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文化在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及其案例研究

2020-09-10 00:55夏登学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乡村文化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夏登学

摘要:祠堂是乡村社会每个宗族超越生死的精神到场,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如何评价和有效利用祠堂文化的价值,涉及到传统文化传承路径,农村社会的发展与转型,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国家信仰体系建设。笔者通过对无为市祠堂的调查研究,阐述了祠堂文化演变的特征,在当前农村社会主义新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同时,就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一资源丰富农村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祠堂文化;信仰;乡村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近十几年我国农村祠堂兴建的速度较快,有人认为祠堂的兴建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宗族势力的抬头,不利于乡村的有效治理;也有人认为祠堂的兴建是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农村文化发展,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笔者认为应当把祠堂复兴这一现象放在改革开放、社会转型以及个体的独立化导致农村传统文化衰落,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的人伦之情解体;社会风气不正、诚信缺失、信仰滑坡;西方基督教文化冲击我国农村文化领域;农村新文化没有建构完成这一大背景下分析。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如何评价和有效利用祠堂文化的价值,涉及到传统文化传承路径,农村社会的发展与转型,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国家信仰体系建设。

围绕祠堂文化演变的特征,祠堂在当前农村社会主义新文化发展中的作用,笔者对无为市内的祠堂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尤其是对具有代表性的泉塘镇钱氏祠堂和梅氏祠堂、襄安镇陶氏祠堂、高沟镇李氏祠堂进行了重点调研,查看了祠堂的家风、家规、家训,建筑状况,了解祠堂的日常活动,主要承担的功能,并就祠堂对人们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影响对周围的群众进行了走访。

一、祠堂的现代特征

现代祠堂的基本特征与传统意义上的祠堂已经有明显的区别。笔者发现无为市的祠堂有以下共同的当代特征:1、现代祠堂基本上属于“开放式的私人领地”。祠堂虽然属于宗族私人领地,但都是开放式的,没有封闭的围墙,除去供奉祖先牌位的建筑,其他的建筑和露天场所都属于公共生活空间,在平时,宗族内的人与宗族外的人都能够在祠堂内的公共空间自由活动;2、祠堂开展的日常活动涉及本宗族祭祀活动的较少,大部分活动一是宗族内事业成功的人给祠堂附近的群体免费提供以地方戏曲为主的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二是作为地方政府文化下乡以及地方特色农产品推荐的平台;3、由于社会转型以及个体的独立化发展,祠堂所表现的宗族势力几乎可以忽略。当代祠堂的建设主要是通过居住在当地的宗族内长者倡议,居住在外地事业成功的后辈筹资。前者是出于对传统血缘文化的坚守,后者大多是出于对长辈的尊重、对乡愁的怀恋及家乡的责任感,利用祠堂凝聚宗族力量发挥宗族势力的动机几乎没有体现;4、祠堂不仅承载着宗族家风、家规、家训的传承和教化,同时承担了宗族内相互救济、教育激励、弘扬美好品德的功能。

二、祠堂对乡村社会日常生活的影响

祠堂对乡村社会日常生活的影响首先表现在民风的淳朴和传统文化的认同上。无为市西南属于半丘陵地带,乡村村落历史悠久,宗族群落较大,祠堂分布较多,民风相对比较淳朴,邻里关系普遍融洽,传统文化底蕴相对比较深厚;东部属于长江冲积平原,乡村历史较短,村落基本属于近现代移民村落,宗族群落相对较小,宗族祠堂较少,社会相对开放,民风比较浮躁,邻里关系相对淡薄,传统文化底蕴比较淡薄。这种区别与祠堂文化对人们的长期熏陶有直接的关系,祠堂文化是鲜活的传统文化遗存,我们能在祠堂中找到我们的根,在祠堂里我们能直接感受到我们的先辈对待生活的态度,他们对后辈的期望,同时祠堂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自由开放的交流平台,这种交流对于社会默契和日常伦理的形成至关重要。其次是对子女教育的态度和认知。祠堂里供奉的先祖不是忠君爱国的贤臣就是满腹经纶的大儒,教导子孙能够出人头地,对社会、国家有所作为是祠堂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无为市每个祠堂都有教育激励资金,以帮助和鼓励宗族内求学的后辈。崇尚教育的传统不仅影响了家庭对子女教育的投入,而且影响父母、长辈对孩子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较无为市西南乡村和东部乡村,西南乡村家庭对子女教育的投入与家庭收入的占比明显高于东部乡村,更重要的是更加注重家庭教育对子女人格的熏陶。

