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语文导学案中的问题设计

2020-09-10 23:05金旭曦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问题设计优化

金旭曦

摘要:新的教学理念已在教育工作者的心里引起了共鸣,新课改如火如荼,专家各抒己见,形式迷乱人眼。但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语文课堂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强求整体一致居多,发展学生的个性较少;教师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内容多,而鼓励学生创新较少。这些问题不仅妨害和限制了学生与生俱来的个性和自身的潜能,也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本文主要研究优化语文导学案中的问题设计。

关键词:优化;语文导学案;问题设计

在打造高效语文课堂的改革中,利用导学案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已经成为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重要手段之一。导学案中的问题是学生课前预习、课中探究讨论、课后拓展巩固的主要凭借,也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主要抓手。

一、优化课前导学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深入文本

(一)从背景入手,体会情感。只有了解作者的时代,了解作者的经历,才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作品、情感,尤其是古代文学作品。《赤壁》这首诗,如不了解杜牧生活的时代背景就不能分析出作者“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的情感。因此,预习问题设计为:上网或借助工具书查找杜牧的生平,了解他所生活的时代。

(二)从文眼入手,把握整体。所谓“文眼”,就是课文中能够揭示主题或是对主题有提示作用的词或者句子。它是文章艺术构思的凝聚点,也是作品外景内情的交融点,在结构上起着牵动、制约全篇的作用。因此,在课前预习中,抓住了文眼,就等于抓住了理解和把握课文的钥匙。如《背影》一文的题目就是“文眼”,教者可以围绕背影设置预习问题。

(三)从迁移入手,对比学习。知识的迁移,就是引导学生把过去掌握的方法和技能应用到新的课文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根据教师授给的方法和各篇课文的内在特点,列表比较,找出规律,实现自我学习的横向迁移。如预习《范进中举》,教师只要在前一课详细示范教学了《孔乙己》,就完全可以让学生运用老师教给的学习方法进行横向迁移,对比自读。

二、优化课内探究问题设计,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统摄性。问题要能够统率全文。这一问题的提出不仅能抓住文章的重点、中心,而且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有些语文教师处处设疑,步步提问,提出的问题漫无边际,随意性很大。导学案,不可能把语文课堂上要提出的问题一一设计出来。笔者觉得导学案设计的问题不在多而在于“精”。“精”就体现在问题设计的统摄性上。有一位实习教师在讲授朱自清的《春》第一自然段时,设计了如下问题:第一个“盼望着”和第二个“盼望着”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东风来了”是什么意思?“春天的脚步近了是什么意思?” 课文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这样的问题值得商榷。笔者认为过杂、过碎、过滥的问题无法切中要害,失去了启发性,激发不了学生的求知欲。一篇精美的散文被支解得支离破碎,大大削弱了语文课堂的魅力。特别是一些篇幅较长的课文,纲举目张地设问更显教师的智慧。

(二)针对性。语文课堂设计的问题只有遵从利于帮助学生解决重、难点的原则,设计既有启发性又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来提问,才能开拓学生思路,突破重、难点。如学习《济南的冬天》这一篇文章,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①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②本书从哪几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③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去写?④作者这样描写济南的冬天,寄寓着作者什么感情?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交流,文中的重难点就得到掌握和突破。

三、优化课后拓展问题设计,促进知识有效迁移

课后拓展问题是师生教学信息及时反馈的保证,是对教学目标的检测和巩固。它必须以巩固、迁移所学知识点、能力训练点为宗旨。近几年,中考阅读题由课内转向课外,这一方面摆脱了以教材命题的束缚,一方面扩大了试卷文化内涵,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如何照顾到教材又能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呢?教师就要在导学案中设计能促进学生“举一反三”的拓展性问题,以引导他们尽可能地自己去探索。比如,我曾要求学生阅读名著《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片段,并设计了一些小题目,来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其中一题是这样的:刘备之所以“三顾茅庐”,是因为他深知诸葛亮的为人,那么请你用一句最为精炼的话来对诸葛亮的人格行为作一个评价。其实这一拓展问题的指向正是对《出师表》中的一个最为精炼的名句:“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的理解与迁移,问题虽是课外,但根却能课内找到。

总之,导学案中的问题设计的优化是有效教学活动的开端,教学活动应该围绕有效问题而逐步展。当然,问题也应该是教学活动的归宿,以问题推动教学活动的深入进行。所以,导学案问题的设计与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密切相關。作为语文教育者,更要重视对导学案中问题的设计和优化。

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首先应该是“以学为主”的语文课堂,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是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场所。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绝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暗示。尽可能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把语文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正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并在学习过程会自主创造,善于发现身边的问题,把问题提出来,并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努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至关重要。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性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这就说明,环境和热情对学生的学习很重要。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不仅仅是一种理念,不仅仅是一种口头的高调。山东杜郎口的语文课堂酝酿了一种氛围,体现了一种平等不过的师生关系。这所学校的墙壁上有一句来自该校女生的14字标语:“我的霸气无人敌,我的课堂我称帝”。学生在这里得到的不是赏识的“露水”,而是“润膏”。

教师要始终确立“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的理念,要使学习者清楚地认识到:学习需要自己主动参与,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自己总结学习方法,从而带动大家一起主动学习。“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交给学习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住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居于学习主体位置。

“预习—展示—反馈”是杜郎口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对传统模式的改造创新,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敢说”“会说”,真正落实“学生动起来,语文课堂活起来”的语文课堂改革目标。

预习的基本过程是,学生根据自学后对文本的把握,教师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把握,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预设学习目标。然后,学生在通过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初步达成预设的目标,并对自己找出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为展示课做准备。展示模块的基本形式一般为: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回顾预习情况,进行组内、全班的展示和交流。通过形式多样的师生、生生的互动学习、感受交流,根据学习进程,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反馈模块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进一步检查落实情况,能否达到三维目标。这一环节主要利用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张斌主编.新编现代汉语[M].上海:复旦出版社,2002.

[3]丁声树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猜你喜欢
问题设计优化
优化问题设计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对EEPO课堂问题设计的思考
精设计,巧提问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CAE软件操作小百科(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