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生长性课程建设的“四对基因”

2020-09-11 22:11周慧静
教育家 2020年27期
关键词:研修生长幼儿园

周慧静

幼儿园的课程质量是保教质量的核心所在。为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推出了幼儿园课改的实施方案。瓯海区课改倡导的核心理念是“看见儿童生长的力量”,强调幼儿园教育要以爱与尊重为基调,给予幼儿宽松自由的空间与心理环境,相信幼儿自身蕴藏着一种强大的精神能量和发展潜质。

作为温州市四大主城区之一,瓯海区现有162所幼儿园,近年来,区内学前教育扩容提质得到跨越式发展。不过,课程观念“相对滞后”、课程实施“教师主导”、课程评价“缺少方法”这三大问题阻碍着区内学前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我们提出了生长性课程建设的“四对基因”配置策略。

覆盖基因:让生长性课程更具全面性和特色性

“三阶六步”主题审议使课程更加园本化。

我们通过主题审议使课程与幼儿园的现有资源融合,使课程园本化、主题活动更优化,提炼了“三阶六步”主题审议研修策略。“三阶”就是主题课程的前审议、中审议和后审议,“六步”包含了公众共享、聚焦问题、解释立场、关注改变、协商共识、后续实践六个步骤。各幼儿园在“三阶六步”主题审议实践中,充分考虑到基础课程园本化实施的适宜性,提升保教质量,实现基础课程的再优化。

“四类型”课程蓝本的建设使课程更加适宜。

我们调查、梳理了全区的幼儿园园本课程方案,将其划分为四个不同类型,包括乡土化课程、生活化课程、游戏化课程和领域+课程。通过对“四类型”课程的研究,以点带面,促使幼儿园课程从“课程园本化”转向“本园课程”。

我们成立“四类型”课程研修学习共同体,针对每一种类型的课程聚焦的不同内容进行研究。如乡土课程组主要是开发和利用本地资源,注重筛选本土适宜儿童经验与学习发展的资源;生活课程组着重在一日生活中优化细节和研究幼儿阶段劳动教育,让幼儿做自己生活的主人;游戏课程组主要针对本地游戏、室内运动游戏、建构游戏等进行研究开发,在游戏中聚焦行为观察,及时发现幼儿的游戏需求、游戏水平和游戏体验,深入挖掘游戏价值点;领域+课程项目组聚焦优秀园本课例研究,以一个学科领域为切入点,实现多领域的融合,让幼儿拥有完整而深刻的体验。

持续基因:让生长性课程更具探究性和深入性

生长性课程的四大特点。

首先,立足儿童。立足幼儿兴趣选择主题,满足幼儿自身的探究兴趣和发展需求,以开发和实施课程为抓手,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全面成长。其次,回归自然。大自然是“活教材”。生长性课程中小果园、小花园的开辟,周边自然生态资源的充分利用,为幼儿打开了一扇了解自然的大门。再次,融合生活。生长性课程围绕幼儿一日生活中的真实问题,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让幼儿领悟生活蕴含的道理。最后,滲透文化。生长性课程根植于温州传统文化,通过多元的学习方式引发幼儿感受家乡的历史文化和富饶美丽,激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生长性课程的操作路径。

第一步,共享共探,确定主题。当幼儿对某一话题产生浓厚兴趣时,教师会组织幼儿开展关于“我想知道”的调查,了解幼儿对主题的认知程度及兴趣方向,梳理主题目标,同时准备相关的资源备用。

第二步,理清脉络,立点梳线。教师梳理预设主题脉络,形成主题预设思维网络图,通过集体探究、日常观察、阅读分享、行走实践、表达表现等途径开展。

第三步,预设生成,灵动调整。在幼儿进行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有很多预设与生成的取舍,教师应基于主题探究的真实情境,及时观察捕捉幼儿行为表现,进行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活动内容、教学形式,同时采用层次性、驱动性问题,引导幼儿根据兴趣和疑惑扩展出更深层次的学习活动。

第四步,整理故事,助力生长。教师协助幼儿将主题活动中的调查问卷、记录表、绘画作品等素材进行加工整理,并用简单的、描述性的语言记录有意义的事件信息,形成属于幼儿自己的课程故事。教师需要把握适当的时机,灵活地对幼儿的活动进行评价,客观解读他们的所思、所为,反思自己对于教学实践的理解,设想下一步行动的机会和可能性,助推幼儿持续发展。