三、祠堂文化对乡村社会精神信仰的影响

祠堂是国人灵魂的栖息地,不仅供奉着祖先牌位,而且供奉着天地人的大道理,作为祭祀的对象在传统社会义理人伦的构建中,以一种超越性的力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一种中国式宗教人文精神,直接影响后人的精神信仰。在无为市乡村最漂亮的公共建筑主要是基督教教堂和祠堂,为了调研祠堂文化对当代乡村社会精神信仰的影响,笔者同时对无为市各乡镇基督教教堂和信徒的分布作了比较调查。全市现有69座基督教教堂,大部分是在东部乡村,东部乡村信奉基督教的村民明显比西南乡村的多。对上帝的信仰完全巅峰了我国传统民间以宗族祖先精神为根基的信仰。自宋明以来我国传统社会普遍形成了信仰“天地君亲师”的共识,但在民间,“亲”是中心范畴,中国人希望自己生活的世界,永远都是充满血缘亲情的世界。每一代的生命都是上一代的延伸。一代人与一代人之间虽然隔着生死,但如同血缘生命始终相互连接一样,精神生命也能够相互感通。我们的精神可以跨越生死遥接古今,这是中国人所理解的超越,也是中国传统社会民间信仰的主要内容。我们的精神来源于我们有血缘关系的祖先,而不是上帝。在现实生活中基督教文化不仅影响我们对社会、人生的终极看法,而且影响我们日常的基本生活方式,比如对于传统丧葬礼仪的影响,这是代表传统文化的祠堂文化不能容许的。

四、祠堂文化在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中的价值

4.1祠堂文化在当前的乡村是抵御基督教文化渗透的重要力量。这是民间传统文化对西方外来宗教文化的自发抵抗,由于是民间自发的行為,能量永远大于政府力量的介入。这无疑填补了在宗教自由的大背景下,政府对西方宗教文化尤其是基督教文化在当前农村渗透解决手段有限的困境。祠堂文化对基督教文化的抵御不仅体现在对传统文化尤其是精神信仰的自觉坚守,而且体现在受祠堂文化熏陶的村落邻里关系相对和睦,祠堂给宗族内以及周边的人提供了一个相互救助和交流的平台。绝大部分信奉基督教的人一开始并不是因为对上帝仰慕而进教堂的,一开始往往是感召于基督教信徒之间的和睦融洽、相互救助的关系、在教堂里能够自由的相互倾述。这对于当前很多空心化村庄中孤独留守的老人和妇女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对于农村留守群体情感上的困境,基层政府及社会组织并没有有效的对策,但是在这些方面祠堂能够给与相同的帮助,祠堂里不仅有激励教育的资金,而且有宗族内相互救济的资金和安排,无为市宗族人口较多的祠堂正在尝试利用祠堂这一平台为宗族内居家养老提高便利。

4.2祠堂文化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祠堂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祠堂供奉着家族先辈,列祖列宗的牌位,他们的人生态度、精神境界、信仰追求以及家规、家训无不昭示后人,影响后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所强调的“爱国敬业诚实守信”是我国传统文化义理人伦的基本要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是全社会形成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识。这个共识的形成,有赖于党和政府的宣传教育,更有赖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习近平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

4.3祠堂在当前是弘扬农村社会新文化的重要场所。一方面,现在的宗族祠堂已经不是一个只向宗族群体开发的封闭场所,而是一个向附近群体自由开发的公共生活场所,作为公共生活场所弥补了当前地方政府提供的公共生活场所不足的现状,公共生活场所是培育公共生活伦理,共同价值观的必要载体。让普通群体在公共生活场所自由地交流,每一个想发表看法的人都能发言,每一个发言的声音其他人都能听到,这是培育公共生活伦理,共同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现在的祠堂不仅仅是宗族文化传承的场所,同时也是农村公共文化、传统文化传承的场所,不仅地方政府经常借用祠堂举办各种文化活动,而且很多祠堂会自筹资金不定期举办一些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相比于基层党委政府为农村提供的文化活动,这些文化活动更受到群众的欢迎。

五、几点建议

5.1祠堂的兴建是个既成的事实,作为宗族精神的象征和当前乡村为数不多的传统文化载体,完全漠视甚至否定会激化民意,影响传统文化的传承。让祠堂这种传统的形式赋予符合时代的内容,促进乡风文明是地方党委政府应当重视的工作,尤其要重视祠堂文化在压制当前基督教文化在农村快速传播方面的价值。

5.2地方党委政府应当而且能够有效利用祠堂资源作为农村公共生活的平台,弥补地方政府为农村提供公共生活资源的不足,引导宗族私人领域向农村公共生活开放,成为培育农村新文化的场所,为农村居民提供优秀的公共文化产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3党委、政府在利用、介入私人生活领域时,一定要注意分寸,应当对私人生活领域有必要的尊重,尤其是对祠堂这类代表宗族精神的私人生活领域还应当有必要的敬意。

参考文献:

[1]靳浩辉 公共文化的互嵌与重构——以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为例[J].理论月利   2018.07

[2]毕权胜 探析肥东地区祠堂文化的地域特色[J].中国民族博览.2018年第一期

[3]路爱喜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坚定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试论我国祠堂文化及其发展的社会价值与功能[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8年 第 1 期

[4]唐日辉 让祠堂成為乡风文明建设载体的思考[J].神州民俗.2018年第299期

[5]张新民 我们应当如何看待传统中国的民间社会信仰[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10月第36卷第5期

基金项目:

本文系安徽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2019年重点立项课题“祠堂文化在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及其案例研究”(课题编号:QS2019130)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乡村文化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信仰
漫画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路径选择的重庆市长寿区实践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乡村文化的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