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图书馆背景下ASK模型在馆员培养中的应用分析

2020-09-11 08:12
图书馆学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图书馆员馆员智慧

廉 冰

(淄博市图书馆,山东 淄博 255000)

1 智慧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及主要特点

自2001年加拿大渥太华地区建立“smart library”图书馆联盟以来[1],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立图书馆和芬兰奥卢大学图书馆都先后开始尝试提供“smart library”新型服务模式[2]。2004年,米勒等学者在国际会议上发表了题为《智慧图书馆:强调科学计算的图书馆的SQE最佳实践》研究报告,进一步推动了智慧图书馆的发展[3]。2005年,上海和台北图书馆也分别开展了手机图书馆的移动服务和自助图书馆服务,并且在2010年的第六届ICUDL会议上,潘云鹤做了题为“Important developments for the Digital Library:Data Ocean and Smart Library”的发言,标志着国内学界对智慧图书馆的重视[4]。近年来,智慧图书馆在国内的研究和应用更是日趋广泛,如邱圣晖提出了关于智慧城市背景下智慧图书馆的建设研究[5],谭璐发表了关于智慧图书馆员胜任力的模型构建与提升途径研究[6]以及图书盘点机器人、智能咨询馆员、导借服务专用机器人、人脸识别功能借还书各项技术在多个高校(如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公共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湖南株洲市图书馆)的应用[7]等。

目前虽然学界对智慧图书馆并没有统一的概念,但随着科技进步与文化创新对图书馆影响的日益加深,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可以预见到,智慧图书馆建设是以智能互联、智慧空间、智慧馆员、智慧管理互为支撑、交互融合的图书馆发展新趋势。

智能互联指的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图书馆各项物理和虚拟资源高效地互联互通和远程操控,使图书馆在快速检索、准确定位、知识咨询、安全预警等各方面达到全面立体的感知。如通过GPS、WIFI、RFID等感知读者的位置[4];门禁系统和图书管理系统实时衔接,对进馆读者推荐喜爱的图书,并告知读者该图书存放位置等[4]。

智慧空间指的是在智能互联的基础上对图书馆物理空间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在空间配置和功能布局上,尽可能做到多功能和灵活组合,使读者在感官和行动上对获取的知识有全新多面的理解和体验。如设置“3D”环境空间,利用3D或VR(虚拟现实)技术[4],使书本或阅读讲座中的知识立体场景化,从感官上提升读者对内容的理解;在自习空间外,开拓出信息共享和研究共享空间,使读者在自习之余可以进行知识交流、创新和协作[8]。

智慧馆员指的是除具备图书馆基本素质能力外,在工作学习态度、专业知识背景、核心技能实践以及服务意识等方面突出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图书馆员既要具备图书馆学和信息技术等专业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又要有所在岗位相关学科系统的专业背景,懂得各项新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运用,以及积极向上的学习和服务态度,这样才利于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开拓创新。

智慧管理指的是以开放、包容、创新的态度来开发建设图书馆的各项资源,使智能技术和智慧馆员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实现多方面的有机结合,让读者在获取优质服务的同时扩展视野、开阔思维,最终创造出一个高效精准、灵动感知的智能知识生态环境。

智慧图书馆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科技、文化和人的有机融合。虽然目前不同地区的图书馆都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智能化,但在未来图书馆不断向智慧化发展的大趋势下,智慧馆员的建设和培养并未形成共识。英国图书馆与信息学专家伊安·约翰逊认为,任何智慧图书馆都需要智慧的图书馆员[9]。智慧图书馆的发展除了智能化的设备和技术,更需要的是图书馆员的智慧,如文化的传承、情感的交流、信息的研判以及问题的协调处理等。所以,智慧馆员的建设和培养对智慧图书馆的实现和推广至关重要。为此,笔者将ASK模型引入到智慧图书馆员的培养中来,虽然ASK模型在企业人员培训管理中的应用已经相当成熟,并且在教育和医疗人才培养方面也都有所探索,但在图书馆人才培养应用方面还属空白。与胜任力模型在智慧馆员培养中选取胜任特征相比[6],ASK模型是以一种渐进循环的方法系统全面地提升馆员内外素质的三维培养模式,具有较好的实践性和扩展性。

