道影响力分析
论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工作取向的三个维度
网络时代做好编辑需练就“四力”
我国电视新闻编辑理念的嬗变与发展
修炼学校管理“四力”
新闻工作者要潜心践行“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