改良基因:让生长性课程更具研究性和实践性

构建四层级课程建设学习共同体。

第一层级是课程专家组,邀请高校的专家团队定期合作指导,把握课程建设方向;第二层级是课程核心研修小组,每月一次研讨,分析解决各小组反馈问题,梳理提炼课程建设经验;第三层级是四个核心项目小组,针对四种不同类型课程,两周一次开展小组头脑风暴活动,实现经验共享;第四层级是各幼儿园的课程建设小组,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课程方案,激发教师研究潜力。四个层面相辅相成、双向循环,构成了区域推进课程建设学习共同体,实现教师与课程共生长。

创新三大研修模式。

第一,模块组合式,体现在基于儿童立场的冷静审视中,主要帮助教师重塑课程观、儿童观。依据对生长性课程的解读和规划,我们提炼聚焦了四类型课程的不同研究方向。例如我们在“乡土课程”内容里提取了“传统文化和周边资源”作为重点研修项目,即“乡土+在地资源”和“乡土+传统文化”模块组合,采用各园课程实践、项目小组集中研讨、分享课程建设核心小组课程故事等方式推进课程改革,构建了基于温州传统文化及幼儿园周边资源的六大课程资源库。

第二,生本解读式,体现在对儿童思维的理性观察中,主要解决课程实施低效的问题。很多教师并不欠缺教学方法,但对于“教什么”“是什么”存在很大困惑。我们的领域+课程小组研究基于幼儿原有经验的有效教学,变“以教定学”为“以学定教”。“生本解读”包含专业阅读、教什么与怎么教、学法研究和人文素养四大模块内容,采用三步三引的方法。以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光影游戏”为例,我们引导教师进行生本解读。首先,了解幼儿学情,寻找切入点。引问:在组织该活动前,幼儿已经积累哪些关于“光与影”的活动经验?其次,深入解读文本,找准知识点。引问:关于让幼儿探索影响影子变化的因素,你有哪些知识点教给孩子?最后,全面了解主题,深化意义。引问:你认为该活动除了具有认知价值外,还具有哪些教育价值?解决了教师教什么的问题,之后的教学设计及教学评价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第三,细节剖析式,展现在与儿童心灵的智慧对话中,主要解决课程评价缺少方法的问题。教师通过鲜活生动的案例,用专业的眼光解读孩子的情绪需求、生理表现、认知经验以及能力水平。案例剖析模式立足于发生在幼儿身上的故事,在专家引领、同伴共探的过程中,梳理、总结出有效的评价策略,如游戏故事评价、幼儿表达评价、作品解析评价等,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让教师的评价有支点。

保障基因:让生长性课程更具制度性和评价性

制度评价。

第一,每年组织开展先进教研组评比、优秀园本研修基地考核、民办幼儿园课程建设项目奖励、课程规划与精品课程评选等活动,对课程建设、研修成绩突出的幼儿园给予物质奖励,并与幼儿园发展性评价考核挂钩。

第二,构建10所园本研修基地,采用网格式管理培训体系,实现全区教师研训的全覆盖、深卷入。教师按照自己专业所需选择不同的主题进行培训,成为幸福的行动研究者。

第三,与温州大学、宁波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高校建立课程合作协议,建立名师孵化机制,通过高校专家引领、名师梯队建设,整体提升园长课程领导力和教师课程执行力。

人文关怀。

我们为每位教师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如通过课程故事交流、课程现场呈现、典型经验引领、课程成果经验推介等推进课程共享,实现教师间的交流,调动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瓯海学前教研公众号上及时宣传成功的课改经验、优秀课程案例,努力营造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良好氛围。今年,我们在公众号上推出了“10分钟爱的连接”栏目,通过家园互动的方式,让家长成为课程建设有力的同盟军。针对农村民办薄弱幼儿园,推出“1+1牵手成长”计划,每一位二级及以上业务园长牵手一位三级幼儿园业务园长,共同提升农村幼儿园整体保教质量。

儿童的经历是最生动的教材。我区从儿童生长的原点出发,在开发、建构、整合、实施、反思课程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区域学前教育质量,促进每一位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教育研究院)

责任编辑:谷珵

猜你喜欢
研修生长幼儿园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美是不断生长的
快速生长剂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爱“上”幼儿园
《生长在春天》
“过程设计”提升校本研修品质
校本研修应避免“四重”“四轻”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