2 智慧图书馆员ASK模型

ASK模型是由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本杰明·布鲁姆提出的,该模型包括态度(Attitude)、技能(Skill)和知识(Knowledge)[10]3个维度的培养。态度,看不见摸不着,但主导和决定着每个人的言行倾向。主要包括工作责任心、对单位文化的认同度、对培训内容的认同,甚至包括品德修养等。知识,是态度的延伸和升华,包括行业知识、岗位知识、社交知识等。光有态度没有知识,态度是虚无的。技能,是知识最终具体落地的载体,包括办公技能、操作技能、业务技能、沟通谈判技能等。不能实际运用的知识,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智慧图书馆员作为智慧图书馆各项服务的践行者,与以往只提供文献和信息服务相比,更需要在学习工作态度、专业知识和综合技能3个维度进行智慧化提升,成为复合型的人才。智慧馆员ASK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智慧图书馆员ASK模型

2.1 优化态度

智慧馆员的工作学习态度是整个智慧图书馆工作开展的前提。优化态度是指智慧馆员在遵守图书馆规章制度,认真务实地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还要了解认同图书馆文化,培养积极的职业情感,对自身的工作高度认可,并有甘愿奉献的精神。同时,了解认识图书馆未来智慧化发展的方向以及这种发展趋势对自身职业发展的影响,树立一种智慧化的认知理念与工作学习态度,明白系统专业化的培训学习对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并且在研习培训内容、适应培训流程、按时按量完成培训课程、填补自身短板的过程中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反馈交流,改变以往馆员素质参差不齐、学习动力不足、工作模式转变缺乏动力和目标的现状。这样,图书馆员在面对读者的咨询和需求时才能更好地秉持热情、专业、灵活的服务态度为读者进行个性化服务,并且随着知识环境的不断变化,图书馆员不仅能适应现有图书馆的体系、服务和管理,更有适应未来新概念、新技术的能力[6]。

2.2 学习知识

智慧馆员在优化态度的基础上,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才能积极主动地对相关专业知识进行学习。其具体知识内容如下。

2.2.1 图书馆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

图书馆和信息技术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图书馆学基础、图书馆业务、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图书馆信息技术应用、图书管理系统、图书馆实用英语、图书馆宣传推广与阅读促进、图书馆规章条例、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检索、信息素养、信息服务、计算机设备和网络安全维护等知识内容。

2.2.2 新技术专业知识

新技术主要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其专业知识包括海量数据管理技术、海量数据分布存储技术、云计算基础架构及关键应用、云计算平台管理技术、虚拟化技术、RFID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物联网移动设备基础、物联网通信技术、物联网安全技术、机器学习介绍、机器学习神经网络、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技术、机器人与人工智能、人机融合和数字人文等知识内容。

2.2.3 学术研究知识

学术研究包括研究方法、科研工具、课题申报、科技查新等方面的知识。其中常用的学术研究方法包括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访谈法、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定性定量分析法、模拟法等。常用的科研工具包括写作工具(如Mendeley、EndNote)、分析工具(如Histcite、Tda)、作图工具(如 PS、Sketchup)和数据处理工具(如 Origin、SPSS)等。课题申报和科技查新主要包括选题、研究综述、理论实践结合、研究方法、研究条件、查新流程、查新报告等知识内容。

2.2.4 社交礼仪和心理学知识

社交和心理学主要包括现代礼仪、说话的艺术、社交心理学、心理学入门、情绪管理、大众心理学、结构化思维与表达等知识内容。

2.3 掌握技能

智慧馆员具备了专业的态度和知识,还需要通过操作应用转化成自身的技能,这样才能在工作运用中逐步实现创新。其具体相关技能如下。

2.3.1 基本的图书管理、信息服务和业务办公能力

图书管理能力是指对各项图书资源的采编加工、验收核对、流通上架、搜索推广、修复收藏、数据汇总的能力,这其中包括图书管理系统在整个图书管理流程中的操作运用,如Intetlib和汇文等第二代图书管理系统,目前虽然还被一些图书馆所使用,但纸电分离,系统臃肿、落后,扩展性差等缺点使用户体验性较差,而Alma和Libstar作为第三代系统,不仅能实现纸电一体、开放的API和高扩展性,还具备数据打通、云部署和Web界面的工作流等功能,更适合以后在智慧图书馆中应用,所以智慧馆员不仅要熟练掌握第二代系统,对第三代系统也要有所熟悉和掌握。信息服务是指在熟悉馆内外信息资源体系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搜索技巧和信息管理工具(如E划通)对信息进行搜集、整合、分析和处理的能力,其目的是将信息中提炼出的完整、系统、有价值的知识内容进行有效传播和利用。业务办公能力是指可以熟练使用Office、WPS、新媒体等软件中的常用功能进行业务处理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包括馆内常用多媒体和电子设备的操作使用。

2.3.2 新一代信息技术认知操作能力

智慧图书馆是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型图书馆,智慧馆员只有学习和掌握这些新技术,才能更好更智慧地为读者服务。

