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读美识 美美与共

2020-09-10 20:55赵静辉
学生学习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审美情感

赵静辉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借助文本,培养学生基本的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够感知美,认识美进而创造美。在阅读教学中应坚持审美教育的基本内容不放松,包括对审美知识的积累,审美形式感的培养,审美情感的陶冶。在教学中应选取相应的途径,科学、合理的予以实施。

【关键词】审美知识;审美形式;审美情感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对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进行了明确的表述,并提出:语文学科应发展学生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理解文化多样性。审美情趣已经成为新时期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与此同时,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也将“审美鉴赏与创造”单独提出,将其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1]作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阅读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辅以审美知识、审美形式、审美情感方面的指导。

1阅读教学中进行审美知识的积累

审美知识中的美学思想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中应用较多的是来自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以及魏晋时期的美学主张和近代西方以马克思主义美学观点为代表的美学思想。儒家注重实用精神,讲究“知行合一”具有鲜明的政治伦理色彩,主张“修己安人”这种思想已经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则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种思想主张值得我们深入探讨,挖掘其中能够构建和弘扬新时期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道家体现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体系,以“自然”为审美核心、以“反观、内省”为欣赏手段、以颐养生命为美学目的。在文学作品中具有生动、活泼的表现力,打破人与自然的界限,物我同一。

在审美现象(范畴)分析和美感分析中,首先要求学生能够具备一些基本的关于审美范畴基本概念,诸如优美、崇高、悲剧、喜剧、意境、神韵等审美范畴,这是对美的世界的理性切入,是通过真来辉映美,是美中之真、真中之美。正如欣赏绘画作品就该了解基本的绘画知识,如果对美术史有深入了解,就更有助于准确、深入地把握作品的内涵和韵味。在审美创造中,应注重培养和挖掘学生的直觉和感悟能力,并鼓励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创作。由此可见,审美知识有助于我们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判断,不具备必要的艺术知识,就不可能进入艺术作品之中,也谈不上受到艺术熏陶了。

2阅读教学中进行审美形式感的培养

审美的欣赏和创造,就主观美感往往寄托于或外化为客观意象而言,即是对事物形式的欣赏和创造[2]。审美形式,指的就是能成为审美对象的事物的感性表征及其组织结构。对文本的审美途径之一是对语言的审美。在教学中对语言的审美切入大体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宏观的语体分析,微观的语言分析。

宏观的语体分析体现在在不同的文学体裁中所呈现的语体特点。如小说采用的是叙述语体,对故事的重现;诗歌采用的是抒情语体,是对故事的“歌咏”;戏剧采用的是对白语体,是将故事表演出来。而散文的语体则更为复杂,“无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它可将多种语体艺术融为一体。风格迥异的语体风格,所呈现的审美表现各有不同,在教学中应有所体现。

微观的语言分析体现在对作品中个别语句的审美分析,讲究精准、独到,主要包括对语音、词汇、句法的揣摩。在诗歌中对语音的分析尤为突出,比如铿锵悦耳的双声、回环荡漾的叠韵,《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组叠词连续使用,在诗歌创作中极其少见,但并未给人以重复拖沓之感,反而形象的描摹出诗人怅然若失、孤独痛苦的情境,堪称绝唱。除此之外,拟声、平仄、押韵以及具有语义联想功能的语音的运用,也大大加强了语言的审美特性[3]。在教学中应着重对语言本身进行细致入微的审美分析,丰富学生的审美积淀。

3阅读教学中进行审美情感的陶冶

让学生成为阅读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审美能力。语文课堂的独特性在于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语文表达的乐趣,语言表达在口语应用上是涵盖了朗诵、辩论、诵读、表演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学以致用,以被审美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对作品的见解,其实也就是展示自己的审美水平。在人教版高中选修课中,《先秦诸子选读》作为选修中的必修,难度较大,要理解其中的深刻内涵仅仅靠教师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而且由于文章全部是文言文性质,所以学生存在较大的畏难情绪。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处理教材时尽量凸显学生的主体性,针对儒墨道法四家的教学内容,设计了多个辩论题目。比如将儒家的“仁爱”,与墨家的“兼爱”进行对比,让学生阐述其中内涵。在处理《韩非子》选文时,由于大多以寓言故事为主,所以笔者采取学生表演课本剧的形式,由学生自己解读文本,设计台词,安排角色,并準备简单的道具。让静态的文字活跃起来,成为展示学生审美能力的舞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势必要揣度文本的思想内涵和意蕴情感,并通过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这种将审美对象变成审美活动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对美的感知、表达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4] 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至必修五)[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版

[6] 朱光潜.谈美书简[M].北京:中国原子能出版社,2017.1

[7] 孙绍振.经典小说解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5

猜你喜欢
审美情感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情感培养策略探讨
孔子与柏拉图美学思想之比较分析
浅谈色彩中的色调
论群雕《拉奥孔》的审美意涵
高中语文教学与审美情感培养
让多媒体扮靓小学语文课堂
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探讨
用比喻构筑的审美世界
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