首先,云计算因在提供计算、网络、存储资源方面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灵活性,使智慧图书馆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在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条件下低成本地获取虚拟化基础设施服务(即IAAS)。除此之外,云计算的平台应用(PAAS)会提供复杂性和使用率较高的通用应用,而智慧图书馆自身常用的应用软件可以在云计算应用平台上自己安装,从而实现通用和自用软件的弹性结合。在云计算的PAAS层中一个复杂通用的应用就是大数据平台,图书馆及同行业日常积累的大量借阅、办证和活动数据,可通过大数据平台进行收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分析,最后从中检索和挖掘出对智慧图书馆优化服务和配置资源有价值的信息。

其次,物联网作为一个信号采集和处理的网络,通过与云计算及移动互联网的结合,利用各种传感器或电子标签(如条形码、RFID)把物质世界中的各种信号变为电信号,以电信网络传递到计算机处理和显示系统,经过加工后,发出报警或控制信号,从而对智慧图书馆的网络和设备进行远程操控,实现架位标识、文献定位导航、智能分拣等多项功能。

最后,人工智能作为一种使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思维和智能行为的新科技,目前主要运用深度学习即深度神经网络方法来实现,该方法需要大量的数据来进行参数调整和模型训练,这就需要将人工智能与云计算的大数据平台相结合,实现人工智能算法的不断优化,并且云计算平台也可因此提供人工智能在线这样的软件服务(即SAAS),从而使咨询型机器人和运输型机器人在智慧图书馆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

对于以上涉及到的RFID技术、IAAS、PAAS、SAAS等各项服务在智慧图书馆中的运用,智慧馆员都应该熟悉和掌握。除此之外,信息技术部门的工作人员,还需要对分布式数据库、深度学习、数据挖掘常用算法、Linux、Unix系统等有所涉猎。2.3.3 以点带面的终身学习能力

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持续的学习过程[11]。这就要求智慧馆员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要具备知识发现和提炼的能力,以自身所在岗位的专业要求为基点,以专业相关领域或新领域的知识为涉及面,通过利用各种学习工具、培训课程以及同行业之间的交流来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以点带面实现自身的知识积累,形成不断获取的学习习惯,在利于自身职业发展的同时,也能为智慧图书馆的发展积蓄力量,并且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可以及时查缺补漏,实现工作流程的不断更新完善。

2.3.4 沟通协作与服务能力

沟通协作是指智慧馆员通过与周围环境建立广泛联系,对外界传递的信息能及时进行吸收、转化,进而可以妥善处理组织内外关系并开展合作的能力。首先馆员之间可以通过沟通,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发挥各自所长,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目标任务。其次,智慧馆员还要能与科研机构或企业的人员进行沟通协作,使图书馆与其他单位在数据、场地、人才等各方面实现开放与共享,同时使与文化产业有关的宣传、创业、投资、生产等都可以有序化进行,从而建立起一种长效的合作创新转化机制。最后,在为读者服务的过程中,智慧馆员应通过交流互动,仔细倾听读者的需求,明确地捕捉到读者的需求点,并根据读者自身特点,精准地为读者提供解决渠道,同时积极推广馆内的各项文化活动,引导读者更多更好地利用馆内资源。建立读者反馈渠道,根据读者反馈意见,不断地改进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

2.3.5 学术研究创新能力

学术科研是图书馆员提升专业思维能力和个人智慧的重要途径。智慧馆员要掌握科技查新、课题项目申报、各种常用学术研究方法(如调查法、实验法、文献研究法、定量定性分析法)、科研写作、分析、作图工具(如Endnote、NoteExpress、Origin)的运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学术研究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能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和探索,从中寻找规律和突破口,经过不断创新、实践和解决问题形成科研成果,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馆员的内在学习动力,提升馆员自身知识技能结构,从而更好地开展智慧图书馆工作。

3 培养智慧图书馆员的途径

3.1 完善人才引进机制,构建灵活优质的培训队伍

根据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建设需要,图书馆可根据自身人才结构引进图书情报、档案、古籍修复、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网络与新媒体应用、文学、美术设计、财务等相关专业人员,从源头上优化馆员准入机制,这样既能节省培训教育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又能从具备专业学科背景的馆员中挑选培训人才,形成自有的培训队伍。

由于不同图书馆的培训经费和来源不同,培训队伍除聘请专业培训机构和专家外,还可以利用图书馆自身馆员和社会招募人士共同组成。培训机构可有针对性举办从基础到应用方面的综合培训,结合线上线下的形式,让馆员形成一套系统全面的知识技能体系。专家作为某一领域的资深人士,主要以专家讲座的形式对培训过程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深入浅出、独到详细的阐释,从而使馆员扩展思维,深入理解。馆内的培训人才和社会招募人士需要较强的专业背景和表达能力,作为培训的后备力量,在给予一定物质或精神奖励的基础上,抽出有效时间对馆员进行培训,培训主要以经验分享和主题互动的模式进行,通过分享和交流提高馆员的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业务问题的能力。

3.2 合理设置培训流程,建立多元互动的培训模式

3.2.1 态度理念培训

积极的服务态度和职业理念对于智慧馆员非常重要。馆员要对自身的职业有良好的认同感。通过了解历史、观看影片、新老馆员间座谈交流,建立起职工与图书馆历史、文化的连接,使之明白图书馆存在的意义与使命,建立图书馆发展的全局观。并以“读者第一”为线索,通过观看行业内杰出人员演讲、与行业中的突出工作者进行网上或实地交流学习等方式,深入体会服务的差异与变化,明确读者的需求和智慧化服务的方向,树立优质服务的理念。

3.2.2 知识需求培训

知识培训需要根据ASK模型中智慧馆员应具备的知识要求和本馆岗位结构情况,对馆员的知识储备进行比较分析,针对馆员知识的薄弱环节和所在岗位重点要素进行培训。由于所学知识最终都要运用到工作实践中,所以培训的专业课程应尽量做到结合案例、融合情景,以PPT、网课、主题沙龙等多种形式呈现。现今的网络教学资源非常丰富,选择高质量有针对性的网课更能提高教学效率,如Coursera和MIT open courseware中可以提供针对计算机和机器学习有关的权威课程;可汗学院、中国大学MOOC、网易公开课、学堂在线等可以提供从基础入门到应用的各种综合性课程。除此之外,TED(Ideas worth spreading)还提供各领域精英人士的专业演讲,对相关技术进行分享、思考和探索,在知识培训中,可以合理地利用这些网络资源。对于主题沙龙,主要是针对像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社交心理等这样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专家或内部人员参与互动交流。

3.2.3 技能应用培训

技能的掌握就是将知识在实践中进行转化的过程。智慧馆员在ASK模型中所要具备的技能需要在学习与实践的循环中不断进行优化,这样才能学以致用。首先以实用技能为主的网课(如Udacity和网易云课堂中的相关课程)和全景实战的方式,在真实的业务背景中进行技能学习,这样可以积极地调动馆员观察思考和应用能力,让馆员在此过程中深刻体会整个操作流程,牢记操作要点,发现错误及时改正,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掌握所学技能。然后,在馆员对所学技能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分批分段地到各工作岗位进行实践,开展各项技能的综合运用和熟练反应度检验,特别是岗位中有突发事件时,馆员的应对措施更能体现其技能水平和反应力。最后,通过组织馆内外技术交流或竞赛的方式,让同行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切磋,从而开阔思路,拓宽眼界,不断提高各自的操作技能。

3.3 组建长效考核评估和反馈体系

培训机制的长久运行与考核评估、反馈措施关系密切,这就需要针对培训机构、老师和学员建立一套完整的考核评估标准,并在三者与同行业之间建立良好的反馈渠道。首先对培训机构和老师在课程设置、授课方式、课时分配、进度安排、监测管理学习、奖罚与退出机制等方面要作出明确规定,合理地安排课程内容和上课时间,增进课堂交流和学习监管,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然后学员以智慧馆员ASK模型中各项能力转化成的定性或定量指标为标准进行课程学习,按时按量地完成线上线下的学习任务,积极参加主题沙龙、平台交流、专题互动等活动,经过测试考核达到各项指标,成为智慧馆员。最后,对在各项测试和考核中表现优异的老师和学员额外给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并通过培训机构、老师、学员、同行业之间的反馈交流,不断完善和改进培训内容和流程,从而更好地建设智慧图书馆员队伍。

4 结语

图书馆作为贮藏与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正在朝科技化、智慧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其中智慧馆员的培养和塑造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ASK模型的引入,在智慧馆员的培养标准、培养流程和培养模式上都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参考和度量。通过培养智慧馆员,不仅能提升图书馆员的自我价值,建立智慧馆员队伍,还能更好地推动图书馆在网络信息时代的智慧转型和健康发展,从而实现图书馆资源内在的文化价值。

猜你喜欢
图书馆员馆员智慧
高校图书馆员之歌
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探讨
探讨党校图书馆馆员的工作素质及培训策略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实现高职图书馆长远发展与青年馆员自我实现协调统一
中美两国图书馆员高级职称评审机制对比研究
Wiz云笔记在图书馆员知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及案例研究
用博弈理论解决图书馆员排班问题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